一、赞美猴魁茶叶的句子
1、陆纳曾经在京师供职,后来要去吴兴任太守,临行前宴请包括大司马桓温在内的一众友人。酒席之上仅有一斗酒和一盘鹿肉而已。众人对这样的宴会规格自然有些讶异,陆纳却坦荡说,这还是破例奢侈一回,平时饮食远不及这种标准。到吴兴任职后,陆纳在生活上依然节衣缩食,非常清廉。朝廷看他政绩卓著,就调他到京城做左民尚书。临行前,打点行程的人问需要准备多少只装行李的船只,陆纳传下消息,没什么东西可装,只装些粮食就行了。后来他果然只带了几件衣物、被褥之类的物品,其他东西全部封存起来交公了。
2、鲍令晖生长在一个贫寒的士族家庭,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她的哥哥鲍照曾在《拜侍郎上疏》中描述当时家里的艰难处境:“臣北州衰沦,身地孤贱。”还有:“束菜负薪,期与相毕。”就是说他们的生活全是自己动手,包括挑柴、捆菜这样的事情。当时的社会背景也的确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这种说法应该是真实的。鲍氏兄妹在艰难的生活中,有着极深的兄妹情谊。
3、西晋左思的《娇女诗》中说:“我家有个乖巧的女儿,长得非常白皙,小名叫纨素,口齿极为伶俐。姐姐叫蕙芳,眉目美如画。在园林里蹦蹦跳跳,果子未成熟就摘下来。爱花哪里顾得上风和雨,跑着进进出出百余次。看到煮茶心里就兴奋,对着茶炉往里面吹气。”
4、后世好茶者考证,孙皓赐给韦曜“以茶代酒”的茶,应该是产于浙江的御茶。孙皓在位之前被封乌程侯,其封地乌程即为今天的浙江湖州以南地区。这里是我国较早的茶叶产地,南朝刘宋山谦之《吴兴记》中记载,乌程县西二十里有温山,出产“御荈”,也就是御茶。温山御茶的最早出产日期,正好可以上溯到孙皓被封为乌程侯的时代。所以,孙皓赐韦曜御茶的推断是有道理的。不得不说的是,尽管韦曜为人光明磊落,学识渊博,也深受孙皓赏识,但伴着孙皓这样的君王,还是难免被砍头的悲惨结局。
5、梁刘孝绰《谢晋安王①饷米等启②》:“传诏③李孟孙宣教旨,垂赐米、酒、瓜、笋、菹④、脯、酢⑤、茗八种。气苾新城,味芳云松⑥。江潭抽节,迈昌荇之珍。疆埸擢翘,越葺精之美⑦。羞非纯束野麋,裛似雪之鲈⑧;鲊⑨异陶瓶河鲤⑩,操如琼之粲⑪。茗同食粲,酢类望柑。免千里宿舂,省三月粮聚⑫。小人怀惠,大懿⑬难忘。”
6、西晋时,茶已成为某些达官贵人用以标榜节俭和朴素的物品。随北方士族的南迁,东晋时,建康一带就普遍出现了以茶待客的礼仪。如刘宋时的《世说新语·纰漏第三十四》,“时贤共至石头(今南京地名)迎之,犹作畴日相待,一见便觉有异,坐席竟下饮。”又如《南齐书·武帝本纪》载,永明十一年(493)七月,齐武帝临终时诏称:“我灵上慎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通过用诏谕的形式颁布全国,无疑是对饮茶风俗的一大推动和促进。
7、《本草·木部》里记载:“茗,亦称为苦荼。味甘苦,性微寒,没有毒性。主要治疗瘘疮,利尿,除痰,解渴,散热,让人睡眠减少。秋天采摘带苦味,可以下气,有助消化。原注里说:‘要在春天采它。’”
8、梁刘孝绰呈献给上级的《谢晋安王饷米等启》中说:“李孟孙君捎来了您的告谕,您赐我的米、酒、瓜、笋、腌菜、肉干、醋、茗八类食物。酒气馨香,味道淳厚,可与新城、云松的佳酿相媲美。那河溪边生长的新鲜竹笋,比菖蒲和荇菜还要美味可口。那田里肥硕的瓜菜,比平时的瓜好了不止几倍。那用白茅捆扎的野鹿肉虽然好,但何及您赐我的肉脯精美?陶罐所装的黄河大鲤鱼虽好,哪及您赠予的鲊鱼?大米如美玉一般晶莹光亮,茶也与大米一样好。您赠我的醋,看起来就让人想起柑橘般的酸爽可口。您所赐我的食品如此丰盛,就算出行千里,也不用再去准备干粮。我会牢记您给我的恩惠,您的恩德我永记不忘。”
