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悯农》唐李绅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首短小精悍的诗,仅用四句话就道出了农民种田的辛劳,粮食得来不易,呼吁人们要爱惜粮食,不要铺张浪费。《悯农》可以说是我们最早接触的古诗词之小学生都会背,因此很多人在声讨那些浪费粮食的人时都喜欢说:“你连个小学生都不如。”
2、如不如小学生这个不太好说,但真的不要再拿《悯农》来举例了,诗是好诗,但作者李绅却不是什么清廉节俭之人。按现在的网络术语来说,那就李绅“崩人设”了。李绅,唐中晚期诗人,在文坛上属于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跟元稹、白居易等交好;但在政治跟个人作风上,他的争议就比较大了。
3、最后,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两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
4、第二日张又新醒来,发现身边多躺着一个人,仔细一看,竟是昨夜渴望不可及的佳人你不是念念不忘“当时求梦不曾眠吗那么,满足你的一切心愿
5、《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6、窗 下 织 梭 女 ,
7、开成三年(838年)八月,编《追昔游诗》3卷,并作序。诗序历述从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经历。
8、按照奏章中的说法,事情的起因是扬州都虞侯刘群欲娶流落广陵的美女阿颜。不料阿颜的养母却悄悄把阿颜嫁给了江都县尉吴湘,刘群闻讯后非常气愤。
9、李绅,字公垂,亳州谯县古城人。六岁丧父,随母迁居无锡(今属江苏省)。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李绅历经宦海沉浮,中唐时期的“牛李党争”几乎伴随他一生的政治生活。虽最后得居宰相之尊,但李绅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创作。会昌六年(846年),病逝于扬州,终年七十五岁。赠太尉,谥文肃。
10、《悯农》 (唐)李绅 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11、这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12、白话文释义: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13、李锳《诗法易简录》:此种诗纯以意胜,不在言语之工,《豳》之变风也。
14、向来忧国忧民的李绅,一共创作了两首《悯农》,诗的内容主要反映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15、我 愿 燕 赵 姝 ,
16、李绅的蜕变,给后人起码提出了以下警示:一是人会随境遇不同而发展变化,有的人不是越变越好,而是有可能由好变坏;二是节俭美德的养成,并不是会写作、背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可以一锤定音。
17、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18、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19、“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20、元和四年(809年)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作有《乐府新题》20首。
二、《悯农》唐李绅带拼音
1、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后迁居无锡(今属江苏省)。
2、第二首,通过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场景描述,表达了诗人悲天悯人的思想,劝戒人们要珍惜粮食,珍惜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就像《朱子家训》中所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3、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但李绅的蜕变依然让人伤心和失望,毕竟这是写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天下名句的人,发人深省。
4、这首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5、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6、唐·李绅《悯农二首·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唐·李绅《悯农二首·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7、⑶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8、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9、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
10、李绅出身地地道道的官宦家庭,他是唐中书令李敬玄曾孙,祖辈和父辈也都做官,父亲虽然官不大,但也做到了县令一职,他自己则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高位。
11、李绅,字公垂,亳州谯县(今属安徽亳州)人,生于大历七年(公元772年),中书令李敬玄曾孙,父亲李晤曾任职乌程、晋陵(江苏常州)县令。
12、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13、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亳州谯县古城人(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14、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15、李绅出身很苦,所以在他年轻的时候可以写出《悯农》这样关切农民苦难生活的诗作。
16、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7、李绅被田野里的农夫感动写下《悯农》:
18、李绅接报后立即将吴湘逮捕下狱,判以死刑。但此案上报到朝廷后,谏官怀疑其中有冤情,朝廷便派遣御史崔元藻前往扬州复查。
19、我个人觉得很好用,悯农农业是央视宣传品牌,中国15诚信企业,由此可见,口碑以及质量绝.对是一级的。
20、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
三、悯农唐李绅其二
1、唐代诗人、代表作《悯农二首》
2、⑺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3、农民、辛苦、创造出的巨大财富。
4、李绅是中书令李敬玄之曾孙。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晋陵(今常州)等地县令。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贞元二十年(804年)李绅再次赴京应试,未中,寓居元稹处。曾为元稹《莺莺传》命题,作《莺莺歌》,相得益彰,流传后世。
