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部分:如果你身边有一个抑郁症患者,你该怎么做
2、文字整理|梅花鹿
3、现在医学的角度上说,抑郁症的生理缺陷在于缺少儿茶酚胺,主要指抑郁症的发生可能与大脑突触间隙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下降有关。
4、抑郁症不仅仅是心理问题,也有生理原因。抑郁症还有一大堆的细分。大部分患者都是躁郁症(情绪双向,低落和快乐并存。),真正单向抑郁的好像不多。
5、我当时的检查是做了大概2000多道心理测试题,方方面面的。然后医生聊。医生会根据测试诊断结果以及和患者聊的结果判断是哪一种病,什么程度,然后开药。
6、但是抑郁症的人就会觉得倍受伤害:付出得不到回报,我这样对你你为什么不能这样对我?还是我太差了,我怎样别人都不会喜欢我;所有人都会离开我,我不值得别人对我好,不会有人真正愿意关心我……
7、生病不是你的错
8、尤其是身边的人说这种话,对病人来说更是一种刺激。你会给刚截肢的人说,你怎么跑不下来马拉松,你真是意志不坚定!这都是一个道理的。
9、随着这种心理疾病的进展,他会引起诸多的具体症状,包括失眠,食欲下降,周身麻木乏力,头晕头痛,盗汗,女性月经紊乱,闭经、恶心、呕吐等。而且这些躯体症状会导致抑郁症患者十分痛苦,严重的抑郁症患者还会引起抑郁的木僵状态,导致思维判断学习工作能力全部下降,整个人如一具行尸走肉,失去了自理能力,而需要别人的照顾。甚至有些重度抑郁患者还想到轻生自杀来获得解脱,所以一旦抑郁症患者引起的躯体症状逐步的增多加重,会导致他们十分痛苦,也十分的无助,有些重度抑郁症患者描述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痛苦的存在。那是一种折磨,一种煎熬,我们试想一下,一个正常的人谁会选择自杀来了结自己的生命,凡是有这种想法的人都不是一个正常的人,他的心理肯定出现了问题,应该积极的治疗合理的应对,千万不要讳疾忌医!
10、我们是争渡心理咨询平台,拥有100+位海内外心理咨询师,只有约9%的申请咨询师能够通过面试考核;目前为止争渡心理已为3万+人次提供了高质量心理咨询服务。
11、在全世界范围,有4亿抑郁症患者,在全世界的十大疾病中,抑郁症排到第五位,预计到2020年它将跃升到第二位。在世界上十种致残或使人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疾病中,有五种是精神疾病,它们是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酗酒和强迫性神经症(王希林,2000)。20世纪80年代中期,Robins、 Helzer和 Weissman曾调查了9500名从都市和乡村随机挑选出来的被试,欲了解在他们一生中发生了多少次严重的抑郁。结果发现:在20~25岁人群中,5%~6%至少有一次发作;在25~44岁人群中为8%-9%。也就是说一个人活得越久,发生抑郁的机会越多。但在70岁以上的人群中,抑郁症的发生率只有1%(Aloy, et al, 1996)。
12、我常开玩笑说,什么是抑郁症的特质?就是每天睡觉的时候,躺在床上心就安了,因为接下来什么都不用去面对;而早上醒来,眼睛张开的瞬间最痛苦,想到接下来该做的事情,就突然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了!
13、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抑郁情绪,就我了解到的情况来说,一般是指因为具体某件事情的影响和刺激,产生的焦虑、压抑、自我否定、对人生产生绝望等一系列感觉的情绪。
14、电子书:《许医师抗抑郁处方》
15、所以如果发展到“症”的状况,就是一种病,和感冒发烧癌症一样,就是一种病,只不过这种病不是明显的身体残缺。
16、因为我是生理性抑郁,随时可能会复发,但是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担心。这就是一个正常人的心态——不痛苦,不矫情,不悲观,也不过于乐观,很平常的面对。见招拆招。
17、最后,一定要希望一下,最好每个人都离这种病远一点,一辈子别得上。好好的生活,活出自己的人生。
18、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对抑郁症缺乏正确的认识,偏见使患者不愿到精神科就诊。在中国,仅有2%的抑郁症患者接受过治疗,大量的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治,病情恶化,甚至出现自杀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由于民众缺乏有关抑郁症的知识,对出现抑郁症状者误认为是闹情绪,不能给予应有的理解和情感支持,对患者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19、如果有人出现了以上的这些反应或者内心状态,其实周围的人给他说什么人生很美好,未来充满希望,对于抑郁症来说除了会让他们觉得更加绝望之外,没有任何的作用。因为完全感受不到,还会产生更加强烈的自我否定。
20、每个人处在这个社会上,都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无论你有骄人的成就,还是你是一个普通的社会劳动者,你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格,你在一个家庭当中都有一个定位,都有一个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一旦患上了抑郁症,这些都会逐渐的丧失。导致整个人感情比较淡漠,莫不关心别人,甚至对自己的子女父母都漠不关心,有些甚至不能胜任原先的工作,整个人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不愿意与别人接触,回避社交,喜欢独处,不修边幅,不整衣着,整个人看着比较邋遢。其实这些都是抑郁症导致的,它会引起患者大脑思考判断学习能力下降,整个人非常消极,看问题也十分悲观,总是戴着灰色的眼镜去看待这个世界!