9、不仅传说中的神仙道士喜欢饮茶,现实中的道人也喜欢饮茶。道家人饮茶不似佛家执着于精神上的追求,也不似儒家饮茶需要一套数十种茶器且极为烦琐的礼仪。相对来讲,茶对于道家的养生意义更为重要。相传活了八百多岁的彭祖之徒丹丘子、黄山君,就是因喝茶才羽化成仙。皎然和尚曾说:“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虽然是传说,却可以从中看出茶的养生保健功能,至少在黄山君那个时代已被发现并利用了。
10、 此茶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尝。
11、水碧幽幽刷眼底,茶香袅袅入鼻中。
12、光熙元年(306),东海王司马越消灭各路反王,惠帝也结束了四处流窜的生活,回到了洛阳。即便到了洛阳,傀儡皇帝的身份也一点也没有好转,等于被监禁起来,饮食起居也不像以前的待遇了。一天晚上,身边的臣子给他用瓦盂盛了一碗茶来喝,惠帝对此茶赞不绝口。事实上,它不过是孤臣无以贡奉,不知从哪儿找来的一碗粗茶!残乱年代,困苦帝王,这碗茶应该是帝王饮茶史上最悲凉的一碗。
13、①《搜神记》:东晋干宝著,凡三十卷,为我国志怪小说之始。
14、《世说》①:“任瞻,字育长,少时有令名②,自过江失志③。既下饮,问人云:‘此为荼?为茗?’觉人有怪色,乃自申明云:‘向问饮为热为冷耳。’”
15、采茶可怜真可怜,三夜没有两夜眠。
16、①释道说《续名僧传》:《新唐书·艺文志》中记载了从晋代到唐代历代高僧的《高僧传》《续高僧传》等书,疑《续名僧传》也为其中一种。
17、①“孙皓每飨宴……以代酒”:这是《三国志》卷六五中《韦曜传》所记的故事,陆羽引用的文字和今本略有不同。
18、⑳莞椒:有人认为此即指花椒,芸香科花椒属植物。
19、太子在宫中开集市,当然会被群臣认为是不务正业,难怪太子洗马江统赶紧进谏劝阻。不过对于后世研究茶文化的人来说,这又是一件善莫大焉的好事,因为至少从这件事情的记载中,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北方市场上已经有茶叶这种商品了。
20、太平猴魁的特点很多,例如,香气是兰花香,非常持久,禁得住几次冲泡。入口滋味甘甜,味道不重,甚为清淡。如果工艺得当,不会给人带来苦涩的口感。如果有喜喝浓茶的茶友,太平猴魁想必是不太适合你的。但太平猴魁的精髓就在于这个“淡中真味”,现在很多高香的茶叶,一入口就让人感觉是经过化学处理的香气,非常扫兴。但这个“淡”,却往往是纯天然的,这一种天然之气,是猴魁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
二、写猴魁的诗
1、⑨释法瑶:姓杨,河东人。约生于东晋安帝之世。
2、《坤元录》里说:“辰州溆浦县西北三百五十里的地方,有一座无射山,据说当地土人的风俗是遇到吉庆的节日,会亲友聚集一起,在山上载歌载舞。山上有不少的茶树。”
3、①《娇女诗》:原诗五十六句,陆羽所引仅为有关茶的十二句。
4、③传诏:官职名称,或是专设,或是遇事临时派遣。
5、①《神农食经》:古书名,已佚,应该是西汉儒士托名神农氏所编著,历代《艺文志》中未见关于此书的记载。
6、太平猴魁其成品茶挺直,两端略尖,扁平匀整,肥厚壮实,全身白毫,茂盛而不显,含而不露,色泽苍绿,叶主脉呈猪肝色,宛如橄榄;入杯冲泡太平猴魁,芽叶徐徐展开,舒放成朵,两叶抱一芽,或悬或沉;茶汤清绿,香气高爽,蕴有诱人的兰香,味醇爽口。太平猴魁品质按传统分法:太平猴魁为上品,太平猴魁魁尖次之,再次为贡尖、天尖、地尖、人尖、和尖、元尖、弯尖等传统尖茶。太平猴魁现分为三个品级:上品为猴魁,次为魁尖,再次为尖茶。
7、⑯九区:九州,四海之内,泛指全中国。
