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二泉的诗句
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面九个意象蓄势,最后一句张本。一位落魄的游子浪迹塞外,深秋的黄昏,猎猎的西风中,一匹瘦马行走在苍茫的古道中,干枯的藤蔓缠绕着道旁的老树,树梢上栖息着几只神情麻木的乌鸦。人穷则反本,此时此刻,诗人想起了自己的家乡,那温暖、恬适的江南。如血的残阳把这个游子拽出了梦境,让这个天涯的游子只有断肠的思念,怎么也回不到梦中的家乡。
2、有一个瞎子躲在第四层楼上哭
3、在年轻时,天下的读书人大都很有抱负,青年时代的马致远就对“龙楼凤阁”抱有极大的幻想,但才不偶命,仕途多舛,空留散曲悲世情。这种情形历史上的文人大都有过深切的体验,古代有“秋士”一词,又有无以计数的悲秋诗文,无不在诉说着士子的落魄与心酸。《天净沙 秋思》在内容上为天下文人做了申言,在艺术表现上更有着自己独到的地方。
4、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5、天下第二泉分上、中、下三池,泉水是从若冰洞流下来的。上池是八角形的,水深有一米多,水质很好。中池是方形的,水质较差。宋高宗曾经在池的上面筑亭,起名叫二泉亭。下池比较大,是长方形。池壁有石刻的龙头,泉水从龙口中不断地流出,发出丁冬丁冬的响声。下池上方有宋代所建的漪澜堂,是品茶观鱼的好地方。二泉附近,还有一座听松亭,亭内存放着一块古铜色大石头,平坦光滑,人可以躺在上面休息。因此,把它叫石床。石床一头刻有“听松”二字,是唐代书法家李阳书写的。唐朝诗人皮日休曾常来这儿听松涛,留下了“殿前日暮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的诗句。为天下第二泉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
6、另外,大家对这个标题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
7、黄土高坡——不,是沙漠巨大的阴影,继续压在母亲河身上,使她踉跄的步履变得更加沉重。然而,游人玩乐如故。
8、我看见,在水与沙子的对峙中,游客始终是旁观者。他们或悬于钢索,飞越黄河。或乘坐木质的滑板,顺沙坡滑下,在飞溅的沙粒中,把被惊险擦亮的笑声放飞。
9、弦声以外,是一粒石子静静的躺在月亮下面。我们是多么相似,顽强的内心抗拒风雨,容颜在四季中日渐斑驳,却多了几丝古朴的老韵。
10、惠山二泉在侧,蔡、苏二人各自烹茶。只见蔡襄的杯中茶饽沫银白如雪,而苏轼的杯中茶饽稍偏鹅黄,随着时间的流逝,苏轼杯中的饽沫开始慢慢消退,而蔡襄的却依然茶饽如雪。
11、熙宁五年(1072),苏轼37岁,由京官请调地方,担任杭州通判,此时的他游历江南,往来于常州、无锡、宜兴与杭州之间,所以他在“二泉诗”中称“踏遍江南南岸山”,既然踏遍了却又说“逢山未免更流连”,表达了他对山的特殊偏好。其实他这开头几句是为下面的诗句作铺垫,他是在山中寻觅,寻找山水风景和人间美物,因为他眼中有山,所以山水间有大美,他也格外的留连江南的山。看得出,苏轼的心中始终是乐观的,他心中的山充满了朝气和活力。或者可以这样理解,尽管苏轼经历了很多的山,甚至已经踏遍了,而现在逢到的山是这座惠山,因为有名泉而使他更加流连。他这句诗是为了引出后面的泉。开头就不俗。
12、当它把我安全地载到岸边,又去载渡别的游客。
13、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过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大雪像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
14、只是这“斗茶”,若才子佳人般,好泉还需好茶相配。如蔡、苏这等重量级人物皆是懂茶通茶之士,又怎会缺了好茶。蔡襄所用之茶便是产于福建建溪北苑御茶园的“龙团”,它如二泉般昭名天下,位列贡茶之冠,时宋徽宗称其“建溪官茶天下绝。”
15、毡帐胡琴出塞曲,兰塘越棹弄潮声。
16、喟然长叹,只好,我于岁月的枝头,撷取一朵孤独。
17、“豁开青冥颠,泻出万丈泉。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是出自唐·施肩吾《瀑布》。豁:裂开。青冥:青色的天空。颠:顶。索:白色的生绢。这几句大意是:如青天之顶裂开一个豁口,万丈清泉从中倾泻下来;又如剪裁一条素绢,在丽日朗照下,从秋高气爽的蓝天上飘然下悬。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鲜明的映衬,把落差极大的高山飞瀑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当你到江西庐山、贵州黄果树、河南云台山……去观赏那里的瀑布时,这美丽的诗句一定会启迪你的遐想,增添你的逸兴,使你惊叹大自然的造化之功而流连忘返。
