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狼居胥有多难
1、东汉的这次用兵,与西汉有两个重大区别。一是西汉讨伐匈奴的兵力都是汉人,而东汉军队,大多是边疆少数民族部队。二是西汉用兵是兴师动众,千里机动,在广袤草原上寻找匈奴主力,而窦宪注重侦察,探得匈奴主力所在位置后,再果断出击,一击致命。
2、在那里,霍去病正跟麾下袍泽又打破了一个小部落,还是反抗者诛,不杀无辜的老口号,镇压过后就是一群人的进食。
3、让霍去病名流千古的自然就是赫赫有名的漠北之战,这场战役汉朝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基本上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匈奴边患。史学家都习惯用“暴秦强汉”来形容这两个朝代,那么汉朝的强大可以说和漠北抗击匈奴的胜利是有极大关联的。一方面汉武帝这个总指挥在大政方针决策方面十分得当,而另一方面靠的就是卫青霍去病等人的骁勇善战。而前线将领中尤其是以霍去病最为神勇厉害,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表,在当时汉朝斩杀的有名号的匈奴王共有21人,其中有10人是霍去病击杀的。
4、第三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不是盛世,没有强大的国力做依托,想要封狼居胥无异于痴人说梦。要知道汉武帝为了保障霍去病军团与卫青军团的作战,不仅在战前就准备了十余万匹用粟米喂养的战马,还在战役发起时专门调集五十万步卒保障他们的军资供应。这种规模的军事行动,每一天的耗费都是天文数字,更何况他们深入匈奴腹地持续作战达半年之久。
5、意思是霍去病乘胜挥军北进,一直追到大漠深处的狼居胥山,霍去病命人堆土增山,然后他登临山顶,南面中原设坛祭拜天地,并在山上立碑纪念,以示此地纳为汉家疆土。
6、第一阶段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至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为止,第一阶段采取了和亲政策;汉文帝时期,“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前198年,汉高祖在击退匈奴冒顿后考虑国力问题,接受汉匈双方以长城为界,并且跟匈奴展开贸易送匈奴丝绸、米酒和粮食。史料记载,前后共送出了10位宗室之女,即冒顿单于于前200年、前192年及前176年所接收到的3位公主,老上单于于前174年及前162年所收到的2位公主,军臣单于于前160年、前156年、前155年、前152年及前140年所收到的5位公主。
7、毫不夸张地说,就是霍去病造就了大汉的时势。
8、望着防备松懈的大营,霍去病长笑一声,提枪纵马,回望八百汉家儿郎,说建功立业,就在今日,谁愿随我同去!
9、前方,前方就是匈奴某些王爷的部落所在地,听说匈奴单于的儿子正在那巡视。
10、然而,这只是霍去病的二十二岁。
11、此摩崖位置在蒙古国中戈壁省稍微靠西南的地方,刻在杭爱山一个支脉向西南突出的红色岩石上,当地称此山为InilHairhan(北纬45°10′403″,东经104°33′147″,海拔1488m)。摩崖石刻宽3米、高约0.94米,离地高4米多。
12、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13、弩箭瞄准简单,穿透力强,这种武器的出现和使用让汉军有能力对抗以骑射见长的匈奴骑兵。汉军的重骑兵则是配备带着内衬的甲胄和铁质的头盔,主要武器是传统的戟和戈,以体型高大的战马进行冲锋。从杨家湾汉墓中出土的兵马俑得知,汉朝的骑兵部队中,轻骑兵与重骑兵的比例为1:这显然是在长期同灵活的匈奴骑兵作战后形成了战术配置。
14、又或者,是跃马横枪,报仇雪耻,把匈奴人赶尽杀绝的大汉英雄。
15、齐木德道尔吉认为,从字数上看,可以肯定,公元89年随军的班固写了《燕然山铭》,并摩崖刻石。《后汉书》中记载的《封燕然山铭》在此以后,是经过后人加工润色的。
16、汉武帝大赏封地,眼角眉梢都是笑,此前反对他破格提拔少年的朝堂,鸦雀无声。
17、首先是一统了天下,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其次就是开科举,改变了人间的富贵结构,对外,杨家和李家都很硬气,一个是圣人可汗,一个是天可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8、匈奴人不敢置信,还有汉将敢孤军冲入自家地盘。
19、少年人对宅子是不感兴趣的,霍去病意气风发、志气昂扬,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20、意思: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来封狼居胥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
二、封狼居胥有多可怕
1、这个情形就好比,一位资深的学术大师定义了试卷满分是一百分,但是让他去考,他也考不到一百分。
2、陕西省旅游协会导游分会理事,培训部部长
3、封狼居胥即是个人的荣誉,也是中华民族的荣耀,每个武将所追求的目标,但是完成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比如我们现在去打败美国并且让美国成为我国的一部分,可想而知,这难度可是登天。
4、“星标”置顶不仅准时还不迷路哦!
