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莲说优秀板书
1、因此,我们追求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清高境界
2、看彩色的纸板书是让你们一起享受安静时光的一个好主意,而这也是帮助你的小不点儿以后爱上阅读的最好方法
3、注:为保持铭文句式工整和押韵的特点,本文兼用意译。
4、(3)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陋室之雅?
5、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描述陋室的情怀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6、过渡:以上是写莲也就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请同学们看第二段
7、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句子,同学们齐
8、中国文人表达情感往往很含蓄,不如
9、后句常用于比喻意志不坚定的人,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随波逐流,常用来惊醒他人,做到意志坚定
10、指导学生朗读第二段,让学生注意
11、人常说,教学是遗憾的艺术。课后,一位前辈对我说,如果后边试试背诵更好。我允然。
12、小结:作者爱莲,原来是爱它的洁净、单纯、雅致和美好风度。
13、师生交流明确:作者欣赏菊,但不愿像陶渊明一样消极避世,以求不染尘埃;慨叹世人追捧牡丹,鄙弃这种追名逐利之风;作者自己愿意像莲一样,在污浊的尘世中保持自己清高的操守。
14、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读起来,要一顿一挫,一抑一扬,读出节奏和韵味来“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扬一抑,体会一下
15、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16、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正衬与反衬的写法。
17、提问:刘禹锡为什么隐去前一句“君子居之”呢?
18、对于语文学科,我了解的导入比较多,有一个非常经典。“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个真是可以适用于非常多的语文文章。
1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0、生:(思索地)无形的美丽。
二、爱莲说优秀板书设计图片
1、师:正确。你总不能说:医生的喜欢治疗(众笑),这成什么话?那就变成日本人了。(众大笑)同学们在“之”字旁注上,记牢。再往下,有没有难理解的?(大部分答:没有;一生说:有)请有的同学说。
2、重要的是:你爱语文、爱教语文、爱语文世界里的每一个学生。只有深切享受到其间的乐趣,方知传言:上一辈子杀猪,这一辈子教书;上一辈子杀人,这一辈子教语文。是个以偏概全的谬论。(呲牙)(呲牙)
3、(设计意图:在朗读中加深对莲的形象的理解,在朗读中背诵。)
4、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读第二段读的时候注意:
5、教师讲解: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总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经过作者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似乎已经写尽,可是毕竟作者是大手笔,再用另外的写作手法向深处开拓主题。(出示南阳诸葛庐图)
6、师:你怎么知道是少?(启发地)“菊之爱,陶后”是谁之后?(生答:陶渊明之后)“闻”是?(生答:听)“鲜”就应该是?(一生答:多;众生纷纷纠正:少)是多还是少?
7、同时,要时刻提醒自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为环境恶劣所动,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8、师:“外貌”不够准确,换一个词?
9、“周敦颐,字茂叔,因为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后代的人由于这个原因称他为“濂溪先生”谥号元公,北宋著名哲学家代表作《周元公集》,他一生酷爱莲,为了与莲花朝夕相处,他在做南康郡守时曾经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并在池中建有赏莲亭,那么莲花究竟有何魅力,让一代宗师如此痴迷,还是让我们一同走进文本去寻找答案。
10、师:啊,不得了啊,能猜不错啊!(众大笑)我们过去学过没有?
11、“小人求诸人,君子求诸己”(《论语·卫灵公》)——君子独立
12、开头的语言表达,面试考官都会认真聆听,因此首因印象特别重要。在表达的时候,语言一定要简洁清晰。
13、用仙和龙来比 ? (回答)德。
14、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方正
15、师:“不大认同”“贬义”,有点接近了,读一读,再想想。(生自读)
16、鸿儒相对 ? 回答:白丁。
17、师:《活板》有,(师生齐背:“升死,其印为予群众所得”,板书:予群众所得)“升死”,谁死了?(生答:毕升死了;师生共释“其印”句)往下看有什么问题?
18、师:同学们认字很仔细,这字我们以后还会遇到,要注意写法。那么,周敦颐爱莲的理由是哪一句话?
19、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0、3)累积一些文言词汇。
三、爱莲说的板书设计图
1、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2、(以上内容是对板书设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的补充,详细内容见悟空问答)
3、老师出示拓展材料(大屏幕出示):
4、师:“之”字怎么解释呢?