18、西凉城主:田适之(俗称甜柿子),90后,行吟诗人,自由写作者。著有小说《少年游》、《别了,阿拉尔》、《盛世》、《黑梦诗集》等。漂泊于乌鲁木齐。塞北之地一介布衣,浪荡世间,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求逍遥人世间。夜久频挑灯,霜寒剪刀冷。写小说,写诗歌,学绘画,兼治印。
19、《听松》,又名《听宋》,是中国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的二胡独奏曲。其内容似乎是描写宋代伟大的爱国将领岳飞。乐曲通过松涛借物咏怀,在赞颂民族英雄岳飞军威的同时,倾注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和坚定自信的意志,歌颂了中国人民青松般高洁的民族气节,钢铁般坚强的斗争意志和战胜敌人的英雄气概。全曲气魄豪迈,刚劲有力,堪称音乐珍品。
20、感谢您对适之写作的支持。
二、二泉吟的诗句
1、《寒春风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阿炳(华彦钧)创作的二胡独奏曲。曲子通过对初春寒风的描绘,表达了被压迫者的沉重哀叹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表现了作者苦难坎坷抗争的一生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2、他在江南孤独前行,用心曲二泉映月,传来天籁之音,催人泪下,为情为爱终会响彻千年。
3、何言此处同风月,蓟北江南万里情。
4、“枯藤,老树,昏鸦。”三个意象营造了一个萧瑟、苍凉的秋境,如同电影中的一个镜头;镜头很快又切换成了一副温暖、恬适的江南图景,这个图景是由“小桥、流水、人家。”三个意象所营造而成的;镜头停留片刻,又切换到了萧瑟、苍凉的秋境,只是意象换成了“古道、西风、瘦马。”显然第一个镜头和第三个镜头是眼前的实景,是实写,第二个镜头是虚写,是诗人的想象。看起来是九个静态意象简单地排列,诗人艺术的运用了虚实交替手法是意象静中有动,增添了小令的韵味,在画面的对比中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羁旅天涯的愁怀。
5、现在,我用左手轻轻地爱抚着在颤抖的右手,而左手亦自颤抖着,就更像其在悲悯着她受了伤的伴侣的,啊,一只伤心的雁。于是,我复用右手轻轻地爱抚着左手……在天空中翱翔的说不定是雄鹰呢?但雄鹰是成排的还是成队的吗?!
6、远去的阿炳,请让我为你将严冬驱散,把春花开满你的前路。
7、十年一觉扬州梦,小说《少年游》上卷发售
8、梦至江淮,月吟凉秋。寒雨涛涛连绵,夜色逾涅。嘶然暗声起,江上深巷,青苔红漆,有二泉映月回折。然临目阁楼,卅世之前,何来此曲?惊醒哑然,怆然,潸潸然。白翁三忆,江南尽好,十里少红烟花。纵渔火似星,欠良人如月。逢清秋冷雨正来,粼波江心,不见月华。酒余温,梢头仍氲。阆苑为家。乌蓬断咽,梦回处、莲池风华。挟天际仙女,飞剑逍遥,人间野马。能恰岫间初霁,雁忘笺,回北再发?待来年归去,翎底月伴雪花。——————————————————衰草无力戏墙荫。粉谢红凋,倩谁笑迎人?枯枝不耐来年迟,苟此残绿自作春。莫吟姑苏夜泊人。枫叶欲燃,何必错怪春?水暖鹭飞好晚照,愁亦无恙入重门。
9、《流波曲》是孙文明于1952年冬季创作的一首二胡曲,有着定弦方便、技巧独特等诸多特点。乐曲情绪深沉,节奏平稳,速度变化较小,旋律富有叙事性,采用民间传统的循环变奏结构,配以孙文明自创的演奏技巧,大大丰富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
10、在我少年时所种植的杏苗
11、译文:踏遍江南各地,遇到山就流连景色。带着如明月般沁人心脾的茶来试试惠泉山的水。
12、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蔡襄
13、依然是五更露水深重,哪阵清风拉开黎明大幕。
14、《三宝佛》乐曲中的《三汲浪》曾被扬琴家严老烈改编为广东音乐《旱天雷》,表现了人们在久旱逢甘霖时欢欣的情绪。乐曲的其他部分婉转悠扬,节奏流畅,二胡及配器的演奏都作了细致处理,使音乐更为动听。
15、题主好,感谢你很有质量的提问,我的回答也力争有质量。
16、在流浪卖艺的生涯中,阿炳逐渐将江南丝竹、常锡滩簧等音乐元素融汇在一起,创制出一首首从其内心流淌而出的音乐作品。上世纪50年代,著名音乐研究者杨荫浏先生前往无锡进行抢救性的音乐采风,灌制了一系列钢丝录音。
17、天下第二泉(惠山泉)又是谁定陆羽惠山多清泉,历史上冰有“九龙十三泉”之说。位于惠山寺附近的惠山泉原名漪澜泉,相传它是唐朝大历末年(公元779年),由元锡县令警澄派人开凿的。共两池,上池圆,水色澄碧,饮料都在这里汲取;下池方,虽一脉相通,但水质不加上池清澈。唐朝陆羽在他著的《茶经》中排列名泉20处,无锡惠山泉位居第二。另一位评水大家刘伯刍认为:“透宜于煮茶的泉水有七眼,惠山泉是第二”。此后“天下第二泉”之名为历代文人名流所公认。宋代诗人苏轼曾两次游无锡品惠山泉,留下了“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吟唱,更使惠山泉生辉
