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顾自逍遥去
2、慈面浮心底
3、 不随魏晋风流歇,振起新书慕右军。
4、故笙诉离歌。
5、高考十大主题时评范例及细评
6、
7、过德功,研究生学历,二级警督警衔,现任蒙城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教导员。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四次被省委政法委、公安厅评为专项行动先进个人,在全局“学雷锋,树新风”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全县“讲看齐、见行动”征文、演讲比赛中荣获“双冠王”。他办理的经典案件,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法治在线》、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法制网等近百家媒体转载报道;他撰写的调研文章、技战法等30多篇,多次中央、省市媒体采用。
8、孤坟草木深
9、行强者驱恶之道。——兰陵王
10、故人入梦话着家常
11、孙仁寿(安徽)
12、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13、年年燕归人未归,
14、作者简介:
15、提笔书几行
16、
17、思绪绵绵 满腹哀伤。
18、清明有雨,亲人有泪
19、春眠不觉晓
20、赢得了人民的幸福与安宁
1、古人的称谓:可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可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子20岁(弱冠)女子15岁(及笄)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徐徐语文坊精编)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而对平辈或尊辈是处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称李白为李太白等等。可称籍贯:如孟襄阳、柳河东、王临川等。有时几种称谓混合起来称呼,如庐陵萧君圭君玉,“庐陵”是籍贯,“萧君圭”是姓名,“君玉”是字。
2、 龚海波,第六届平望杯中华灯谜邀请赛评委,1971年生,网名:思鲈。现任中华灯谜教学示范校-平望实验小学专职灯谜教师,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常委,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平望灯谜“传承人,吴江区职工灯谜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平望镇灯谜学会会长,平望灯谜沙龙负责人,第一至第五届平望杯中华灯谜邀请赛策划、评委。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拜陈志强为师,开始从事灯谜活动。2018年6月摘得中华灯谜最高奖--“金虎奖”,2018年10月荣获吴江区百姓学习之星。《中央电视台》《苏州电视台》《姑苏晚报》《吴江日报》《吴江电视台》均作有个人灯谜报道。
3、……
4、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5、你颤抖的样子好好玩呀。——刘禅
6、童琼,女,笔名立里,安徽省广德县人,小学高级教师,爱好文学。系安徽省诗词学会会员,敬亭山诗词学会会员,广德诗词学会理事。散文、诗歌,散发于省、市、县级报刊杂志,著有絮语集《琼花璀璨》。
7、清明至
8、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9、没有别离没有归期
10、
11、-徐干《室思》
12、近日读到联友阿桑一联咏鱼“只有深心长寂寞;才能沧海任逍遥。”品此联仿佛回到网络当年的咏物时代,此联的寓意确实是深刻,可以作为座右铭一读。作为鱼,它只有从小溪游到小河,再从小河游到大江,然后从大江游入沧海。这或许是鱼所追求的境界,而在这个过程中,它所付出的努力和忍受的寂寞是无法想象的。我记得题写过几则咏鱼作品,然联意都无法超过此联。其一为“亦经流水思沧海;不只骊龙生逆鳞。”其二为“渐忘他人成泡沫;不觉秋水有唇痕。”其三为“原有一身秋水骨;渐知彼岸佳人心。”其实品读阿桑此联的味道,就是个励志的过程,是个拼搏的过程,此时鱼是我,我是鱼。即使哪天随着岁月的蹉跎,心中的沧海也老成鱼了,或心中的寂寞也硬成化石了,我亦无怨无悔。
13、新书推荐:即将上架当当、京东
14、醉绾青丝蛊。
15、34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16、“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艺人)李宗盛
17、2010年4月,大沥杯广东第三届中青年展。(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办)
18、我成了一个孤独的孩子
19、太行吕梁遥相望,湍湍汾河正中央,山水相连兴盛景,真个山西好风光(已故领导人)阿沛阿旺晋美
20、《兰亭集序》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人。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又因为他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兰亭集序》既是佳篇,又是名帖,文章书法相得益彰,辉映千秋,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书序、宴集序、赠序之别。(徐徐语文坊精编)书序,一般是指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宴集序,是古人宴集时,一起赋诗后,公推一人所作的序;赠序,是亲友之间作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兰亭集序》属于宴集序。
1、清明雨
2、(点评:怀念先烈,结尾点题,朗朗上口。)
3、打湿了衣襟
4、-张籍《节妇吟》
5、山居又见山居,偶见于群内有发联题为仙灵之宅,并发了一些联,印象中比较喜欢衣衫不整“偶因红雨思青发;不觉白茅落翠微”和“杯勺饮成沧海主;衣衫敛作紫霞宾”两联。其一颜色对仗自然而巧,画面感强。其二联语有气魄,比喻得当,文字有力度。其它联或多或少落旧窠或做作了些。可见山居对联是个练习七言联的好手段。笔者早年或以“不知松落哪些子;又问云簪第几峰”题之。至现在或以“鸟撰天书云以侍;鹿衔芝草叟相传。”题之.余近日在大黑山采蘑菇半月,有感山居一联“听溪九转宛如乐;绕树三匝时有菇。”二联“幽鸟不谈林外事;青石偶卧月中泉。”
6、如春草般疯长