5、隐逸()鲜()有闻新鲜()
6、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
7、这是一节公开课,听课有近200名教师。也许是我的学生太“差”的缘故?将要上课的前两日,学部领导关切地问我:要不要选优秀班的学生上;临到上课前半小时,热心的同行还不忘向我推荐自己班的优秀生。可我回绝了,因为我知道,如果我借班上课,我那些学生会非常伤心。我总觉得,一名好教师,首先要尊重、相信自己的学生,哪怕是些基础差、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也同样要尊重和相信。当他们感到安全并学会开放自己的时候,你会惊喜地发现:这里潜藏着多么丰富的矿藏,这里蕴涵着无穷无尽的潜力。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我选择了我的学生,更精心去设计我的教学。
8、老师请一个同学读,其他同学主要听听有没有读错?
9、是花中的君子,从周敦颐始,而在中国
10、(1)多(2)少(3)指隐居的人(4)指品德高尚的人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娇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啊。A应该鄙弃那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格。
1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2、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13、在主题上,陋室铭主要是表达自己追求高尚节操的愿望,爱莲说主要是歌颂自己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群君子品质,表达对世人追求名利的鄙弃。两者都有歌颂自己高尚品格的思想。
14、师:对呀,一种文体。(板书:文体)你看,古人可不是乱“说”的哦!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有一句话,请同学们划出来,它可以怎样?(生齐读:可以议论,可以记叙,可以说明)。这种文体功能真是齐全。再看作者,能否用一句话概括?(生举手,师示意发言)
1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洁身自好
16、(“开课入题”,让学生明白本课的教学目标。)
17、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18、如果你又能写一手漂亮的粉笔记,钢笔字,或者毛笔字,那么,你的优秀系数飙升了(呲牙)(赞)(玫瑰)
19、探究一:菊为什么被称为“隐逸者”?
20、(设计意图:体会作者通过不同句式含蓄表明自己人生态度的写法。)
四、爱莲说教案一等奖板书
1、提问:“阅金经”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呼应。
2、师:那么,文章明明要写莲花,开头却写了菊花和牡丹,字词有没有不理解的?(生答:没有)写谁爱菊花?(生答:陶渊明)我们背诵古诗中,哪一句最能表现陶渊明爱菊花?(生讨论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背诵古诗中,哪一句最能反映“世人甚爱牡丹”?(生答:花开时节动京城)哪一个字看出爱得厉害?(生答:动)非常正确!作者写莲花,为什么开头写菊花牡丹呢?
3、这个板书设计的目的就是要训练学生的高度概括的能力,并且注意形式上是章回体。
4、生:“花之君子者也!”
5、■“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中重读“不蔓不枝”,突中了莲的正直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有的,不过现在用的比较多的是方成教学新出是一款板书记忆一体机,不仅能做图,能画画,能互动,而且还能同步展示并保存老师课堂上板书的所有内容,可以同步记录老师上课在办书上写的内容,甚至通过二维码发到微信上,功能强大得很。
8、这种导入方法可以直接进入学习的主题,但是没有什么亮点。不过对于面试小白非常实用,因为这种导入方法不需要做什么准备。
9、针对性原则。书之有据,忌喧宾夺主。
10、生:(大部分)澳门回归祖国。
11、(2)“莲”与“君子”既然有如此多的相似点,那作者写莲也是在写君子,这种表现手法是“借物喻人”
12、明确(大屏幕出示):周敦颐,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宋代道州(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他是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著有《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
13、师(出示大屏幕):请同学们读一下这个表格的内容。
14、师:译为“但是”的“而”有什么特征?
15、《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自强不息
16、■牡丹花开时节,繁花似锦,灿烂辉煌。在大唐盛世,全国上下无不为之倾倒,牡丹花季成了首都长安的狂欢节。白居易在《买花》一诗中这样写:“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17、《黄山奇石》《长城》《草原》《颐和园》《秦兵马俑》······很多关于旅游或者地点的文章,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18、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
19、《爱莲说》有119个字,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20、小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是仁、义、智、勇诸种德行兼备的人。
五、爱莲说板书设计图片在稿纸上
1、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学过他的《桃花源记》,了解了他是一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愿意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
2、供图:梁吴芬(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
3、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
4、生:(纠正)讽fěng刺。
5、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
6、就下面小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7、(三读,表演读,传情感)
8、第一个教学板块:赏莲花之美
9、教师给予朗读指导:“予独爱莲”是统领语
10、理解、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了解“说”的问题特点。
11、比如:初中生物《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同学们,昨天我本来捕捉了许多鼠妇,放在方便袋中,想在上课的时候拿给大家观察。但方便袋口忘记扎了,第二天清早,我发现方便袋中的鼠妇全不见了,家里的门窗密封很好,这些鼠妇会藏在哪儿呢?我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你们想知道鼠妇的藏身之处么?那么就和我一起来学习今天的科目《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2、3)第二段后半部分中有个“噫”字,它的含义是“表示叹息”,结合后面语句,你认为其中包含了哪几种不同的情感?