8、梁武帝礼请下山,陶弘景不出,但武帝有要事难决时便派大臣去请教,号称“山中宰相”。他的思想脱胎于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也杂有儒、佛观点。可见,道家的“避世”也是相对的。陶氏在医药学方面很有成就,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并搜集魏晋间民间新药,著成《本草经集注》七集,共载药物七百三十种,已在敦煌发现残本。另著有《真诰》《真灵位业图》《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后百一方》《药总诀》等书。
9、⑤至尊:古时对皇帝的尊称。
10、②惊蹶:即惊厥,民间又称抽筋、抽风、惊风,也叫作抽搐。
11、西晋建都洛阳,但永嘉之乱后,晋王室、士族渡江到江南,在建康建都。晋室南渡,带动了当时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茶业的发展。在《齐民要术》和《北堂书钞》中都有武陵一地出产茶叶最好的记载。
12、首先准备一只透明玻璃杯、5g猴魁茶,先用开水将玻璃杯清洗一遍,然后倒掉,将5g猴魁茶放入杯中,注入茶杯1/3的水,水温为85℃,轻微摇晃杯身,然后再将水注满玻璃杯,等待3~5分钟,即可饮用鲜美的猴魁茶汤。
13、夏日炎炎,宜饮绿茶。因为夏天气温高,人的体力消耗大,容易精神不振,而绿茶属于未发酵茶类,性寒。中医认为“寒可清热”,绿茶最能生津止渴,去火平燥。烈日当空,饮一杯香气清幽、水色清亮的绿茶,暑气立时可消,且能强身宜体。
14、中国少数民族,也有以茶祭祀的传统习俗。如云南西双版纳的布朗族,约略统计有八十多种祭祀活动。农事活动中从烧山垦地,一直到粮食收入粮仓,中间都要举行各种祭祀活动。这些祭祀活动中,最常用的祭品就是饭菜、竹笋和茶叶三种。祭祀的时候,把这三样东西分成三份用芭蕉叶盛装,放在需要供奉的地方。不过碰到大的祭祀活动,布朗族人就会宰杀家畜。而云南文山壮族支系的布依人的祭祀活动,如祭土地,就在每月的初由整个寨子的每一家轮流到庙中点灯敬茶,祈求土地神能够守护全寨生命的平安。布依人供奉的祭品主要是茶。
15、武夷山上九条龙,十个包头九个穷。
16、④庐江:晋郡名,治所在今安徽舒城一带。
17、太平猴魁芽叶挺直细嫩,形状肥硕,茶叶呈翠绿色,同时还伴有白毫。太平猴魁冲泡出拉力的茶汤呈现翠绿色,茶香十分的香浓,品饮起来滋味甜醇。
18、⑤益州:现在的四川成都。
19、弘君举《食檄》:“寒温①既毕,应下霜华之茗②。三爵③而终,应下诸蔗④、木瓜、元李⑤、杨梅、五味、橄榄、悬豹⑥、葵羹⑦各一杯。”
20、刘琨在《与兄子南兖州史演书》中说道:“先前时候收到安州的干姜一斤、桂一斤、黄芩一斤,皆是我想要的。我心情烦闷,精神不振,常常需要茶来提气解闷,你可以多采购一些给我。”
三、赞美猴魁茶叶的句子有哪些
1、③张黄门孟阳:张载字孟阳,但未任过黄门侍郎。任黄门侍郎的是他的弟弟张协。
2、吴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孙皓归降后被魏武帝封为归命侯。东吴时的韦曜,字弘嗣,担任太傅之职。
3、⑥贝母: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功。贝母“家族”按产地和品种的不同,可分为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大类。
4、《永嘉图经》①:“永嘉县②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5、另一类茶歌,是茶农和茶工自己创作的民歌或山歌。如清代在江西流传的茶山歌,其歌词非常有民间生活气息:
6、陆羽在本节透露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就是堂堂太子也摆摊卖东西,所售物品包括最家常的油盐酱醋茶。这位太子就是晋惠帝的儿子司马遹。太子身边的官员江统看不过去,就上书规劝。这到底是怎样一段公案呢?