18、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
19、我有点懵了,他仍然不松口。而是朗诵起这首诗歌来。在那一瞬间,我突然就被燃烧了,浑身发热,脱下外套。
20、羽化成仙,身携皓月,从天外飞来,与惠山钱道人共品这连浩瀚苍穹也已闻名的人间第二泉。
三、关于二泉映月的古诗
1、喜欢请点赞分享朋友圈也是一种赞赏
2、故乡,我少年时代的玩伴身上
3、接下来的第五六句被称为“颈联”,“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品了泉茶以后,有点飘飘然了,上山看太湖,心情也是顺着萦回的石路起伏陶醉,好像踯躅在九龙脊上。而到了峰顶,眺望山下水光翻动,此时犹如自己骑在龙身上翻滚于五湖天边,心情极其澎湃洒脱,兴致到了极点,这是来试人间第二泉后产生的奇效。此诗也描述了九龙山与具区太湖的区位关系,在天上看,惠山就像是出没翻动于五湖中的一条苍龙,活灵活现,无锡是这样的灵动传神。苏轼把无锡的湖山写得如此之美,他是写无锡美景的高手,第一人。
4、春天是个怀春的季节,情感含苞在枝头。蜂蝶已不能传达音讯了,在这个信息纷飞的时代。小小温室里结出的果实,击痛了亘古不变的传统。
5、万物抬头,声音苏醒,一个真正的我感恩父母的孕育,能让我享受阳光的炙,月光的凉。
6、——204
7、《月夜》是刘天华创作于1918年的一首二胡曲,是刘天华一生中创作的第二首二胡独奏曲。1918年完成初稿,1924年定稿,通过对皓月当空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淡淡的惆怅。此曲最大的特征是作者尽可能地创造一种"宁静"的气氛,而正是在这看似"宁静"的背后却又隐藏着一种心潮汹涌、思绪万千的兴奋与激动。这正是一个有理想抱负的知识分子那种矛盾心理的写照。乐曲真正具备了。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境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既描绘了江南月白风清的美丽夜景,又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
8、田野上茵茵绿草给你的启迪,不亚于流行歌曲吧?怀春的少年,唱歌是一种美丽,跳舞是一种壮观,花季虽然短暂,却留下了绚烂的回忆。
9、部分图源自网络,请原作者与我们联系,以致稿酬
10、在黄土高坡,两者相遇,柔软的沙子忽地耸立起来,柔软的水伏下一河浑黄,加快逃遁的速度,却无法抖落沙坡压在它身上的巨大阴影。
11、丹禁旧臣来侧耳,骨清神爽似闻韶。
12、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岳:指东岳泰山
13、苏轼在“二泉诗”诗题中说得很清楚,到无锡惠山来了为了谒钱道人的,谒就是拜见,含恭敬意。这个钱道人是谁呢?钱道人姓钱名颖,职业是惠山的一个道人。他的哥哥是被苏轼称为"乌府先生铁作肝"的清官钱顗,宋史上记称“顗当官而行,无所容挠,遇不可,必争之,由是独见器重。知赣、乌程二县,皆以治行闻。”时称“铁肝御史”。
14、快乐的片段在音符里浓缩又消散,与天边枉自追赶日月的浮云一样无助。
15、苏轼“往来无锡未尝不至惠山”,对“天下第二泉”有深入的了解,而且有自己的情感和体会,他在《东坡集》中云:“惠山寺东为观泉亭,堂曰漪澜,泉在亭中,二井石甃相去咫尺,方圆异形。汲者多由圆井,盖方动圆静,静清而动浊也。流过漪澜,从石龙口中出,下赴大池者,有土气,不可汲。泉流冬夏不涸,张又新品为天下第二泉。”
16、蔡襄《即惠山泉煮茶帖》,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17、日暖自萧条,花悲北郭骚。
18、斗茶之日,用的茶具自然也是顶级的“兔毫”盏。二人皆以自备茶饼烹茶,苏轼用的是蒙顶山上茶,蔡襄的即为北苑龙团。
19、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
20、北宋政和十二年(1112年)四月初赵佶在宫廷后苑的太清楼为重臣蔡京举行盛大的宫廷宴会时,亲用惠山泉水烹新贡佳茗,再以建溪黑釉兔毫盏盛茶招待群臣。
四、与二泉有关的诗句
1、声随边草动,意入陇云深。何事长江上,萧萧出塞吟。
2、清代学者俞樾和几个好朋友,到九溪十八涧游览。因为路程较远,还要翻山越岭,有个胖子累得气喘吁吁,只好坐坐停停,走走歇歇。旁边就有人开口说道:“坐坐停停行,山山水水清。前前后后看,大大小小岭。”俞樾说道:“好是好,但不是好诗。”俞樾即兴作了一首诗:九溪十八涧,山中最胜处。昔久闻其名,今始穷其趣。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水。东东丁丁泉,高高下下树。他吟完,大家都拍手称妙。这首诗勾画出了九溪的特有风貌。诗的后四句读来有“东东丁丁”的音乐美感,“重重叠叠”写出山之多,“曲曲环环”写出环山绕水道路曲折。这些叠字把九溪十八涧写活了,一气呵成,读起来音节和谐,铿锵有力。最后一句被改成楹联,悬于这个名胜古迹最显眼的地方。
