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2、译文: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断绝了联系,这是过失之三。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了!
3、孟懿子(鲁国大夫,姓仲孙名何忌,懿为谥号)向孔子问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不久,樊迟(孔子学生,姓樊名须,字子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向我问孝道,我答复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问:“什么意思?”孔子道:“父母活着,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了,依照规定的礼节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4、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5、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孔子关于孝的名言)。
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7、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9、1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10、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1、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出自《劝报亲恩篇》。
12、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13、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出自《大学》(孔子关于孝的名言)。
14、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孔丘
15、出自《孝经·开宗明义章》。这个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一开始,便是承欢膝下,事奉双亲。到了中年,便要充当公仆,替长官办事,藉以为国家尽忠,为民众服务。
16、曾子曰:幸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17、回到父母身旁,看着儿时的照片,更觉得往事如昔,光阴似箭。但愿我们能多花时间陪陪最爱的亲人。——陈雨黎
18、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19、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老;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总是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最难。遇到事情时,子女为父母效劳;有好吃的,让父母享用,仅仅这样就算是孝顺了吗?其实还不够。)
20、孔子道:“(父母死了,不到三年)你便吃那个白米饭,穿花缎衣,你心里安不安呢?”
2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22、” (注释) (1)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
23、(译文)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
24、 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孔子《论语》
25、孔子说:“当他父亲活着(父在,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他父亲死了,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对于父之道长期地不加以改变,可以说做到孝了。
26、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27、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28、(原文) 7 子游(1)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29、世俗所谓不孝者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30、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
3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32、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
33、人们听到的最美的声音来自母亲,来自家乡,来自天堂。——威·布朗
34、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5、年轻人,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尊敬兄长,行为谨慎,说话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做到这些之后,还有余力,就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
36、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7、很多人认为小孩子讲的话都是无稽之谈。然而我认为,如果现在听取孩子所关心的事,将来当他到十几岁后也能分担父母所操心的事。这两点是密切相关的。——亚科卡
38、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39、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子曰
40、翻译:有子说:“那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触犯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有德行的人总是力求抓住这个根本。根本建立了便产生了仁道。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便是仁道的根本吧!”
41、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论语》
42、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马克思
43、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出自(明)《增广贤文》。
44、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45、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倪瑞璿
46、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47、在一定意义上,学生是老师的影子,儿女是父母的影子。——吴明
48、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苏霍姆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