7、(红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太平猴魁)太平猴魁其成品茶挺直,两端略尖,扁平匀整,肥厚壮实,全身白毫,茂盛而不显,含而不露,色泽苍绿,叶主脉呈猪肝色,宛如橄榄;入杯冲泡,芽叶徐徐展开,舒放成朵,两叶抱一芽,或悬或沉;茶汤清绿,香气高爽
8、清代养生书《养小录》定的可以用来做香茶的芳香植物标准是“凡诸花及诸叶香者,俱可蒸露入汤代茶”。“蒸露”指用蒸馏方法提取香露,从这段描述可以推测出,当时人们利用芳香植物的方法,已具备相当高的水平。
9、因为茶叶里的茶多酚等活性物质会被空气氧化而颜色加深,而且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茶多酚就越容易氧化,所以夏天的时候才也特别容易变黑
10、在我国民间,一些善男信女常用“清茶四(种)果”或“三(杯)茶六(杯)酒”祭天谢地,期望能得到神灵的保佑。所以,在中国古刹禅院中,常备有“寺院茶”,并且将最好的茶叶用来供佛。据《蛮瓯志》记载:觉林院的僧侣,“待客以惊雷荚(中等茶),自奉以萱带草(下等茶),供佛以紫茸茶(上等茶)。盖最上以供佛,而最下以自奉也。”有鉴于此,一些虔诚的佛教徒常以茶为供品,向寺院佛祖献茶,这在中国寺院特别是在西藏寺院中最为常见。
11、《茶陵图经》:“茶陵①者,所谓陵谷生茶茗焉。”
12、鲍昭①妹令晖著《香茗赋》。
13、④女观:今宜都县西北。
14、南齐世祖武皇帝在其遗诏里说:“我死后,灵座上切记勿用杀牲作祭品,只须放点饼果、茶饮、干饭、酒肉即可。”
15、⑧羞非纯束野麋,裛似雪之鲈:此语典出《诗经》:“野有死麋,白茅纯束。”羞,珍馐,美味的食物。裛,缠裹。
16、⑩芍药: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原产中国以及亚洲北部。被列为中国六大名花之一。芍药不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更有相当重要的药用价值。
17、⑳剡县:汉景帝四年(前153)置剡县(浙江嵊州市),属会稽郡,历两汉三国南北朝不变,王莽时易名尽忠县,隋开皇九年(589)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改东扬州为吴州,置总管府,总管原东扬州诸郡。
18、①夷陵:今湖北宜昌地区,这是陆羽从方志中摘出自己加的书名。
19、⑧谁谓荼苦:源自《诗经》:“谁谓荼苦,其甘如荠。”⑨堇荼如饴:堇菜、苦荼如糖那般甜。源于《诗经》,本为描写周代祖先采集堇菜和苦菜吃的情景。
20、本段《神异记》中的记载,从侧面反映出一个现象,就是古代山中不乏野生大茶树。我国是最早的茶树之乡,也可以由此得到佐证。翻开各种历史文献,关于野生茶树的记载可谓数不胜数。
四、关于猴魁的诗句
1、②晋元帝:晋元帝司马睿,字景文,东晋的开国皇帝。他为司马懿的曾孙,琅琊武王司马伷之孙,琅琊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
2、②鲁:中国春秋时国名,在山东省南部,都城在今曲阜。
3、太平猴魁其成品茶挺直,两端略尖,扁平匀整,肥厚壮实,全身白毫,茂盛而不显,含而不露,色泽苍绿,叶主脉呈猪肝色,宛如橄榄;入杯冲泡太平猴魁,芽叶徐徐展开,舒放成朵,两叶抱一芽,或悬或沉;茶汤清绿,香气高爽,蕴有诱人的兰香,味醇爽口。太平猴魁品质按传统分法:太平猴魁为上品,太平猴魁魁尖次之,再次为贡尖、天尖、地尖、人尖、和尖、元尖、弯尖等传统尖茶。太平猴魁现分为三个品级:上品为猴魁,次为魁尖,再次为尖茶。
4、一壶感触催人醉,几次挥诗看月宫 。
5、随着南北方不断的交融,到了北魏时期,贾思勰写《齐民要术》,就以北方人的身份,收集了很多南方羹汤的做法,诸如脍鱼蒪羹、醋菹鹅鸭羹、菰菌鱼羹等,也成了北方人的桌上佳肴。
