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写古代京城繁华的段落
1、(2)上海音樂家協會琵琶專業委員會(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2、聊城运河有史可查的最早日期可推至隋代开凿京杭运河。到了元代,元世祖忽必烈为南粮北运,将隋唐京杭运河从山东取直,开通了济州河,节省了路程;后又开通了会通河,南起于须城(今东平)安山,中经东昌,北接临清的河道,以“开魏博之梁,通江淮之远”,元世祖忽必烈赐名此河为“会通河”。至元二十七年,漕运开始由海运改为河运,并设置了会通河道提举司。
3、观看《清明上河图》——再现北宋繁华的资料片
4、(宋扇·清风)魏晋至宋元中国山水画思想观念研究一
5、南京第十三中学锁金分校
6、请你担任讲解员,为同学们讲一讲这幅画作的内容、艺术特色及历史价值。
7、在聊城的手工业发展史上,刊刻印刷业、金银饰加工业、中药制造业、副食业、毛笔制造业都因运河而起,因运河而兴,又沿着运河走向了全国各地,宣传了聊城。比如聊城的副食业,明清时期仅东关一带,就有大小作坊店铺300余家,有不少是外地人来聊城经营的。山西、陕西一带商人来聊城做生意为了联络感情而建造的山陕会馆,至今仍坐落在运河西岸,成为清代聊城商业繁荣的缩影和见证。
8、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0年—1126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
9、这里借用典故,写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为下文抒发家国情怀做了铺垫。
10、有一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之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间,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巧豪夺取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五次送进宫廷,四次被盗出宫,演绎了许多传奇的故事,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同学们猜到这幅画是谁了吗?(生:清明上河图。)那么它究竟画了什么内容?千百年来,它的魅力为何不衰?走进课文《梦回繁华》,领略它的魅力。(板书课题)
11、(宋扇·清风)魏晋至宋元中国山水画思想观念研究三
12、运河一路北上,便来到了今东昌府区,沿途要经过李海务、凤凰、周店等水闸,随后一路流淌到城区。明清时期,聊城县为东昌府的府治所在,运河流至此处,体会到的是县城和府城两重风貌。而不过对于大运河上行驶的船来说,看到了被东昌湖包围的古城和高耸的光岳楼,就知道到了聊城,而离京城也就不远了。
13、默读课文,并思考文章为什么以“灯笼”为题。
14、选做题:课外阅读(课本P125)《的故事》
15、预设:句式整齐,有骈句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四字短语,概括力极强,语言含蓄典雅、富有文化意蕴。(师补充:作者仿宋代的“四六骈体”的写法,既照应了画作的时代及含蓄的美,同时也增强了文章语言的含蓄典雅之美。)
16、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17、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唐代: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18、归纳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也叫科学小品。常在说明中运用具体生动的说明方法和文学的笔法,对说明对象进行具体的描绘,写得生动活泼,兼具有知识性和文学性。
19、鉴古知今。这次我们就从阳谷开始,沿着运河流过的地方一路向北,探索京杭大运河给聊城带来了什么。
20、B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8厘米,横57厘米。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二、写京城繁华的诗句
1、预设:着力刻画了苦力们的艰苦生活,流露出画作者忧国悯人的家国情怀。
2、师小结归纳:一篇文章运用了哪种说明顺序?怎样安排详略?很大程度是由其写作内容和目的决定的。本文逻辑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有总有分、有详有略,使文章层次清晰、条理分明。既能恰当地把《清明上河图》的雄伟、美丽及其能成为中国画的骄傲的原因交代清楚;也很好地激发了我们对顶级艺术品的欣赏与探索兴趣!
3、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htm
4、萧睿随意走进了路旁的一家酒肆,喝了几壶寡淡的酒,吃了一盘让洛阳人久吃不厌的酱牛肉,默然跪在胡凳上,耳边聆听着酒肆中酒客们那带些市井**的调戏声,还有那些下等歌姬趺坐在席上的俗不可耐的唱腔,眼望着酒肆敞开的大门外那悠闲而来又悠闲而去的行人。
5、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摹状貌
6、读课本124页《阅读提示》,说说你从文段中读出了什么?