13、从句式看,前者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后者则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中也有骈句,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两文句式上都骈散结合,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14、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15、“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16、师:注意,最能概括,同学们答的那是描写。
17、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8、播放配乐朗诵范读,学生听准字音和节奏,并标记在书上。
19、■“香远益清”中重读“益清”,可以突出莲的清香
20、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六、爱莲说优秀板书
1、崇拜后的故事大都很精彩,你的语文世界如此精彩,成绩肯定优异,顺理成章,你就是优秀的语文老师了。(赞)(赞)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莲花的风度?
3、用波浪线划出描写莲花生长环境的句子。
4、《陋室铭》:《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5、师:应选“香味”(板书:香味)“亭亭……不可亵玩焉”是写莲花的?(部分答:样子)不够准确,作者写“样子”用了一个动词?(生答:远观)换一个词概括应该是?(生不能答)哦!答不上来,老师用一个词(板书:姿态)比“样子”好一点吧!(生肯定)那么,作者写莲花的生长环境、外形、香味、姿态,实质是要反映莲花什么品质?同学们概括一下,环境是想突出莲花的什么?
6、说是艺术,其实范围有点扩大了,不过是加入一些艺术的手段,最常用的是绘画和歌曲。
7、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8、名 灵 馨 青 丁 经 形 亭
9、提问: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10、师:表示环境的还有两字?
1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不可亵玩”,重读“不可亵玩”
12、快板书不单一为开场服务,而是一种的独特的艺术形式。有自己的伴奏方法,有自己的演唱技巧,有自己的表演方式,可以说快板书艺术博大精深!我对快板书的理解有限不知道怎么回答您可满意?
13、世人甚爱牡丹(反衬)富贵者鄙视
14、师:这种写法叫?(生答:借莲喻己或借花喻人;板书:借莲喻己)这种写法我们学过,也叫?想想,小蜜蜂像劳作的农民——
15、(这一教学板块中,教师以“助读卡片”为抓手,突破文章“托物言志、以莲喻人”这个教学难点。)
16、自学指导三:阅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文章以莲为歌颂对象,为什么几次提到菊和牡丹?时间:2分钟
17、■“亭亭净植”中重读“净植”,可以突出莲的美好风度
1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反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要读出“无奈与悲哀”的语气。
19、师:概括一下,“喜欢”属于哪方面的?
20、(1)找出不会翻译的字词,学生交流。
1、同学们没有疑问了,老师想请一位同
2、同学们,每次看到大家那一张张帅气靓丽的面孔,总是让老师欣喜不已。大家有没有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呢?
3、莲,恰似君子,因此周敦颐把莲比喻为“君子”。
4、或相似点的事物上,这就是托物言志,
5、灵活性原则。适当灵活,忌墨守成规。
6、结尾段(调整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7、样的情感呢?(喜爱)你能读出来吗?
8、提问:谈笑相对 ? 回答:往来。
9、根据老师的板书,请在横线上填一个字,表明作者运用修辞力法的目的。学生上台给板书填空。 陋室铭刘禹锡山水 比兴引陋室 ——馨 对偶 拟人描环境——青 衬托 对仗夸朋友——雅 虚实 对比话生活——静
10、艳于万花凋后,不与群芳争艳
11、从表达方式看,都聚描写、抒情、议议于一体.但前者对"莲"进行的是人格化描写:"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莲而不妖"的质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美名;"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使莲成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在作者爱莲的议论中,表露出其高尚情操;而后者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12、文学功底厚,出口成章。教法新颖别致,课堂应变能力强。讲解生动形象,教学成绩优良。(玫瑰)(玫瑰)
13、自学指导自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和资料,为下面字注音。时间2分钟
14、明确:生长环境(出……不妖)高洁、质朴
15、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
16、板书设计的原则例释如下:
17、文言文不仅要读正确,还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下面我们找同学读一下这几个句子,看看同学们从中能否发现停顿的规律。(大屏幕上出示)
18、最笨最实在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试想当你能够一字不落地背完整本书时,估计想学不好都难。
19、认识莲花的形象和高洁品质,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20、开头段: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2)了解本文衬托、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重点)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4、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5、①从文体看,两文都属议论文。②从主题看,两文表现的都是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③从立意看,两文都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④从表达方式看,都聚描写、抒情、议议于一体。⑤从句式看,两文都是骈散结合,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⑥从线索看,都是作者的主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