6、⑪操如琼之粲:馈赠的大米如玉粒般晶莹。操,拿着。琼,美玉。粲,优质白米。
7、②晏婴:字仲,谥平,世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莱州),齐国大夫。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8、好在惠帝愚蠢之极,这碗茶他喝得酣畅淋漓,并无悲戚之感。此后不久,东海王司马越终究放不下帝王之思,又奉上一碗毒药,把他毒死了。
9、茶膳包括茶菜、茶点、茶汤。如何才能把“茶”与“膳”完美地结合,成为“茶膳”,就必须经过有心人的烹调,妙手撮合,再加以雕琢,才能成为一道道上等的茶膳。
10、⑤骄侈拟五侯:骄奢淫逸,可比王侯之家。
11、山谦之《吴兴记》:“乌程县①西二十里,有温山②,出御荈。”
12、②冬生叶:冬天叶子也不凋零。
13、巴蜀产茶历史悠久,并且在先秦时期就以地方特产的名义将茶作为贡品。东晋常璩《华阳国志》中载:“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丹、漆、茶、蜜……皆纳贡之。”但巴蜀茶业在中国早期茶业史上的突出地位,直到西汉成帝时的王褒《僮约》中,才见诸记载。《僮约》中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杨氏担荷”的内容。前一句反映了成都一带,在西汉时不但饮茶已成风尚,在地主富豪家里,还出现了专门的饮茶器具。后一句,则反映成都附近,由于茶的消费和贸易需要,茶叶已经商品化,还出现了一定的茶叶市场。三国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载“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用葱、姜、桔子芼之”,反映出巴蜀地区特殊的制茶方法和饮茶方式。
14、华佗《食论》记载:“坚持长期饮茶,有益思考。”
15、⑨百和:百味调和,形容菜肴的丰盛。
16、②纳为吏部尚书:陆纳当时任吏部尚书一职。
17、①《晋四王起事》:南朝卢綝著,原书已佚。
18、④年垂悬车:指年纪很大。
19、从古至今,淮上饮茶之风从未断绝,从未因茶陂无可考证而稍有衰退之意。据淮安《河下志》记载,古时的河下镇道观中有座三宫殿,三宫殿的神座之下有一眼井,此井泉水甘美无比,最宜泡茶。以至道观旁边的石街上,商人们都做起买此泉水烹茶售客的生意。而这条街,也被称为“茶巷”。该地的望月楼、香云馆、云腴阁、小澄潭、桐荫园等处都是品茶的好去处,明清时来往的商贾游客,经常会在这些地方品茶聊天。这些茶楼无不布置幽雅,壶碗净洁。因此当时有爱品茶的人,清早起来就上茶楼,洗漱进早点皆在此处。
20、淮阴即今天的淮安,古属扬州。茶圣在《茶经》中提及淮阴山阳县以南的茶坡,肯定不是随便一说,不过遗憾的是年久无可考证,茶坡已成千古之谜。不过,淮人曾作《淮阴竹枝词》曰:“管家湖上踏青莎,为读《茶经》几度过。寂寞荒陂何处是,雨前犹听采茶歌。”茶陂与茶之密切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五、猴魁茶叶的广告词
1、①《世说》:即《世说新语》,南朝宋人刘义庆等编著,共八卷,加之梁代刘孝标作注文字,增至十卷。
2、③廉事:对主管司法方面官员的称谓。
3、本节中的老妪,堪称中国最早的市井贩茶小贩形象。在以后的历史岁月中,尽管出现了茶棚、茶馆、茶楼等大型的卖茶场所,但是民间集市上的小茶贩仍然存在。在一些古代随笔文献中,对于茶贩的描述不胜枚举。
4、②韦太傅弘嗣:韦曜,本名韦昭,字弘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