7、明确:“雪夜入蔡”指的是唐代名将李晟之子李愬夜袭蔡州的故事。宪宗元和八年(814),淮西吴元济反叛,朝廷出兵讨伐,屡招败绩。这时,李愬自求参战。元和十一年(817)十月,雨雪不止,李愬趁吴元济不备,突出奇兵,袭击吴元济的重地蔡州。此战役为历史上著名的奇袭战典型战例。
8、明确:以第③段和第11○段为例,第③段写“我”去接祖父和祖父讲故事是记叙,“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是抒情。第11○段“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是抒情,其他的句子主要是描写。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既创设了感人的意境,又抒发了强烈的情感。
9、记徐悲鸿先生———111
10、《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
11、(提示:比较这两组句子,从说明方法和表达方式上判断其异同。)
12、通过默读、圈点批注等方法阅读课文,掌握自读课文的阅读方法,感受本文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13、步骤二:再读课文,文本探究
14、示例2:“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画卷比作乐章,形象地表明了画卷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典雅生动的特点
15、(过渡:如果我们有幸去参观这幅国粹画作,请你担任博物馆的讲解员,为同学们讲一讲这幅画作的内容、艺术特色及历史价值。)
16、译文: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17、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真可谓是继我国秦长城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当然,南京十朝建都史中最辉煌的一页当数元末至正二十六年,明太祖朱元璋攻占南京后开始建造的明城墙。它东连石头城,南贯秦淮区,北带玄武湖,将历代都城都囊括其中。朱元璋为建造这座都城,动用各类筑城人员达百万余众,涉及长江中、下游数省的广袤地区,具有强烈的民族亲和性及地区代表性。说到这儿,我才感受到中国人是多么的伟大,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世界所称赞的名胜古迹。
18、所以宋朝繁荣的本质,只是地主、官僚们的繁荣,民众的负担越来越大,生活越来越苦。这时候,百姓做个泼皮,甚至造反当个贼寇,反而生活会富足的多,所谓官逼民反,即使如此。
19、东昌府:美景如画故事多
20、不论是流淌在广袤的鲁西平原上,还是穿行在繁华的城市间,京杭大运河伴随着纤夫船工的运河号子,伴随着南腔北调,一路走来一路歌。如今,它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市也准备加大对运河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的力度,努力把运河打造成聊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最具活力的隆起带。
三、描写古代京城繁华的段落有哪些
1、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2、特色一: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3、我们穿梭在白墙黑瓦间,转身离去时,阳光正照着高耸的马头墙。蔓叶的影子投在白墙上,春萌秋萎,钩沉历史。身后是层叠的假山,还有一池波澜不惊的清水。
4、“妆花”是云锦中以织造技法命名的著名品种,也是织造工艺最为复杂的品种。“妆花”的织造工艺特点是用绕有各种不同颜色的彩绒纬管,在织造局部花纹时使用通经断纬、挖花盘织工艺,配色变换比较自由。但是在织物背面有多色浮线(称作回梭穿绒),不耐摩擦,且花纹部分彩绒较厚,地纹部分没有彩绒,因此薄厚不均匀。“妆花”有可以进一步分为妆花缎、妆花纱、妆花绸、妆花罗等。
5、本书是黄苗子出版的第一本著作(1957),内容分为三部分:古代绘画杰作,如《游春图》《清明上河图》等;现代美术家,如齐白石、徐悲鸿;民间美术家与作品,如泥人张,雕塑、漆器等,展现了几大类美术图景,使读者在有限篇幅内,对中国美术有一个概括而形象的认识。文字浅白易懂,适合阅读。
6、12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皇甫冉《长安路》
7、明确:以第3段和第11段为例,第3段写“我”去接祖父和祖父讲故事是记叙,“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是抒情。第11段“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是抒情,其他的句子主要是叙述。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既创设了感人的意境,又抒发了强烈的情感。
8、二百年后,由清朝湖广总督毕沅收藏,毕沅死后,《清明上河图》第四次进宫,深藏紫禁城内。
9、利用课文内容,给《清明上河图》写一段一百字左右的介绍。
10、(宋扇·清风)古琴大师吴钊出席《听琴》专家研讨会
1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2、明确:古代王侯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所以“朱门”代指豪富贵族人家。表面写族姊家华贵朱门颜色已褪,实际上写族姊家早已衰败。
13、随意在繁闹的大街上徜徉着,脚下一片轻盈。绚烂的阳光普洒在这遍眼都是的绿瓦红墙之间,那突兀横出的飞檐,那高高飘扬的商铺招牌旗帜,那粼粼而来的车马,那川流不息的行人,那一张张恬淡惬意的笑脸,无一不反衬出盛唐民众对于泱泱盛世的自得其乐。
14、③打比方: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道理)使说明的内容浅显易懂,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15、明清时,由于运河在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扼守运河咽喉的临清筑城的现实意义非同一般。明吏部尚书王直曾说:“临清为南北往来交会咽喉之地……财赋虽出乎四方而输运以供国用者,必休于此而后达商贾;周于百货而懋迁以应时需者,必藏于此而后通其位要且切也。”依托运河之便,在运河两边形成一块面积庞大的像玉带一样的城市,因此临清在历史上又常常被美名为玉带城。据《明清史料甲编》记载,当时“总计临清城周围逾三十里,而一城之中无论南北货财,即绅士商民近百万口。”它在规模、人口和经济繁荣程度上都不亚于天津等全国性的一流大城市。
