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锄禾》全诗朗诵
1、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这称为格律,这也不难,律句句式正格的也就四句(五律句去掉头两字)
2、撷取(xiéqǔ):采取;选取。
3、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4、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5、无病呻吟(wúbìngshēnyín):没有病却发出痛苦的声音。比喻没有值得忧虑的事情而长吁短叹。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而矫揉造作。
6、畸形(jīxíng):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发育。~胎儿。泛指事物发展不正常,偏于某一方面:~繁荣。~发展。
7、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9、全诗语言通俗、质朴,音节明快、上口,流传极广,妇孺皆知。其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中国传统的“治家格言”,提醒人们注意节约用度,珍惜劳动成果。
10、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11、恢复本来面目了,后面还有四句课本上是没有的。春种一颗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原本就是悯农,锄禾是编者自己加的,适合初级课本
12、全诗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13、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礼物。其语言凝练生动,格式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听来声声悦耳。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言简意丰且充满无限美感。
14、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这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15、愤懑(fènmèn):气愤,心中抑郁不平。懑(mèn)。
16、朗读和背诵这些经典古诗文,对孩子们的眼界、胸怀、志气、品格修养的提高大有帮助。而学生时代,学习过的文字,若一直牢记,可能成为你一生受用的资源库。
17、如果背诵古诗词这是小孩的兴趣和爱好,那花点精力去培养一定是好事,兴趣才是儿童最好的老师,小孩能从中得到快乐这才是儿童成长过程最重要的东西!
18、小朋友们穿棉袄,蹦蹦跳跳身体好。
19、(作者)李绅(朝代)唐
20、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悯农二首》中的第二篇,原文翻译为:
二、古诗《锄禾》全诗朗诵音频
1、风簇浪:风吹起了波浪。簇,聚集,簇拥。
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锄禾悯农李绅chúhérìdāngwǔ锄禾日当午,hàndīhéxiàtǔ汗滴禾下土。shuízhīpánzhōngcān谁知盘中餐,lìlìjiēxīnkǔ粒粒皆辛苦。作者背景见《悯农》的作者背景。注词释义禾:禾苗。盘中餐:碗里的饭食。古诗今译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作者唐朝李绅,作《悯农》二首,这是其一。另一首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②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日当午:太阳当头直晒的时候,指中午。
5、诵读古诗词|《赋得古原草送别》
6、托班、小班古诗:《悯农》《咏鹅》《春晓》、《静夜思》
7、硕果累累(shuòguǒléiléi):本义是指秋天丰收时树上的果实茂盛的样子。现在常引申为某人的作品很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8、其一: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9、聂夷中(唐)(约公元八七一年前后在世),字坦之,唐末诗人,其籍贯有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两种历史记载。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七零年前后在世。
10、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
12、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13、妇孺皆知(fùrújiēzhī):孺:小孩。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14、我们希望,因为有你的朗读和参与,大家可以一起愉快度过49天的学习时光。
15、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16、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17、chúhérìdānɡwǔ,
18、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9、我多想,串起花仙子阵阵优美的音乐,送给衔虫回家的鸟妈妈,让辛劳一天的她有片刻的安闲。
20、海选阶段:第一轮海选在班级进行,教师将每位幼儿朗诵古诗的视频资料传到家长群里,由家委会成员及班主任进行评选,每班各选出8名竞级幼儿。
三、古诗锄禾全诗歌曲
1、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
2、推而广之(tuīérguǎngzhī):广:宽,大。推展开来而且把它扩大。也指从一件事情推及其它。
3、“解诗题”即了解诗歌标题的意思,很多古诗从标题中就能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5、每天一首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
6、绿色的书,香香的,开满了鲜花。绿色的书,甜甜的,结满了果儿。
7、咸通十二年(871)登第,官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其诗语言朴实,辞浅意哀。
8、“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
9、熟视无睹(shúshìwúdǔ):虽然经常看到,却跟没有看见一样。形容对某种事物漠不关心。唐韩愈《应科目时与韦舍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熟视:细看,看惯。无睹:没有看见。
10、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1、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三十五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1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3、一棵棵树,是一本本书。
14、赶快加入我们的“49天朗读计划”吧
15、天上的云彩真有趣,天上的风儿真能干!
16、最后,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两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
17、“我爱古诗词”49天朗读计划第12天:《三衢道中》
18、点击听往期主播读《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音频:
19、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20、躬起了身子,张开了大口,狮子吼呀吼,吓得羊群都逃散。
四、《锄禾》朗读
1、严格的标准筛选:深度解析不少于100首古诗词(包含古诗词的朗诵技巧),覆盖中小学新课标必读古诗词篇目。
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全诗中心是渔灯,背景是黑夜。诗人描写了河上渔灯倒影随浪散开的情状,语言精练,比喻生动形象。
4、她一来,就绽开万朵浪花……海上的风是琴师,
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锄禾
6、《锄禾》作者:李绅,朝代:唐代。原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7、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8、(每日一诗)《早梅》(图+注音+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