5、这种规模的军事行动,每一天的耗费都是天文数字,更何况他们深入匈奴腹地持续作战达半年之久。
6、上文说过,后宫的“佳丽”们几乎都有常见病,她们的病症大多源于缺乏运动和劳作,又不能出宫,天天吃着最没有营养的天价菜,所以大多都是心情抑郁引发的肝郁、脾胃不和,比如珍妃,看着挺富态挺健康是吧,她也一身毛病,而隆裕太后在其中堪称为最,身体极其虚弱,一旦发病过程极长。
7、西安招商国旅广丰分公司总经理
8、从长安出发,一直奔袭至贝加尔湖,在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沿路大胜,这是怎样的成就!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从此成为中国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终生奋斗的梦想。而这一年的霍去病年仅二十三岁。
9、既然少年有这样的要求,刘彻当然要满足他,不就是灭个匈奴吗,有霍去病这样的限量版外挂在手,如何灭不得?霍去病22岁那年,跟卫青一道兵出漠北,此行要灭匈奴王庭!
10、十八岁的霍去病,即将第一次出征,他会有怎样的风姿?
11、封狼居胥是每个武将都在追求的目标,只要完成这个目标,你就真的是名传千古,这是最高的荣誉,很多武将穷极一生都没有办法完成,在中国史上有这个称号的人也是屈指可数,那封狼居胥到底有多难呢?
12、即便是春秋时期,上古封禅的标准和原则也早已经丢失很多了,没有什么详细的记载史料安全地落地,留给后人的,就是一地鸡毛。
13、深入腹地去掏匈奴人的老窝,还要避开其他部落的耳目,不能陷入苦战,这怎么听都没可能啊。
14、因此泰山封禅,要分为三个阶段:
15、对于中国古代武将而言,效仿霍去病、窦宪“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是毕生的追求和向往。最近,由班固书写的“燕然勒石”碑。
16、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光复汉室,把西汉老祖宗们的牌位再次扶起来了,新朝末年,天下群雄纷争,刘秀能一个个去灭掉,能耐是很大的了,加上还打压了匈奴,国内的经济也有意推动,三个标准都勉强达标了。
17、只可惜浑邪王想投,他麾下的将军未必想投。
18、北方广袤的战场和强大的对手足以承载任何名将去挥洒自身的才华,历史上还有四人能为这篇华美篇章增添注脚。
19、霍去病为人寡言沉稳,有勇气,敢于任事,汉武帝曾想教他学习孙武、吴起兵法,他说:“作战只看谋略如何罢了,用不着古代兵法。”汉武帝为霍去病修建府第,让他前往观看,他说:“匈奴还没有消灭,要家干什么呢!”因此,汉武帝更加爱重他了。但霍去病少年显贵,对部下不关心。他率军出征时,汉武帝派负责宫廷膳食的太官给他送来的食物装了数十辆车。班师时,车上装满吃剩下的粮食和肉类,而士兵却有饿肚子的。在塞外时,军队有时因缺粮而士气不振,可霍去病却修建蹋鞠的场地游戏。像这样的事例有很多。卫青为人仁和,尊重士子,谦虚退让,以温顺柔和博取汉武帝的喜爱。二人的志趣节操就是如此。
20、杭爱山脉是北冰洋流域与内流区域的主要分水岭。杭爱山脉是蒙古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色楞格河、鄂尔浑河均发源于其北麓,向北经过俄罗斯境内最终注入北冰洋。
三、封狼居胥发生在哪里
1、所以始皇帝就很烦儒生,标准是他们说的,劝的是他们,阻的也是他们,秦始皇怒了,我家大业大,何须你们这群老胡子在这里给我点评叨叨的,都回家读书读死了去吧,我要封禅,名号:“皇帝”。
2、他老子是“君主”,他想要接任,总得名正言顺吧,以前没有家天下,或者说家天下不是那么绝对的东西,你干得不好,大伯三叔都是不支持你,把你赶下台都有可能的。
3、霍去病笑了笑,已恍若隔世。或许是那两年太过寂静,又或许是离开了塞北大漠,霍去病感受不到自己的天地。
4、外地还有零星几个“殉国”的,宗室觉罗、朝堂大员们都在收拾心情整装待发,有的藏在北京城旮旯,有的直接跑到了天津租界区。
5、窦宪北击匈奴,在极北的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上勒铭纪念,但他无法想象自己创造了怎样的历史:事实上,他引起了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民族大迁徙。北匈奴的远走在北方草原上造成了巨大的权力真空,不久东胡的鲜卑族便乘虚而入,成为草原的新主人,在鲜卑的压力下,南匈奴等胡族纷纷内迁汉朝境内,成为日后“五胡之乱”的远源。而北匈奴的西迁更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将西方世界搅得天翻地覆,最终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土崩瓦解。窦宪恰似传说中的那只蝴蝶,翅膀的一下扇动,无意中促成了遥远国度的狂风暴雨——这场暴风雨倾泻在近三百年后的欧洲。
6、说起远征,世界上最早的远征应该是欧洲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东征,他最远是率军打到了印度,全程超过了一万公里,这应该也是人类在冷兵器时代兵力投射最远的一次战役,在万里之外作战,亚历山大在没有补给,没有援兵,不熟悉地理地形的情况下,还成功拿下印度,这是最神奇的。
7、汉武帝刘彻本人也一时恍惚起来,开国几十年,匈奴人予取予夺,勒索钱粮,劫掠百姓,多少仗败给匈奴,这是第一次大胜!