1、预防抑郁症:
2、因为强烈的自我否定,就觉得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会离开自己,因为自己实在是太差了。
3、也许在别人眼中,TA是一个成功的开朗的人,可是如果他有抑郁症,内心对自己的否定已经到了极致的程度,甚至对于自己得病的事情,都是抱着“别人都好好的怎么我就有问题了,一定是我矫情”这种想法。
4、抑郁症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抑郁症发病率很高,几乎每7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抑郁症患者,因此它被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抑郁症目前已成为全球疾病中给人类造成严重负担的第二位重要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的痛苦,对社会造成的损失是其他疾病所无法比拟的。
5、一定要看医生!
6、
7、抑郁情绪不多说了。就说说抑郁症。抑郁症既然是生理和心理双重结合的一种病,对于患者本身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大部分有抑郁感觉的人都会有以下的心理状况:
8、生病不是你的错
9、我很感谢自己有这么一段经历,让我体验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好了以后,心态特别好,看问题很透彻,处理任何难题都是手到擒来。
10、 抑郁症最大的痛苦就是孤独感和害怕被抛弃。
11、这些想法是不是看着都特烦,可是抑郁症患者,每天来回来去就这些事,这些类似问题,不停进入死循环,不停的想,不停的寻找解决方法。
12、这个方法对我是有效的,别人不知道。我吃药时间很短,是靠这个方法自己慢慢好的。
13、图片|来自网络
14、抑郁症和抑郁情绪是两回事。
15、所以一般来说,抑郁症的人,都会对别人很好,而且很能替对方考虑问题。一旦出了事,第一反应都是自己的错,会一再一再的降低底线和往后退。这样又造成了恶性循环。
16、犹心中。
17、其实一查,都能查出来。可是搜索引擎能给出的,是抑郁情绪的自查方法。不是抑郁症的。如果你是没有什么特别事情作为刺激,就莫名其妙的低落,绝望,符合下面的症状,还有一点就是反复出现。
18、每天只想躺在床上,什么都不想动。有明显的焦虑感。更严重者会出现幻听、被害妄想症、多重人格等精神分裂症状。
19、生病不可怕,讳疾忌医才可怕。感觉不对先去诊断,如果确诊了,咱就积极治疗,如果不是,那么也别矫情,好好生活。
20、这个文章越来越长,所以我先把目录放上来大家选择性的看吧。
1、抑郁可以帮助身体和心灵的健康
2、等到再好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恐惧,觉得没两天又会继续那么痛苦。这就会给人一种很强的心理暗示,那就是你永远好不了。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3、病因:迄今,抑郁症的病因并不非常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
4、一定要看医生!
5、私人开业的内科医生报告,在他们的门诊病人中有12%~48%的病人有抑郁的问题,这些病人更为虚弱,许多时候不能上班,较糖尿病和关节炎病等慢性病人更多的需要卧床。并且这种情况正变得越来越严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生的人较前人有更高的抑郁症发生率。在美国,1990年抑郁障碍的总花费约为437亿美元,相当于所有心血管疾病的总和(世界卫生组织,1997)。
6、所以在发病的时候,说安慰的话,或者道理,是完全没有作用的。真正发病的时候,信仰、励志、积极的情绪,都不会有作用。
7、如果正常人理解不了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和情绪,反过来也是一样的。抑郁症患者也是感受不到正常人的心理和情绪。
8、所以,多数患者都是出了精神官能症的症状后才自杀。因为病好了,就要面对未来:可是又无法面对,只好结束生命!这群人并没有找到解决内在问题真正的方法。
9、无法体会正常的快乐。躁郁症因为是双向的,所以说是时低落时兴奋。那种兴奋会让病人以为是快乐的。其实不是。只不过是低落的另一面。抑郁症感受不到、理解不了正常的快乐和幸福的感觉。
10、一般来说,有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人,都是属于抑郁体质。就是说你的体质问题。
11、对一件事情不停的像筛筛子一样筛自己的内心,一遍遍想,一遍遍的钻,越钻越小,打转转出不来,严重的时候回明显的感觉到情绪已经是一种物质了。
12、另外,请不要歧视抑郁症患者。他们就是生病了。就像正常人感冒也需要身边的人安慰一样的。如果正常人理解不了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和情绪,反过来也是一样的。抑郁症患者也是感受不到正常人的心理和情绪。
13、抑郁预防-培养良好的人格
14、但并不是所有的产后抑郁反应都是正常的。如上所述,有10%的产妇会出现严重的抑郁反应,这时应被诊断为产后抑郁症,并应予以积极的治疗。
15、抑郁症复发的情况多种多样,有的人是连续复发有的人在两次发病间有很长的正常期。这里的其意义也有所不同:有的人能恢复到病前状态,有的人在恢复后工作状况、收入、婚姻状况、社会关系和娱乐活动方面还残留有较严重的损害。抑郁症还会影响免疫系统,使患者更容易生病。所有这些因素使得抑郁症患者很难完全恢复到正常的生活中去。有研究表明,抑郁症发作引起应激生活事件,而应激生活事件又反过来加重了抑郁症,形成了慢性应激和损害的恶性循环。无疑,抑郁症发作持续的时间越长,完全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小。对抑郁症病人的随访研究表明,有50%的病人仅发作一次,30%的病人变为慢性抑郁,20%的病人反复发作(Alloy, et al, 1996)
16、这些想法是不是看着都特烦,可是抑郁症患者,每天来回来去就这些事,这些类似问题,不停进入死循环,不停的想,不停的寻找解决方法。
17、
18、情绪的任何波动都会耗费巨大的体力。而抑郁症的感觉就是每天情绪在跑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