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扇子最经典的四字
1、新创剧目的扇子运用
2、湖北京剧团上演的《法门众生相》,名丑朱世慧成功塑造了刘瑾手下太监贾贵的典型形象。贾贵做尽坏事后,受到良心谴责和精神压力,引起他与弥勒佛关于“奴下奴”的一段独白,并用大中小三把折扇表演伺候不同主子,用不同扇型和不同扇扇的身形体姿。从“笑”的规矩,“哭”的艺术,“睡”的功夫,“走”的分寸,到“玩”的技巧,对贾贵式的性格刻画和心态描绘,一个彻头彻尾的“奴才相”被揭露得入木三分。贾贵的这种自我画像,自我表白,是他内心深处的潜意识通过三把扇子加以外化。我想,一个人物拿三把折扇表演,可能在所有戏中都是独一无二的,扇子在这里被赋予个性色彩,成为贾贵特定的人物象征。
3、我们结婚的东西都已准备好,就等着花好月圆的那一天了。
4、东北的二人转和后来发展的新生剧种龙江剧,大都离不开扇子和手绢的技术运用,逢戏必有扇舞绢舞的场面,可谓无扇无绢不成艺。这种保持着地方性和民俗性的舞蹈成分,已成为两个剧种舞台表演的主要手段和特色。二人转、龙江剧用扇以火爆、热烈取胜,川剧以灵动、机巧见长,京剧、昆曲以方正、舒展为美。其他剧种如秦腔、蒲剧、豫剧、评剧、河北梆子等,也都兼收并蓄争相强化扇子技艺在舞台上的运用,以此丰富表演的舞蹈性能。扇子作为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烘托戏剧气氛,加强艺术效果的特殊艺术手段,愈来愈受到演员们的高度重视和广大观众的喜爱。
5、18世纪,中国折扇远销西欧,深受上层社会的欢迎,富丽精工的折扇成为其标示自我身份和贵族品味的象征。安格尔画中的法国贵妇人,就常常手持折扇。折扇,又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载体。
6、我穿越轮回而来,在奈何桥相思盈袖,凄然守候。莫落泪,纵若水落三千尺东流,云动八万里西散,我依旧会化身城碟,翩翩起舞跨过奈何桥与你相会。
7、要说仪仗扇,其实并没有很实际的功用,却被捧上了天;羽扇,也是气质大于功能;折扇、团扇,附庸书画,又承接了国际文化交流的工作,成了最有收藏价值的扇子。
8、(出处):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
9、什么叫“步辇”呢?就是人抬的车!这是因为啊,皇上是不坐有轮子的车的,
10、(释义):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11、秋风团扇:(qiūfēngtuánshàn)秋风起后,扇子就用不到了。旧时比喻不再受男子宠爱的女子。成语出处:清洪升《长生殿献发》:“秋风团扇原吾分,多谢连枝特过存。”
12、(冬扇夏炉)dōngshànxiàlú:冬天的扇子,夏天的火炉。比喻不合时宜。也比喻毫无用处的东西。
13、(释义):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14、陶明玉,《器物叙事:艺术新探》,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第58页。
15、扇面的书写,尤其上骨的扇面书写,很难写好,因高低不平,行笔难度很大,因此欲书写的字数不适宜太少。书写多字数时,可将扇面尽量展平,左、右、上需用镇纸压住,将字写在扇骨之间的空白处。裱好的扇面,因宣纸的效果失去一半,所以书写时不宜多蘸墨。
16、以扇为名的剧目,首推明清戏曲压卷之作《桃花扇》,用一把信物诗扇将南明兴亡史和复社成员侯朝宗、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悲剧有机地贯穿起来。二人从赠扇定情到侯朝宗身遭诬陷避祸扬州,从阮大铖逼嫁香君到香君不从触柱明志,血溅诗扇,被杨龙友将扇上血迹点染成朵朵桃花,后有苏昆生持扇往寻侯朝宗。桃花扇往来传递,诉说着侯李之间的悲欢离合,超越了生死、穿越了沧桑,从历史兴亡到人间梦断,都离不开这把桃花扇。
17、点击☞原来世界杯对有孩子的家庭影响这么大!