8、出塞千里,终于遇敌,六日之间沿途转战,灭了五个匈奴的部属国,降者不杀,战者立灭,万余兵马像一阵风一样,停都没停,继续向前。
9、自此之后,冠军侯的魂灵与泱泱大汉的气魄,涤荡在每个人的心中,代代相传,永世不灭。
10、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国境内叫肯特山。这是西汉大将军冠军侯霍去病,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匈奴境内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大将军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破匈奴大捷而归后,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来封狼居胥成为汉人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可惜天不假年,天妒英才,大将军霍去病23岁便因病去世。
11、这念头旋即被刘彻压下,他再也睡不着了,连夜写下诏书,这一战里卫青支撑大局,但损兵折将与斩获相当,只赏千金。
12、三国第一武将吕布,如果对上...
13、西汉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
14、距离当年霍去病登临瀚海,封狼居胥的208年后,公元89年,窦宪派人刺杀太后妹妹宠臣刘畅,嫁祸于后来发明造纸术的宦官蔡伦,但事泄获罪,囚于宫内。窦宪深知再待在长安恐怕自身难保,于是请求反击匈奴以赎死罪。
15、霍去病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姨母卫子夫进了皇宫。一同随卫子夫进宫的还有卫青,他是卫子夫弟弟。卫青带领大汉铁骑纵横驰骋在大漠高原,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这个时代的演员颇多,为后世留下一串光辉的名字,但要论主角——非卫青和霍去病莫属。卫青第一次出征即打到匈奴祭天圣地龙城,杀敌7百而返,这是汉对匈奴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首次胜战。其后,卫青一发不可收,率领大军数次战胜匈奴。匈奴人也想复仇,可每次都败于卫青之手。
16、宋宁宗开禧元年,66岁的辛弃疾登上了江苏镇江的北固亭,想起半生的不得志,想起年少时驰骋沙场的那个梦,面对无限江山,他一时感慨万千,写下了千古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7、固然他比卫青小得多,没有二十年那么长的落魄,两三年的冷眼还是有的。
18、公元前119年春,为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汉武帝命令卫青(?~前106)、霍去病(前140~前117)发起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
19、所以封禅这个东西,说难很难,但真要做,运作一番,也是没毛病的。
20、在古代,一个中原王朝的武将要取得封狼居胥的荣誉,至少得同时具备三要素。
四、封狼居胥很厉害吗
1、霍去病忽然觉得这群人一点意思都没有,原来打他不是挺硬气吗,现在怎么不敢动手了?
2、而这条路上的匈奴俘虏,越发为他指明了道路。
3、在霍去病之后,仅有四人率军到达过狼居胥山,分别是:李靖、侯君集、蓝玉和朱棣。
4、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虙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
5、回首向东,三十年沉默寡言的卫青须发皆扬,横刀大笑。
6、这位21岁的军事天才在此祭天地——祭天封礼于狼居胥山(当时匈奴的圣山)举行,祭地禅礼于姑衍山举行,并在山上立碑纪念,以示此地纳为汉家疆土。“封狼居胥”成语即来源于此,以此作为对将军们最大战功的旌表。
7、反正就是干,人人都知道这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寇可往,我亦可往!这不再是皇帝喊出的口号,直捣黄龙,擒杀太子,这是实打实的功绩!