7、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8、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泾溪》唐代:杜荀鹤
9、-苏轼《江城子》
10、清明雨
11、那天以后
12、书以人贵,人以文传。朱万章先生论述广州书法,列述从清代的李文田、康有为、梁启超到明代的陈子壮、王应华,一直可上溯至隋代的碑刻、南越国时期的砖文、陶文。再加上流寓羊城的如宋代的苏东坡、明代的陈献章、清代的宋湘、民国的黄节、现代的苏庚春等远近贤达,和本土才俊如近现代的秦咢生、麦华山、吴子复、容庚、商承祚、陈景舒、陈永正等一道,共同缔造了广州书法的辉煌。源远流长的广州书法,绵延着广府文化的学脉。
13、(点评:观察细致,借景抒情。如果能出新意更好。)
14、2010年11月,第四届商鼎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展获奖。(河南省书协主办全国展)
15、近咫尺可怜阴阳两地
16、
17、竟夕起相思
18、操纵生死?——扁鹊
19、吴恭亨《对联话》里有个对联故事,说是有一位名叫周铁梅的画家,工联擅画。其自赠一联云:“数幅石兰称著作;一庭花木似儿孙。”之所以这样写就是周铁梅能画喜诗,庭罗花木,点缀幽敻,年过五十无嗣,故有花木似儿孙之句。等过段时间,周娶妾生子女后又题联云:“书经水毁留儿读;花到秋开为女簪。”平常语言道出慈父和蔼之心,故佳。撇开故事不说,此两联皆佳,可见作者性情。由此可见性情之人写诗写联都是把物当人,有爱心。后见一些风景之作,有“青山罗列似儿孙”等,还有竹孙之说。更譬如林和靖的梅妻鹤子之说,若不是对梅花的至爱,林又怎么能写出“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之妙句。非效仿古人,在我词中曾有“朦胧醉把书妻看,又得浮生一日凉。”在我诗中曾有“养毫还有十年墨,直教吾诗成长儿。”
20、把高天装进梦端,将月牙拥入心怀(词汇)未必
1、“楚辞”是屈原等人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新诗体。这种诗体又称“楚辞体”或“骚体”。这种诗体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兮)、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沅江、洞庭、薜荔、蕙、兰等)。其特点是每句七言不等,句式灵活,长短不拘。一般三到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多用“兮”字表抒情或停顿。(徐徐语文坊精编)《楚辞》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是西汉人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诗作而成集。共有诗歌17篇,其中绝大多数是屈原的作品。《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才华的代名词。
2、风清月精今无雨,天寒地动必有雷。”
3、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忘记砸到你的头顶。——黄忠
4、酒空人已醉。
5、教育部考试中心:2020年全国高考九科试卷命题评析
6、2011年4月,《日本康有为书迹钩沉》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书法》杂志。
7、儿童诵读教材的领导品牌 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第七次)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 大开本、大字体,让孩子诵读更方便 配备诵读示范光盘,让诵读示范变得更简单 设计精美、读本经典、值得一生珍藏 诵读音频为MP3格式,便于携带播放
8、用生命送礼,蛮拼的呦。——貂蝉
9、花摇印月影。
10、跪破坟头空烧纸衣
11、花落忆流年
12、十八度红尘!
13、2010年1月,参与编写的《中国人应知的国学常识》第二册,中华书局出版。
14、死在我的刀下是你的荣幸。——夏侯惇
15、星垂平野阔
16、河之头,汉之尾,纵横一念总相随(山东地名)菏泽
17、龙凤呈祥:也是古代宫中一道菜名。
18、那丝丝的凄冷滴落眼眸深处
19、鸢语慕君年
20、黄岩岛事件持续近两个月了,还是僵持的局面,令人郁闷。读到菊斋诗友柳五一年前写的四海绝句诗,感慨更深。其诗南海云“腥涛泪眼莫长遮,过尽千帆何处家。我有明珠串不起,随风散落在天涯。”此诗正是描写现在南海局势的现实。打与不打始终纠结在国民的心中,“不俱菲佣和美寇;只因南海属中国”,此一联或在成吉思汗时代才有此胆气。自联题南海“十四亿国民发问?南海所属,黄岩所属,空有回声徒作浪;五千年历史沉浮,风云未消,心铁未消,壮怀热血愿参军”。再题一联“衣有九重沧海色,听鸥不再鸣,望月不能驻;诗怀十亿小民忧,南海何时静?黄岩何日红?”
1、马晓春,男,金寨县财政局工作人员,喜欢旅行、垂钓、运动、亦喜欢阅读和写作,用笔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温情和记忆驻足停留。虽轻轻浅浅,或能引起共鸣。
2、带着优伤和思念
3、我与你对饮
4、清明雨
5、浇麦苗青青
6、夏商周三代,常以封地名、国名、官职名、居住地、职业技艺及祖先的字为氏。
7、
8、合 就是诗之收尾了,也称为“结”。结句又称“断句”或“落句”。在绝诗是第四句,在律诗则为第四联。结句之意,即是将前面三句或三联,作一总结为收束也。 “结”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明白,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处理好的。我认为。诗的结,最能体现作者的底蕴厚薄,以及他的写作风格了。结有千种,毫无模式可言,所以我也举不出什么类型的代表作品为例。但大体遵循的规律,还是要以扣题为主。收拢全篇,并发散诗思于诗外,使人读后留有余味为最佳。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王之涣的五绝《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起)黄河入海流。(承)欲穷千里目,(转)更上一层楼。(合)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起句写远景,承句写近景,同时写景,而写景角度不同,让读者身临其境(实景)。转句没再写景了,而是来了一个跳跃——若想看到千里之远的美景的话?给读者留下一个悬念,太精彩啦?合句来了一个解答——更上一层楼。这个合句既点了题,又蕴含哲理,给人以深刻的教育。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作为座佑铭了。后两句为虚写,全诗实虚结合,写景抒情,全篇对仗,通晓流畅,展示了唐朝诗人登高望远、奋发向上的博大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