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腊八粥的诗词名言
1、流落荒岛—建房定居—畜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2、提示:等粥写得十分详细,分别写了八儿在等粥的过程中的变化。
3、③类似的语句: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
4、①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5、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6、岂应今腊八寒暖违时节,于民有弗堪。岂应今腊恰似旧春三。夜□蒸肤汗,朝壶溢唾痰。浑疑北风雪,不肯到江南。出自:《腊八日未雪不寒》年代:宋作者:方回还待腊八冰心王宁,六国清。百川潮落,四海浪平。其如轇轕情尘,当遵古佛制,若也沉昏道眼,还待腊八冰。心王辽邈,孰睹其形。记得柏岩问洞山,观察使姓什么,不委他姓。名什么,不委他名。殆传尊贵语,举目隔神京。相留过夏,曲徇人情。往往都来欠一程。出自:《偈颂一百零九首》年代:宋作者:释可湘
7、①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8、说说课文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9、且过六月七月八月,更听松风动寥泬。
10、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11、全词不仅写出了杨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物性与人情毫无痕迹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
12、译文:腊八节这天家家都要煮腊八粥,大臣们特地在雍和宫熬粥。第一锅用来敬献佛祖,第二锅是进奉给太后和帝后的家眷。
13、这段外貌描写揭示了祥子相貌普通、可爱淳朴、身体健壮、出身平凡等特点。如果删去,表达效果就减弱了。
14、咏物词主要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到南宋时,咏物词已进入成熟期,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更重视写作技巧和形式美。
15、⑤喜欢……我喜欢你,我喜欢你到整个世界森林里的老虎全都融化成黄油。
16、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17、《腊八粥》 (清)道光帝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18、等粥的部分详写,喝粥略写。详写等粥的部分,通过八儿在等粥过程中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最能表现对腊八粥的期盼,这个部分详写突出了重点,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并浓缩进了腊八节的风俗画面中。
19、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20、③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的《赠刘景文》赞美了菊花遭受挫折不气馁、历经磨难不丧志的品行和节操
二、关于腊八粥的诗句有哪些
1、文章的开头指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处母亲嘱咐“我”记住父亲的被难日,前后照应。这样写可以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就更加深刻。同时,也强调了家人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表达出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2、诗意再现。(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3、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4、最平淡而思致的咏蜂诗: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5、在苏轼笔下,柳絮像花又不是花,而是离人泪。
6、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7、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木材资源
8、《腊八粥》——(清)道光帝
9、浑疑北风雪,不肯到江南。
10、浴佛竞传南土俗,赐酺初展上方仪。
11、第一处突出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却无法挽回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之情。第二处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感叹,既是他不甘虚度光阴的内心独白,也是他力求上进的真诚呼唤。
12、老舍《北京的春节》是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给我们展示的是老北京的民风民俗的全景画卷。舒乙《北京的春节》详细地介绍了腊月二十三祭灶的风俗和春节的食物,写得十分有情趣。斯妤《除夕》这篇短文介绍了南方福建的过年习俗,既写了家乡的习俗,更写了自己的亲人,传递的是浓浓的亲情。
13、他翻看白居易的诗作,当他读到开头的诗句“咸阳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拍案叫绝。
14、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
15、沈从文先生言辞间平易近人,他笔下的腊八粥软糯而又香甜,腊八节简单而又质朴,家常话里间将八儿一家的温馨生活跃然于纸上,也许从未将“爱”挂在嘴边,但却可以看出八儿、妈妈、爸爸之间对对方的爱,真正地让人感受到了何为“家”何为“亲情”。
16、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怯者蒙面生,一路吞声泣。
1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18、“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咏叹蜜蜂终生徒劳,所获甚少,使人感慨无穷。
19、栗lì(板栗)咽yàn(咽下)匙chí(汤匙)
20、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卷及答案
三、关于腊八粥的古诗名句
1、④怎样理解第八自然段的反问句?
2、腊八节的短信:吃一瓣腊八蒜,未来运气算一算;喝一碗腊八粥,前方道路无忧愁;尝一口腊八醋,无尽荣华罩得住;喝一杯腊八酒,以后日子啥都有。
3、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4、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5、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母亲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6、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7、能力到位了,自然就是声扬海外,不需要借势。
8、尽管山泉清净而鲜活,可是当它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引到小池中,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
9、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
10、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11、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2、(1)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13、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14、最气势凌厉的咏菊诗: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5、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腊、粥、腻、栗”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等词语。
16、腊日唐·杜甫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17、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
18、(2)上网查一查腊八粥的来历或者查一查关于腊八有哪些有趣的传说和故事,查到之后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19、译文:只以为花开后红艳不了几天,但是月季花每天都是春风满面,娇艳欲滴。初绽的蓓蕾就像一枝胭脂色的毛笔,翡翠般的细茸包裹着绽放的花朵。月季之芳香非但桃李所能媲美,更是同腊梅一起,抖擞精神,傲霜斗雪。欣喜地折下它来,作春花观赏,忘却了今晨还是隆冬腊月。
20、对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四、有关腊八粥的诗词
1、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2、感受:这是一种美妙的猜想,反映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向往,进一步突出了他想快点喝到腊八粥的迫切心理。
3、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4、园中葵朝露阳春生光辉秋节至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僧粥晓分惊腊日,猎为晨出忆残年。
6、提示: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
7、释义:古代的瓷质大碗现在已经没有了,专为饥荒年月清洗出来。夹了满筷子的牛乳粥,客人心想吃完了鬼神都要起疑心。
8、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9、(2)解释词语。(出示课件5)
10、仿照课文,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11、译文:分香粥的时候,小孩子在身边嬉闹,小时候的风味已经消失殆尽了。
12、再读感知,理清结构(出示课件6)
13、缸gāng(水缸)脏zāng(脏乱)筷kuài(筷子)
14、(板书:腊八粥沈从文)
15、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16、在这一天,连诗词写的不多的武则天也写了首《腊日宣诏幸上苑》“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短短20个字,反映出皇帝专制的淫威,洋溢着作者主宰一切的豪迈气慨,其磅礴气势、凛凛威风给人一种鼓舞力量,成为咏腊八节诗作中的难得佳篇。
17、课文在详略处理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详写,其余略写。
18、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除夕、初十五;因为家家户户吃元宵,处处张灯结彩,非常热闹。
19、目前5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20、③李大钊在法庭上所表现出的坚定与沉着。
五、腊八粥的诗句有哪些
1、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2、加点词是北京口语中的“儿化音”,这些词展现地域特色,富有艺术表现力。
3、(出示课件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4、 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5、④春节前倒贴福字,是寓意福气已到(倒)。
6、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7、不知/秋思(shīsī)/落谁家。
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9、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几个事例?每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的?
10、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