8、封狼居胥原指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汉书·霍去病传》:“票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约轻齎,绝大幕,涉获单于章渠,以诛北车耆,转系左大将双,获旗鼓,历度难侯,济弓卢,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有大功,故增山而广地也。”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
9、“当时石刻是匆忙完成的,一些石材的取材并不是很好,而且经历了近2000年的风吹雨淋,石面风化严重,字迹漫漶脱落,不好辨认。”齐木德道尔吉和高建国搭起5米左右的台子,开始小心用宣纸拓印辨识。用喷壶喷水,从早晨到晚上,在不同的阳光照射下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辨认。突然高建国喊了一声“南单”,齐木德道尔吉赶快看班固所撰《燕然山铭》。可能是“南单于”!他们一边记,一边核对。此后又认出了“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等关键词。
10、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他出塞两千余里,大败匈奴左贤王部,歼敌七万余人,并追击敌军至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一带)。
11、刘彻盯着这些战报,如看天书。霍去病回长安后,他站在长安城的朗月之下,或许还会想起几年前的自己,冷峻、漠然,游走在胡同陋巷,与二代们争执斗殴。
12、此碑为歌颂窦宪北击匈奴的巨大功绩而刊刻。窦宪是东汉著名的权臣、外戚,也是战绩彪炳的名将。据史载,汉章帝建初二年(公元77年),窦宪之妹被立为皇后,他因外戚身份而亲幸,“赏赐累积,宠贵日盛……莫不畏惮”。后来他和太后幸臣刘畅发生矛盾,派刺客暗杀,并嫁祸给改进造纸术的宦官蔡伦。但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后来此事泄漏,窦宪被囚于宫内。窦宪自知忤怒太后,恐难保全,就请求击匈奴以赎死。
13、因此在官员这里的基础,汉武帝有了。
14、卫青没能深入腹地,迎头就撞上了匈奴主力,风沙漫天的时节,被匈奴大军困在当场。
15、霍去病率军长驱至匈奴腹地2000多里(合现在800多公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所部遭遇,他亲率大军勇猛拼杀,斩杀匈奴七万余骑兵,生俘匈奴屯头王、韩王及将军、相国、都尉等83人,其数超越历次汉朝反击匈奴战役的总和。此役,匈奴左贤王所部几乎全军覆没,左贤王仅率数百残兵溃逃,霍去病夺得匈奴粮草作为给养,挥军转战漠北,追至狼居胥山(当时匈奴的圣山)暂作停顿,率大军进行了祭天地的封礼与禅礼,并立碑以示此地纳为汉家疆域。从此,封狼居胥就成了中原王朝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
16、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率军北进2,000余里,越离侯山,渡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队接战,歼敌70,443人,俘虏匈奴屯头王和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和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北部肯特山),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一直攻击至翰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方才回兵。史称“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执卤(虏)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此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朝暂时解决了匈奴在边袭抢掠的问题,至前112年,羌人与匈奴联手反叛,史载“西羌众十万人反,与匈奴通使,攻故安,围包罕。匈奴入五原,杀太守”,汉武帝于次年的前111年聚积18万骑兵北巡,拟以此显示国力,震慑匈奴。
17、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18、刘彻笑起来:「孙吴都是万人敌,我看你骑射刀枪都擅长,就没想过学通兵法,上阵杀敌?」
19、“封狼居胥,勒功燕然”被认为是汉民族的最高军功,因此也成为中华历代英雄豪杰或者文人骚客所梦想或吟诵的对象。
20、二是李广利这次出征大宛是没有后勤补给,全得靠自己的带的粮食和沿途想办法。李广利带了6万头牛,这些牛既能当坐骑,而且还能运输粮食,如果自己带的粮食吃完了,就得靠自己想办法解决了,当时的西域并不完全臣服汉朝,大多数国家不愿意给汉兵提供粮食。
五、比封狼居胥还高的封号
1、辛弃疾写词,有一个很大的特点:爱用典故。最多的时候,他曾在《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一词中,连用了6个典故,一句一个,如果不仔细理解每个典故的意思,是很难读懂的。对于他这一特点,后世有些文人是不喜的,觉得他这是在卖弄文采。但从他的词作写出来的效果来看,他基本上能把典故用得不着痕迹,这一点是一般文人很难做到的。只是对于喜欢辛弃疾词的朋友来说,在典故上多下功夫是必不可少的了。如果这道题让您来答,能答对吗?欢迎讨论。
2、秦始皇之后,中原政权对外大规模征战是从汉武帝开始的,一般来说,中原兵力第一次对外大规模征战就是漠北之战,这一次战役汉武帝基本上投入了整个国家的实力,筹集了14万匹战马,10万精锐骑兵,近百万步兵和后勤保障部队。
3、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43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
4、他望着刘彻:「陛下,钱粮还够吗?」
5、文武百官支不支持,能不能人为打造“天降祥瑞”。
6、卫青跟刘彻往来通信,两人其实对这场景都有心理准备,每次北伐匈奴,都有这样失联的部队,只不过从没有这样大规模的部队失联。
7、南宋词中之龙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下“元嘉草草,封狼居胥”,他一生渴望北伐恢复中原,亦是崇拜霍去病。这从其名字也可窥一二。可惜辛弃疾一身将才无用武之地。霍去病就比较幸运了,因为有汉武帝的垂青。
8、唐朝的侯君集,他于贞观九年(635年)率军征讨吐谷浑时曾在狼居胥山下扎营;
9、霍去病出战告捷后,就开始缠着刘彻要打河西。
10、卫青深吸口气,他拉住出使西域,曾经被匈奴人扣押,辗转十三年才终于回国的张骞,说你能否认清地形,助我决胜?