18、王星记扇子的种类繁多,有黑纸扇,檀香扇,白纸扇,女绢扇,戏曲扇,旅行扇,儿童扇等15大类400多个品种3000多个花色,其中黑纸扇尤为著名和经典。
19、今后,我会从尘世中的纷争走出,远离喧嚣,把岁月打磨成诗,让自己的文字静如睡莲,动如涟漪,无论何时都能描绘成美丽的水墨丹青。
20、世上扇子千千万,如今从功能上讲,再好的扇子也不如电风扇,再好的电风扇不如空调。但是,假如在炎夏的野外,别说空调电风扇,就是一片可以摇曳清风的树叶,也会给人带来舒适和欣喜。可见,扇子的好坏,还是取决于所处的环境和对待人生的心态~
二、女生扇子题字古风
1、(冬扇夏炉)dōngshànxiàlú:冬天的扇子,夏天的火炉。比喻不合时宜。也比喻毫无用处的东西。
2、在戏曲表演中,一把扇子不但能拂暑纳凉、释怀宽胸、解闷消愁,而且往往联系着人物关系、人生命运、情感意愿、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于开合之间传情达意,勾魂摄魄,其技术发挥和形象塑造极为丰富多彩,气象万千,达到出神入化、美不胜收的艺术境界。
3、而文人画师则偏爱表现透露着女性美的执扇女。这幅《纨扇仕女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者是以描绘仕女著称的唐代画家周昉,描绘的是唐代贵族女子悠闲的生活场景。手执团扇指向右边的刺绣场景,刹那间的一个动作姿态,让整幅画之间的人物产生了联系,也灵动了起来。周昉笔下丰腴柔美的仕女图像,在唐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中国的扇子源远流长,这几年也频繁在各大秀场露面,成为时尚圈的宠儿。
5、画的时候,要试试渲染的方法。
6、安徽黄梅戏《沉香扇》,通过铁中玉、曾玉环、桃花女、杏枝之间以扇示爱,因扇误会,扇子成为引发矛盾的起因,造成他(她)们之间的爱情纠葛。表演中无论是观扇、闻扇、示扇、藏扇,扇随人舞,情借扇出,传递人物之间从猜疑到释怀的情绪变化和矛盾消除。
7、即使是同一个牌子的手链,它的价格也不同。主要是各款式面料含量有关。所以都需要自己去考察确定。
8、蒲扇所承载的,还有对传统生活方式的记忆。炎炎夏季,找一荫凉,三五乡人,围坐一起,手摇蒲扇,喝点粗茶,谈天说地,谈古话今。或如白居易:“坐把蒲葵扇,闲吟三两声。”那样的生活,是缓慢而舒适的;那样的日子,是悠闲而惬意的;那样的心境,是沉潜而欢畅的。
9、古时条件简陋,树叶、毛羽等物是最易获得的制扇材料,所以羽扇出现甚早,文献中有“羽扇之制,起自殷高宗”之说。周王的仪仗中,已有扇翣,用雉鸡之羽制成,意在障尘蔽日,增添帝王威严。后世羽毛的取材,又有孔雀、白鹤、老鹰、大雁、鹳、雕之属。
10、用一张纸折叠很多层,然后从中用胶带粘上(或则用毛线把中间系上)然后把你折叠的向两边展开,成一个圆形,用胶水把它粘上,就好了工具/原料一张正方形纸步骤/方法将左右两角对折,打开,再将左右两角对齐中线对折。将中间两角分别向下翻折,底边需保持水平。将右角向后翻折,留出一点边。左角也同样处理。
11、如果是爱人可以写:相濡以沫、心心相印、风雨同舟、生死与共。
12、(释义):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13、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
14、明清时期的读书人,审美形象往往是头戴方巾,手摇折扇。清人李汝珍所著《镜花缘》,描述了一个情节:主人公林之洋等人途经淑士国,来到一家酒楼,只见酒保儒巾素服,戴着眼镜,手拿折扇,一派斯文模样,招呼起客人,满嘴酸文假醋,惹得林之洋大发雷霆:“你再‘之乎者也’,俺先给你一拳!”酒保吓得显出本相,连说“小的不敢”。看来,酒保要扮斯文,折扇是必备行头。
