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我们的印象中,杨绛为人大度温和,并没有传出和谁闹得不愉快,钱钟书也称她为“最贤的妻”,然而在这封信中,却无不体现杨绛对张爱玲的偏见和讨厌,言辞激烈,这是为何?
2、其次则是杨绛长期从事西方书籍的翻译工作,其所入目的都是哲学人文等书籍,而哲学类书籍虽然有大道至简的宏大内涵,但是对于普通的老百姓而言始终是有一些曲高和寡了。
3、我想,张爱玲一定也不想这样。可惜,从小家庭不和导致她性格孤僻,遇到了胡兰成,给了她安全感,这对她来书也是一种劫难。也难怪晚年期间张爱玲远走美国,还有那么多爱她的人在全世界寻找她。
4、杨绛,相对于张爱玲就没有这么坎坷,考上了东吴大学之后,认识了钱钟书,哪怕是出国留学,牛津、巴黎都充满着两人相爱的足迹,在钱钟书的诗词当中就有: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5、毛主席为陈老总推荐了两位老师。“剑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你要学律诗,可向他们请教”。
6、三观不合的两人自然就合不到一处,而杨绛说“张爱玲相貌难看,一脸‘花生米’。”则是得自于外甥女的信中。
7、而杨绛认为这样的作品没有深度,更像是无病呻吟。而人物并不符合杨绛心目中大方优雅的女性形象,所以杨绛才说张爱玲作品境界卑下。(杨绛为什么瞧不起张爱玲)。
8、人和人之间舒服的关系,是可以一直不说话,也可以随时说话。
9、毛主席总是认真地读他们的诗,又认真地提出修改建议。
10、对这样既有文艺创作理论,又有精品力作的领袖,真的是由衷敬仰。
11、笔者认为杨绛对张爱玲的偏见主要来源于她的作品和感情经历。
12、可能正因为杨绛就像一个天生的大家闺秀一样,才造成了她的价值观更多地体现在温文尔雅,大气磅礴之上。更多地注重物而非人。(杨绛为什么瞧不起张爱玲)。
13、“要作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反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古典绝不能要。但用白话写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民歌中倒是有一些好的。将来趋势,很可能从民歌中吸引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诗歌。又李白只有很少几首律诗,李贺除有很少几首五言律外,七言律他一首也不写。李贺诗很值得一读,不知你有兴趣否?”
14、世人都觉得胡兰成配不上张爱玲,但张爱玲想要的,只是一个懂她的男人,懂她的孤傲,也懂她童年留下的阴影。
15、宋淇的儿子宋以朗出版《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也有这么一段,“究竟钱锺书和杨绛是否真如网络传闻中那么瞧不起张爱玲呢?你不可能在爸爸(宋淇)和他们的通信中找到真凭实据,充其量也不过有一些蛛丝马迹而已。但我家中有一本书,大概很少人知道,那本书叫《浪漫都市物语:上海、香港’40s》,1991年出版,是一部日文的现代中国文学选集,而合著者正是张爱玲和杨绛两人。杨绛当年一定是同意这安排的。”宋以朗的分析和论断未必准确,坊间未取得授权随意选编作者合集的做法还少吗?当事人之一的杨绛或张爱玲都未必知道此事或见过此书。
16、至于古典能不能用,白话诗怎样发展,那是他的看法,完全可自成一说。
17、张爱玲与冰心文风截然不一样,这多半就是童年成长的环境不样造成的。
18、这段感情过后,张爱玲对世界的看法明显更加暗淡了。而后选择离开故乡,只身前往美国。起初张爱玲在美国的日子并不好过,好在后来遇到了赖雅,两人共同生活,直到1967年赖雅去世,此后,张爱玲开始过期了深居简出的生活。
19、张爱玲有中学时代的照片为证,看起来是个非常清秀、温婉的女孩子,并非杨绛说的很难看。
20、张爱玲,说实话我不是很喜欢她的作品,她写的小说,就如同她的家族一样腐朽,字里行间透着霉味,读起来有些压抑。当然,她的作品在民国时候还是非常受欢迎的,也算是文坛红人。
21、原本是同一时代的才女,但她对于张爱玲的评价却让不少人感到诧异,她们两人本来也没有什么过节,那么这些话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在杨绛心中,她比起张爱玲大了8岁,生活的时期已经有所不同了。杨绛认为,张爱玲没有经历过敌寇肆虐的日子,因此在她心中,汉奸就是敌人,对汉奸决不能心慈手软。
22、那一两年,请毛主席修改诗词的还不止一两人,比如说,胡乔木也请毛主席修改过诗词。
23、改完之后,毛主席意犹未尽,对陈老总的诗歌创作进行了整体评价。
24、杨绛《干校六记》1981年5月先在香港出版,同年七月在北京出版,记叙的是作者1970年7月至1972年3月被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的一段生活。丘彦明与张爱玲因编者与作者的关系,于1979年至1987年之间通信达45次之多。推算起来,有可能《干校六记》在香港甫一出版,丘彦明便寄与张爱玲,张以作者的身份本着对编辑有信必回的原则,于是有了上边一段。
25、而且,他连写七律都非常谦虚,“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如同你会写自由诗一样,我则对于长短句的词学稍懂一点”。
26、张爱玲一直给人高冷的感觉,不愿见人,谢绝活动,比如“我此间的地址只用作通信处,从来不找人来,亲友一概没有例外——也不能出来赴约,实在缺少时间,因为健康不好,好的时候就特别忙迫……(写给丘彦明的信)”言辞入情入理,让人惟有同情之理解。
27、林徽因,爷爷林孝恂,晚清进士,只不过官不大,只做到六品知府,父亲林长民,外交官,北洋政府驻英大使,后来参与反张作霖,战斗中被杀。
28、顺带讲一句。毛主席说自己不懂律诗,实在是谦虚了。
29、再则是因为杨绛内心礼义廉耻的道德观念,相较于张爱玲作品中描写的放开一切,摒弃所有的伦理道德和三观,为了情爱而不惜一切的理念,更是无情的揭露了人性最阴暗面的自私。
30、转而从亲情去追求爱情,正如她的作品《第一炉香》中的主角一样,为了爱情而奋不顾身,即使是飞蛾扑火也是在所不惜。
31、在我们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32、杨绛在情感上是饱满的,她积极、乐观、勇敢,一切美好的品格都在她身上有所体现,若是说杨绛是正能量,那么张爱玲就是负能量的代表,但现实总是残酷的,特别是在民国重男轻女的时代,而张爱玲更加放大的现实。
33、以《长征》《送瘟神》《到韶山》等为代表的七律,全是极品。
34、可是她却这样评价张爱玲:“我对你有偏见,长相难看,还非要死出风头,你们太过高看她了。”如果想要知道原因,还要从两人的成长经历来看,一个幸福一生,一个悲凉一生。
35、杨绛并没有见过张爱玲,但是对于张爱玲不仅是文学作品上的不满,对她的样貌、穿着、与人交流的状态等,都带有些不屑。很多人不解,民国才女这么多,杨绛对其他才女可能也会有不满,但是为何对交集本就不多的张爱玲有这么大的敌意。
36、有“最才的女,最贤的妻”的大才子钱钟书,就知道她的婚姻有多幸福。杨绛一生经历过很多挫折,但都没影响到与钱钟书的婚姻生活,俩人也从未出现过任何的绯闻,再加上杨绛笔下的阿媛,三口之家幸福的能甜死人,羡慕死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