11、明朝永乐大帝朱棣,他率军追击鞑靼败军至狼居胥山下,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然后勒石记功凯旋还朝。
12、封狼居胥有多难,取得它的荣耀就有多高,自霍去病以后成为中国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终生奋斗的梦想。
13、汉武帝常年对匈奴作战,马匹损失非常大,而且中原地区的马,远远没有匈奴人的战马好,匈奴被卫青和霍去病打得远逃中亚,双方战争暂停了一段时间,到了汉武帝晚期,匈奴卷土重来,汉武帝又重新开始对匈奴作战,当张骞出使西域后将西域的情况告诉汉武帝后,汉武帝知道了大宛成立名马,所以派出李广利率军远征大宛。
14、袁世凯也急了,隆裕这锅太大,欺负孤儿寡母名声也太难听,这锅可不能随便乱背。
15、他爹是个渣男,早早抛弃了他娘,所以没爹的孩子从小就被欺负,霍去病从长安横门大街打到洛城门,遍体鳞伤也没叫过一声服。
16、635年,大唐名将侯君集(?~643年,凌烟阁24功臣之一),率军征讨吐谷(yù)浑(285~663)时曾在狼居胥山下扎营。
17、脾胃胀痛,等等等等,无论太医开什么药,因为体质孱弱的原因都无法根治。
18、这是刘宋王朝的第二次北伐,可惜他的对手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元嘉北伐的准备阶段,拓跋焘就曾领兵南下,等到刘义隆开始真正的第二次北伐,宋军依旧是打不过北魏大军,不得不撤军,而宋军一撤,拓跋焘兵分六路领精兵强将南下攻宋,眼看就要渡江,刘义隆吓得“仓皇北顾”,好在北魏大军最终还是无法渡江,而军中又有疫情,拓跋焘不得不撤军归北。
19、某次刘彻打猎,带上了卫青、霍去病。
20、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六、封狼居胥有多难
1、渡过黄河、庄浪河,沿着乌鞘岭,跨过胡奴水,自出塞后一路向西北挺进千余里,人人都觉得霍去病自己也该是忐忑的,他从没这样想过。
2、⒀佛(bì)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
3、沿着山,淌着河,稍微再往南偏,就会被羌人发现,羌人见你大军过境,鬼知道你是要打匈奴还是假途灭虢,八成要打起来。
4、汉武帝晚年悔过,下罪已诏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此时汉朝大虚,《汉书》:“天下虚耗,人复相食”。也就在汉武帝下罪已的此年,匈奴单于遣使要汉朝每年交10,000石米酒,5,000斛粮食,10,000匹丝绸的岁币。在前87年汉武帝去世那年,又有“匈奴入朔方,杀略吏民”。虽然第二阶段耗费巨资,而且未彻底地解除中国北方的边境的安全隐患,但是在讨伐匈奴的过程中,夺得了部分匈奴领地,在河西和匈奴漠南基地河套设置郡县,切断了匈奴和羌族的关系。
5、他是一个出身卑微的私生子,母亲是一个奴婢,父亲是一个衙役。他18岁出征大漠,功盖全军,封为冠军侯;22岁封狼居胥,前无古人,后难来者。他的一生定格在24岁便溘然长逝。他就是西汉最耀眼的军事天才——霍去病。
6、而稍微往北过了山,就可能会绕行一大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