15、郑州市豫剧院有“中原第一小生”之称的王希玲在《风流才子》一剧中饰演唐伯虎,风流倜傥、俊雅多情,一把书画折扇在她手中忽开忽合、左旋右绕、挥洒自如、光彩熠熠。四次相见天真无邪的少女秋香,借扇诉说爱慕之情,由“惊艳”掉扇,进而“情痴”扇舞,从“作画示爱”以扇传情,到“两情相悦”扇系百年,把主观情态和外部物件扇子结合得恰到好处,构成一种动态之美。
16、外面红尘滚滚,我自风清月朗;他人忙于应酬,我只宁静致远。
17、(读音):(zìqiángbùxī)
18、你将来肯定是一方霸主 。就是这样的 。
19、历史的教训,是对现实和未来的启迪
20、羽扇,当然就是羽毛制成的扇子啦!用仙鹤等毛羽制成的羽扇,因为色白质轻,很受文士赏爱。最著名的羽扇代言人,当属手持羽扇指挥三军的诸葛亮。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千古名句“羽扇纶巾”,描述的正是诸葛亮的典型形象。
三、扇子最经典的诗句
1、在各种大秀上玩得不亦乐乎。
2、出处:汉·刘珍《东观汉记·黄香传》:“冬无被裤而亲极滋味,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温席。”
3、气宇轩昂、气吞山河、纵横天下、气冲斗牛、锐不可当、目空一切、盛气凌人、一泻千里、白日升天。
4、蜂扇蚁聚:(fēngshānyǐjù)蜂翅扇动,蚂蚁聚合。比喻人虽众多但起不了大作用。成语出处:《隋书房彦谦传》:“况乎蕞尔一隅,蜂扇蚁聚,杨谅之愚鄙,群小之凶慝,而欲凭陵畿甸,觊幸非望者哉!”
5、读音:shānzhěnwēnxí
6、大唐时代的审美也深深影响着我们的邻国,那时唐代女子的装束和打扮,如同今天我们追捧的日潮,韩流。团扇,就这样传入日本,并形成了日本自己的团扇文化。
7、其中的一则,曹植身穿红色长衣,坐在洛水边上,身后有三名侍者手持仪仗扇,二名侍者手捧诗书。曹植面对洛神,流露出爱慕之情,洛神“奇服旷世,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梳着高高的云髻,手持麈尾,以依恋之情回身望着曹植,表露她“若往若还”的矛盾心态,具有强烈的神话气氛和浪漫主义色彩。
8、杂志投稿邮箱:ghjdzz6611@1com
9、桃花扇是一种什么样的扇子?李香君的桃花扇,是一场以悲剧结尾的爱情,虽有青楼烟尘的脂粉味,更有国恨家仇忠贞不渝的崇高气节。看桃花泣血,任爱情蒙羞,多年的等待却是一场令人心痛的变节。扇上本无桃花,世间可有真情,那一滴滴血和泪,那一声声斥与怨,本非卖笑场所应有的场景,但对爱情的失望,对报国的无望,都令一个烟花女子的形象和一把小小的扇子变得非常高大,那迎头一撞的悲愤,血染桃花扇,几点桃红,永远盛开在后世观众的心头,令那些自称的谦谦君子无地自容。
10、读音:qiūfēngtuánshàn
11、心素如简、人淡如菊、月下独酌、南风未起、长亭旧雪、一指流沙、试灯问君、抬眉见雪、眉目成书、水墨云烟、鱼书雁信、兰舟独上、染黛如诗、南鸢离梦、北柒陌人、眉目成诗、南风过熙、盏茶作酒、酒笙清栀、素年凉音、沐兮陌墨、离歌倾城、稳坐江山、各生欢喜、十里桃花、花开浅夏、北城南笙、南熙寒笙、浮生未歇、一缕墨香、一顾倾城、浅陌初心、落花倾城、白衣酒客、浅墨入画、初雪未央、日光倾城、北城旧巷、清风煮酒、顾恋轻尘、墨染流云、浅笑离愁、独孤一剑、蒹葭苍苍、玉暖蓝田、淡墨青衫。
12、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挑战自我、勇创佳绩。
13、汉魏六朝时期,羽扇先是流行于江南地区。西晋灭吴,名士陆机等人入洛,将使用羽扇之习带入中原,时人“翕然贵之”。陆机与傅咸所写《羽扇赋》,道明了这一器物的流传过程。
14、郎才女貌天上无,花好月圆地下有。
15、汛期快要到了,我们要居安思危,做好防洪准备。
16、团扇又称宫扇、纨扇,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如果说羽扇属于名士,那么团扇则属于淑女。