16、1911年以后,《清明上河图》连同其他珍贵书画一起,被清末代皇帝溥仪以赏溥杰为名盗出宫外,先存在天津租界内的张园内。1932年,溥仪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伪满洲国,于是这幅名画又被带到长春,存在伪皇宫东院图书楼中。
17、圈画相关语句,分析其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8、阿城,是另一个经济发达的城镇。山西会馆、运司会馆、於陵会馆、周村会馆“四大会馆”的存在就是例证之一。会通河的开通,促进了阿城手工业的发展,也加快了阿城与外地文化的交流和本地文化事业的发展。明清时期,阿城也是文化重镇,建有文庙、书院及坛、庙、观、祠三十几处,以及远近闻名的海会寺、阿胶井等。
19、热爱传统文化,品味传统文化中寄寓的爱国之情。
20、思慕:思念(自己敬仰的人)。
四、描写古代集市繁华热闹的诗句
1、张择端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清明上河图》丰富的内容,众多的人物,规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画面疏密相间,有条不紊,从宁静的郊区一直画到热闹的城内街市,处处引人入胜。
2、(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3、译文:清明节与上巳节的时候,西湖风光很好。满眼都是一片繁华景象。谁家的车马在抢道争先?一辆有着红色轮子和金色花朵的车子,为了超前,绕从道旁的柳树行中奔驰而过。
4、第1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5、找到文本围绕“灯笼”叙事的段落,并说说围绕“灯笼”具体写了哪些事。
6、距离光岳楼南不远,有一座被誉为中国历史藏书典范的海源阁藏书楼,它建立于清朝道光年间,总计藏书二十多万卷。由于运河兴起带来的运输便利,让南北各方面的书籍都汇聚于此,促进了文化的流通。明清两代,聊城出了不少文人墨客、科举才子,据《聊城县志》记载,明清期间聊城县的科举鼎盛,进士、举人众多。其中既有被明熹宗誉为“讲官第一”的建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朱延禧,清代首科状元、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傅以渐等名宦,又有被康熙赞为“字甲天下”的状元邓钟岳等书画大家。
7、预设:今人。也揭示标题的深层含义:今人的家国情怀。
8、《清明上河图》自问世以来,历代都有临摹本,且大小繁简不同。各地方的公私藏家手中有许多摹本和伪造本,外国博物馆所藏也有好几卷。据统计,目前国内外公私所藏的《清明上河图》摹本有30幅。
9、跳读课文,依所找的的关键句,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
10、在中国人眼中,红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所以人人都喜欢。每逢重大节日、良辰喜庆之时,全国许多城镇的街道、商店、公园,甚至一些大型建筑物和私家宅院的门口,都会挂起圆圆的大红灯笼。到了夜晚,一盏盏灯笼点亮,红光四射,显得隆重热烈、喜气洋洋。
11、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2、(设计意图:学习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并灵活判断。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标题,写作时,标题是文眼,以标题组织材料。)
13、南京夫子庙即孔庙,是中国四大文庙之夫子庙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江南贡院荟萃而成,是秦淮河畔的标志性建筑。
14、(宋扇·清风)王羲之对联10副,美若清风佳人!
15、绘画馆的珍贵作品———39
16、第一组:A长卷为淡墨设色绢本,纵8厘米,横57厘米,绘人物五百余(一说八百余,恐怕还得仔细盘点),牲畜近百,树木近二百,洵为中外绘画史上皇皇巨制。
17、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画中主要分开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村,另一部是市集。画中有814人,牲畜60多匹,船只28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20辆,轿8顶,树木170多棵,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
18、勾画出文中隐含情感的句子,探寻作者的写作意图。
19、明确:开头两段由小孩子喜欢火,三家村的往事,既写出人们对光明的渴望,又自然引出下文对有关灯笼往事的回忆;结尾一段又由灯笼联想到“燎原的一把烈火”,再用一“壮”字,再次升华中心,赞颂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可见,文本前两段与结尾联想的两段紧密联系,中间诸段落俱为回忆,不可不谓作者之为文独具匠心,巧设结构。
20、何彦,城固县城关中学语文教师,曾荣获汉中市、城固县“教学能手”,“市级优秀教师”“市级教科研优秀教师”等称号。数十篇文章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主持多个省级课题研究。
五、描写古代京城繁华的句子
1、《梦回繁华》是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自读课文,较前两篇自读课文而言,教和自学的难度都大。
2、明确: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表现出母亲对“我”细心周到的关爱;“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写出岁月的无情以及“我”对母亲变老的伤感。
3、忙碌的船工……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