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达鸿鹄壮志的诗词
1、1498年(明弘治十一年),浚县名宦王越死于甘州军中。消息传到北京后,皇上很伤心,特意辍朝一日以示哀悼。1499年,新科进士王守仁奉旨送王越灵柩回浚县安葬。在此期间,王守仁曾慕大石佛之名到大伾山来拜谒。来到了大伾山。登山揽胜,他有感而发,写下了《登大伾山诗》。写诗的时间正如诗碑上落款是“己未仲秋朔”。这在《传习录》上还有演绎性的记载说“先生未第时尝梦威宁伯遗以弓剑。是秋钦差督造威宁伯王越坟,驭役夫以什伍法,休食以时,暇即驱演‘八阵图’。事竣,威宁家以金帛谢,不受;乃出威宁所佩宝剑为赠,适与梦符,遂受之。”看来,王阳明登第之前已经和王越神交久矣,梦中赠剑,一个军事家刚刚逝去,另一个年轻军事家随即登场,这是大明王朝不幸中之千载幸事。
2、文/东方湟(首发于百家号《读诗词歌赋》)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中间三联由首联生发,写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次联“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衰败的城墙头,晚归的鸟雀、乌鸦聚集在一起悲鸣着,不时又阵阵惊起,“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城下灌木丛的上空,升起袅袅炊烟。“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远处,高空的彩霞折射出夕阳的余照,原野的露气洗净了傍晚的昏暝,显得明媚一些。诗人内心的幽郁,似乎也得到一定的缓解。但一个“余”字,一个“晚”字,仍然抑郁着写景抒情的基调:“霞景”虽明艳,但毕竟是“余照”;“露气”虽清新,但毕竟是“晚清”。
5、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6、陈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陈胜:燕雀焉知鸿鹄之志载!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明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金错刀行宋·陆游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陆游:“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直道岂求安富贵,纯诚惟赖助清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没了!好像与楼上重了,不好意思!
8、大厦初成日,嘉宾集杏梁。衔书表周瑞,入幕应王祥。暮宿江城里,朝游涟水傍。愿齐鸿鹄至,希逐凤凰翔。
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0、所从文且武,不战自应宁。
11、(先贤家教诗话)⑥从来作字先作人
1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13、注:阴行先这一首有名的五排,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14、“人不风流枉少年”语出《左传》,《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人不风流枉少年”中的“风流”涵义:关键词释义风流——本义有三层意思:有功绩并有文采的;有才学但不拘礼法的;指男女私情行为放荡的。
1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
16、梁启超将民主进步之光带给民众,成为近代中国伟大启蒙者。毛泽东说,年轻时影响他最大的人就是梁启超;胡适也曾经说,少年时读了梁启超的文字像受到电击。戊戌变法已经过去100多年,梁启超却从未淡出中国社会改革者的视野,每次我们回望梁启超,都能够强烈感受到新的启迪与冲击。
17、念尔习诗礼,未曾尝户庭——遥想你(尔)一直在读书(习诗礼),从未享受家的生活。户庭:门户与院落。指家门以内。
18、翻译: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9、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
20、赵彦昭这一首有名的五排,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九日幸临渭亭登高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二、形容鸿鹄
1、立马悲西风,雄才多壮志——历代英雄豪杰抒怀诗词小辑《鸿鹄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缯缴,将安所施!《送紫岩张先生北伐》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马蹀阏氏血,旗枭克汗头。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3、苍蒹仍碧水,绿酒对黄花。
4、《湘江》年代:唐作者:许彬
5、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6、坐弃三牲养,行观八阵形——如今你舍弃放养牛羊猪,观看研究八阵形图。三性:古代祭品,牛、羊、豕(猪)。三冬业,三个冬天的学业;八阵形,即古代名阵八阵图,杜甫诗云:“功盖三分国,名垂八阵图。”
7、赏析: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8、翻译: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安心报国。
9、赏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10、释义: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11、注:叶梦得(1077~1148)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12、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1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王之涣(唐代)
14、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首联“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紧扣题目,直抒胸臆。日暮时分,四野幽暝,纵目远望,路途还很遥远,诗人在怅然间,登临苍凉的古城,心情更加寂寥。一开篇诗人就借眼前实景的描写,渲染了一种萧瑟凄寂的氛围。正所谓“樵童牧竖,并皆吟讽”。他同类题材创作,如《郢城怀古》:“客心悲暮序,登墉瞰平陆”;《登叶县故城谒沈诸梁庙》:“总辔临秋原,登城望寒日。”都类此。
15、秋声咽塞笳,边气肃霜华。
1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唐代)
17、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其二》杜甫(唐代)
18、注:赵可金代文学家。字献之,号玉峰散人。泽州高平(今山西高平)人。生卒年不详。少时赴考,在考场中戏书小词,为金主完颜亮所见,颇加赏识。贞元二年(1154)中进士。官至翰林直学士。著有《玉峰散人集》,今佚。诗入《中州集》,词入《中州乐府》。
1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
20、因此,“人不风流枉少年”中的“风流”的意思是说:人在年少的时候,应该有豪情,有志向,具备才学,有所作为,做有意义有风采的事情,不要辜负了美好的少年时光。“风流”案例枚举——《少年中国说》。它是梁启超的代表作之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赞扬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鼓励人们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了要求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文中曾经这样表述少年应有的“风流”:
三、表达鸿鹄壮志的诗词歌赋
1、何其有幸,未来君喜获《先贤家教诗话》组文,共五十余篇。每一篇介绍一首“家教诗”,并由此铺展开来,解读诗词作者和诗中蕴含的教育内涵,让人回味无穷。现特开此专栏,未来君邀您每日一读,共同品味诗文里蕴藏着的教育思想及诗词素养。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3、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4、韦安石这一首有名的五排,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三会寺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5、诗的开头“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写在秋天的一个早晨,诗人登上巴丘山,眺望洞庭湖的美丽景色:“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居高临下,湖光山色,无不尽收眼底。清澈的湖水和明朗的天空交相映照,充分显示了天高气爽的秋色之美。诗人对之不禁赞叹不已:“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6、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7、燕雀焉知鸿鹄之志;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志难挫,鹰击长空万里阔;熊肝虎胆尚铄今,捷报纷飞传佳讯;天将午,鹏程万里任崎岖;任崎岖,文能降龙,武能伏虎;泉城旧事成烟云,报晓雄鸡待良辰;
8、送莫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
9、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10、接着,诗人进一步渲染秋的悲凉气氛,“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五陵”,指长安城北、东北、西北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长陵(高祖刘邦)、安陵(惠帝刘盈)、阳陵(景帝刘启)、茂陵(武帝刘彻)、平陵(昭帝刘弗陵)。汉代豪门贵族曾聚居于此。这两句是说,帝都附近,家家有竹,秋风袭来,竹摇叶动,萧萧飒飒,五陵松柏,蓊郁苍翠,微风吹动,松涛声响,更给长安增添了几分寒意。
11、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12、五月的天山仍是大雪纷飞,只有凛冽的寒风,根本看不见盛放的鲜花。听到有人用笛子吹奏《折柳曲》,想着家乡已是春色满园,而在这里,还未曾见到春色。
13、流水极天横晚照,酒阑望断西河道。
14、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出塞》徐锡麟(清代)
15、朔风万里入衣多,嘹呖寒空一雁过。
16、晓披烟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
17、桡即划船的桨,古诗词中常代指船。江上水气弥漫,白帆片片,由远而近驶来,她努力辨认,但都不是她所盼的那只归舟。失望之余,她埋怨起那远行之人来了,觉得他还不如江潮有信。古人谓潮涨潮落是有定期的,故李益乐府诗《江南曲》说:“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可与此句互证。丈夫没有如约归家,她虽说不出悔不“嫁与弄潮儿”的泼辣言语,但“几时期信似江潮”七个字却表现了她幽怨与期待的复杂心理。
18、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19、(先贤家教诗话)⑨当知克家勤式谷
20、《登鹿门山》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一五九卷第三十五首。此诗先写清晨乘船赴鹿门山沿途所见的景物,“沙禽”、“浦树”二句的描写,正是清晨景物特色,可见诗人游览之“兴”甚浓;继写登山探访隐士遗踪,见隐士遗迹尚存,但隐士的高风亮节已相去邈远,便无限感慨,抒发了深沉的怀古幽情;最后写“回艇”,留下无限眷恋,表达了作者对古代高士的仰慕之情。
四、表达鸿鹄壮志的诗词有哪些
1、金石皆销铄,贤愚共网罗。达从诗似偈,狂觉哭胜歌。高燕凌鸿鹄,枯槎压芰荷。此中无别境,此外是闲魔。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鲁迅
3、《家园即事十三首》年代:宋作者:郑清之
4、释义: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5、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纳兰性德全诗如下: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6、“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清晨,遥望辽阔的秦川大地,太阳刚刚从东面苍凉的峰峦间隙中显露出来,照得长安、渭水一片苍翠。一个“迥”字,将渭河平原的辽远开阔,准确地表现了出来。红日东升,本是极其绚丽多彩的景色,但是由于诗人的心境不佳,这美景也随着萧瑟的秋风显得肃穆苍凉。
7、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
8、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归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9、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
10、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2、原得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
13、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
14、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15、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16、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17、紫菊宜新寿,丹萸辟旧邪。
18、饰装辞故里,谋策赴边庭。
19、注: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20、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五、鸿鹄壮志意思的成语
1、(先贤家教诗话)⑧当思前人家训在
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开头六句是写意,是概括的描写,淡淡几笔勾勒出大致的轮廓。接着六句则是工笔,用鲜明的色彩细致地加以刻画。“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两句写静态:山青树也青,远看山和树简直浑然一体。水是碧绿的,没有被朦胧的寒冷的暮霭所笼罩。“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两句写动态:湖面上突然出现风帆,原来是过往的船只;天空中鸟儿翱翔而过,朝着日出的方向飞去,逐渐消失了。“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两句写洞庭湖周围的秋景:长沙浦水净风清,云梦泽的田野蒙上一层白霜是那样空明。
5、经过中间三联写景抒情手法的精心铺垫,诗就自然地过渡到尾联的强烈抒情:“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意谓:肃杀的秋风固然可以使万物凋败,而我的心志岂能就此消失!结得极妙,呼应首联,如果说开始的“怅然临古城”,只是诗人淡淡的自我喟叹,抒发内心的惆怅落寞,那结束的“此志安可平”却是诗人对现实的强烈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