17、说起扇子的起源,要追溯到4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
18、恬淡待事,宁静致远是画卷的底色,精神的享受,知识的丰富,素质的提高,品质的培养,为生活添彩。家吃心中的信念,不变做人的准则,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奔向既定的目标,为自己的人生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19、扇子,最早称为“霎”,与羽毛有关。据西晋崔豹的《古今注》记载,最早的扇子出现于商代,是用五光十色的雄雉尾羽制成的,故称之为“翟扇”。东晋王嘉的《拾遗记》则称扇子是周昭王时发明的,据说当时有个叫孟夏的人取鹊翅羽做成了扇子。但那时的扇子并不是用来拂凉驱暑的,而是用来遮阳挡风的,插在车上也是一种仪仗。
20、不管在电影电视还是戏曲舞台上,诸葛亮都是身穿八卦袍,手持著名扇子羽扇,诸葛亮为什么总喜欢拿着羽扇?每当遇到难解之事,诸葛亮只要轻摇羽扇,便会想出高明的对策。据说当年诸葛亮答应刘备出山,拜别岳父黄承彦时,岳父让人宰了两只大白鹅,给女婿饯行,还特意用鹅毛做了把扇子,叮嘱他,鹅最机警,稍有动静就知晓,愿鹅毛扇提醒诸葛亮不忘“机警”二字。此后,诸葛亮扇子不离手,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且得到“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的崇高评价。想来,这把扇子还是有些功劳的。
四、扇面书法作品图片
1、(读音):(níngjìngzhìyuǎn)
2、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京剧《表花》是《火焰驹》中的一折,剧中的丫环梅英由著名花旦演员刘长瑜、耿巧云师徒二人饰演。此剧与《花为媒》的表花有异曲同工之妙。梅英为姑娘黄桂英宽心解忧,表唱十二个月的花名花容,手中的金色折扇如流莺飞舞,平旋扇、捥花扇、过五关、抛扇、抖扇等高难度技巧,灵活多变,玲珑剔透,令人目不暇接,把各种花描摹得生动可感,同时梅英聪颖活泼的性格得到很好表现。
4、创办于2006年,由宣艺时代(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秉承着名家带动中青年潜力画家的办刊理念,受到业内一致好评!品质成就经典、诚信赢得信赖,我们一直努力做最好的国画期刊,为画家和收藏家搭建桥梁,为艺术市场鼓与呼,传递正能量。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关注与支持!
5、GUCCI2017春夏秀场上的中国元素团扇
6、龙蛇飞动、薰天赫地、权倾天下、掷果潘郎、轩然霞举、鳌掷鲸吞、威震天下、无敌天下、锋不可当。扇的四字成语:羽扇纶巾、摇羽毛扇、纨扇之捐、羽扇画水、旁午构扇、黄香扇枕、扇枕温衾、夏炉冬扇、秋扇见捐、扇惑人心、秋风纨扇、歌扇舞衫、东坡画扇、传风扇火、舞衫歌扇上善若水(shàngshànruòshuǐ)
7、其谢安有一同乡,任职广东中宿县,罢职返家,因囊中羞涩,从当地批发五万把蒲葵扇,不料滞销在手。此人拜会谢安,说明情况,谢安随意捡出一把,拿在手中扇动。此举具有巨大的明星效应,以至扇子营销效果惊人,京城人氏,无论士人还是百姓,争相抢购,扇价翻了数倍,很快卖光。这一事件,大大增加了蒲葵扇的知名度,也成为诗文中常用的一个典故,如苏轼诗云:“百金竞买蒲葵扇,不必更求王右军。”
8、解释:犹扇风点火。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用于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