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三国王肃《孔子家语·卷致思》
2、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孔子《论语》
3、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论语名言大全)。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7、翻译: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论语》(孔子论语名言大全)。
9、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论语》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丘《论语·卫灵公》
11、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12、·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3、 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14、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论语》(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16、(释义) 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17、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
18、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一一一解释: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求自己作出成绩来。
19、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孔子《论语》
20、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1、有杀身以成仁。——摘孔子《论语》(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22、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23、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24、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从而能做到全始全终,所以孔子由衷地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25、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摘孔子《论语》(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2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7、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矣。”——孔子《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
28、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子
2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3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摘孔子《论语》(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3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3、(释义)孔子说:“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3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5、白话文释义: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真不知他怎么办。就像大车的横木两头没有活键,车的横木两头少了关扣一样,怎么能行驶呢?”
3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论语》
37、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8、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摘孔子《论语》(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3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40、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论语》
4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4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论语》
44、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