5、李绅是唐朝诗人,我们熟知的《悯农》就是李绅的作品。不过李绅除了是诗人,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唐朝宰相。李绅35岁时中进士,此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等官职,除此之外李绅还是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他著写的《乐府新题》多达二十首。可能多数人都是了解李绅的诗,却不了解这个人,所以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下李绅,看看他的仕途之路究竟是怎样的,毕竟也是当上宰相的人物。
6、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7、⑹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8、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悯农二首
10、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11、出身赵郡李氏南祖。李绅六岁丧父,随母迁无锡(今江苏无锡)。唐元和元年(806年),进士及第,补国子助教,历任江、滁、寿、汴等州刺史及宣武军节度使、宋亳汴颖观察使,入朝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擢尚书右仆射,改门下侍郎,封赵国公,为相四年。
12、李绅(772—846),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宪宗元和元年(806)进士,曾因触怒权贵下狱。唐武宗时为宰相,后出任淮南节度使。与元稹、白居易等人交往密切,在元、白提倡“新乐府”之前,就首创新乐府二十首,今失传,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
13、李绅的祖祖辈辈皆是官员,可惜早年家道中落,但他少年时颇具才华,其诗以短小精悍著称,被人称为“短李”。
14、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15、(明)于谦《入京》况钟《拒礼》
16、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珍惜粮食、不要浪费。
17、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近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小学教科书。
18、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19、“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20、烈日当空时在田间锄草,汗珠一滴滴掉在庄稼下面的土地上。有谁知道那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蕴含着农民的千辛万苦。
四、《悯农》唐李绅一
1、这是一首描写农民辛苦种田的诗,全诗描绘了农民在烈日炙(zhì)烤下,挥汗锄地的劳动场景。诗中深深感叹粮食来之不易,劝导人们要珍惜粮食,表现了诗人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怜悯之情。
2、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3、李绅步入仕途飞黄腾达后,却丧失了诗歌里的悯农之心,逐渐蜕变成腐官酷吏。随着官职的升高,李绅“渐次豪奢”。据传,李绅一餐的耗费经常多达几百贯甚至上千贯。
4、李绅见刘禹锡如此着迷,便将自己的家妓送给了刘禹锡。所以,李绅还没有疯狂到想把所有的貌美女子都占为己有的地步。
5、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6、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7、自宝历元年(825年)至太和四年(830年),李绅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处境有所改善。
8、⑴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9、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
10、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11、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
12、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1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14、李绅《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译文)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李绅《悯农》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译文)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
15、宋初人编的大型类书《太平广记》记载:“李绅以旧宰相镇一方,恣威权。”“时人相谓曰:‘李公宗叔翻为孙子,故人忽作流囚。’于是邑客黎人,惧罹不测,渡江淮者众矣。主吏启曰:‘户口逃亡不少。’绅曰:‘汝不见掬麦乎?秀者在下,粃粏随流者不必报来’。”
16、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
17、李绅(772—846),汉族,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
1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9、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20、✦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五、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古诗《悯农一》和《悯农二》完整版
2、唐朝时候,湖州出了一名大诗人,名叫李绅。李绅自幼好学,二十七岁中了进士,皇帝见他学识渊博,才学出众,招官翰林学士。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二人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自然要盘桓一日。
3、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4、李绅六岁丧父,随母迁居无锡。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第,补国子助教,历任刺史、淮南节度使、中书侍郎、右仆射、门下侍郎、司空公等职,册封赵国公。元和十五年(820年),卷入牛李党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
5、(年代):唐(作者):李绅(作品):悯农(内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化 为 嫫 女 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