3、高9cm口径9cm足径1cm
4、宋代大文豪苏轼游历广泛,经历坎坷,一生留存诗词3459首,有名的很多。他对无锡惠山、二泉情有独钟,曾多次往来,访友品泉,吟诗抒情,诗作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这首作于北宋熙宁七年(1074)春的《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以下简称二泉诗)。诗云:“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流连。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1996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亲书碑文。此碑立于二泉门前,书法采用的是行草,龙飞凤舞,行云流水,名家镌刻,可谓诗、书、碑三绝,是二泉千年文化在当代的延续,目前已成靓丽的文化名片。
5、刘天华先生自己曾说过,乐曲表现的既不是"安逸而舒适",也不是描写"病人的呻吟",而是疑问"人生何适"之意,是一个人在"茫茫黑夜里"走投无路时所发出的"我将何处去?"的内心呼喊。因此,这个"病"字应该理解为对黑暗社会的一种隐喻。乐曲写出了作者痛苦与忧愁、挣扎与暗恨的心理状态,也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及与黑暗势力抗争到底的坚强意志。
6、唐武宗时期宰相李德裕嗜饮二泉水,又为此专辟“水递”,着令驿站从千里之外把二泉水运至京城供帝王与达官贵人享用。时皮日休有讽诗作证曰:“丞相常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只嫌迟。吴关去围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
7、一河浑黄的咆哮,究竟能唤醒谁沉湎于享乐的心?
8、1950年深秋,在无锡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1951年,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首次播放此曲;1959年10周年,国庆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又将此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从此,此曲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并获得很高评价。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它还成为了美国唯一接受的一首中国音乐。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曾说过,“这首歌是要跪着听的”,可见它的魅力之大。
9、孙文明与阿炳一样也是一个盲艺人,在黑暗的旧社会,同样过着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这首乐曲正是作者本人遭遇的真实写照,是一首感人的叙事诗。正如作者所述,《流波曲》表现了过去流落他乡的困苦生活。孙文明在身世、遭遇等方面与阿炳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他的作品也充满着浓郁的江南音乐韵味,阿炳二胡曲中的一些演奏手法(如波弓、透音)在《流波曲》中也有所运用。有意思是的,乐曲中还出现了一个与《二泉映月》非常相似的曲调,据蒋风之先生介绍说,这是孙文明在听到阿炳的作品后,有意识地将《二泉映月》中的音调吸收到《流波曲》中来的。乐曲不分段落,一气呵成。情绪深沉,节奏平稳,旋律富有叙事性,似乎是一位老人,在娓娓地给我们讲述他的一生的故事。
10、听曲,只要聆听即可,一如听这首《寒春风曲》一样。在寂静里静静地感受悲哀。感受初春寒风那嗖嗖的冷意被婉转地带到温暖的心里,让人禁不住想把被角拉得更严实一些,曲子里有美好前景的强烈追求;更多婉转的旋律却是内心的百转千回:生活里这多般的磨难,什么时候才可以到一个尽头?滑音奏法把初春季节里凛冽的寒风掀起,更是把如草芥一般的生命遭受重重打击的场景演绎出来,令人揪心地痛……还好,春天就要来了,那些沉重的如严寒的打击也将会在春天来临时一一消退……再痛的伤病再大的磨难也将会有出头之时,一定是的吧?
11、登山归去时,半个山岭的松林风声依旧回荡在山间。
12、沙漠也涌动着黄色的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