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根本的是,这两人的治学做事的思路也完全不一样。曾国藩的治学思路是按照朱熹的“格物致知”,就是要把每一件事情研究、讲透,融会贯通,掌握万事万物背后的根本真理。王阳明青年时代也曾经要“格物致知”,最后放弃了这个思路,开始向内求。这两个思维方式是完全相反的。
2、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正月,授礼部右侍郎。8月,署兵部左侍郎。次年6月,署工部左侍郎。在京十多年间,曾国藩就是这样坚韧不拔地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3、还在担任军政要职之前,曾国藩就十分重视对档案资料的保管。咸丰二年(1852年)7月,曾国藩突闻家母去世,准备回乡守制,离京前在吩咐京城家中的儿子曾纪泽办理的十八个方面的事情中,有五件事是专讲典籍、舆图、书画和档案材料的保护的。
4、简介:倡导365天健康新生活,为公众提供最新行业资讯和健康产业项目对接、产品推介、品牌提升、营销策划等服务。
5、包括曾国藩用人也是要用笨人,曾国藩的原话:“军营中宜用朴实少心窍之人。”企业用人一般愿意用心眼多的人,看起来特别聪明、机灵的人,但是曾国藩喜欢用看起来笨的人。他的很多做事方式跟我们是完全相反的,这可能恰恰是他把事情做成,而且做得很大的一个原因。
6、打仗的方法更是笨拙的很“结硬寨,打呆仗”。(曾国藩简介资料)。
7、看《挺经》,第一节《入局》的解说中也提及到这个段子。
8、在《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一生思想轨迹复杂多变,能吸收一切良好的东西,能够雄辩地批判不正确的东西,他的思想都是通过日记、文章和家书记录下来,可以看出他的心灵遭受过各种煎熬和磨难,他的每一步都困而求知,勉励而行,没有灵光乍现,没有立地顿悟,有的只是如同我们每个凡人一样的情感,比如因为社交、贪玩而没做到日课时的懊悔,比如没有达到自己承诺做圣人的要求时,没有做到待人真诚,不议人长短时,他都在日记中深深的谴责批判过自我,并勉励自己下不为例。
9、曾国藩不仅资质平庸,身体素质也不怎么好,30岁到40岁本来是人的盛年,可没到35岁的曾国藩就出现了早衰,30岁有耳鸣,用脑就头昏疲劳,一多说话更觉得疲倦不支,生过三次大病,差点死掉,在立志做圣人,规定每天做日课十二条后,因工作量增大,精神紧张而导致吐血。曾国藩还得了困扰他一生、给他带来无尽痛苦的疾病:皮肤病,因病情反复发作,夜间加重而伴有烦躁、焦虑、失眠等表现,即使成眠,每天也不过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因劳累过度还导致了眼疾。36岁就戴老花镜,多年的劳累使曾国藩身上的病一样样增多,如血压高,经常眩晕,脾胃不好,经常腹泻、腹痛、腹胀;经常牙痛,多汗。
10、《冰鉴》一书的作用,就是我们识人、用人的教科书。其具有深厚的现实基础与科学精神,是人力资源中国化、本土化的绝好教材,对各级管理者识别、储备、选拔、培养人才会有巨大帮助。
11、中国人有一个问题,在文化心态上有一种圣人崇拜,我们相信会有圣人,我们特别崇拜那种没有缺点的人,但事实上这种人是不会存在的。
12、他却也从未走远,始终与时代同行,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楷模,成为你我他的良师益友,成为千古流传的中华精神。
13、有两点特别重要。第不能放弃进步和学习。一旦放弃进步和学习,你的知识结构会越来越差,离时代越来越远。你抛弃时代的同时,这个时代也在抛弃你。
14、曾国藩为什么这样做?因为曾国藩的人生哲学是“尚拙”,他一生所有做事的思路都是瞄准最远大的目标,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曾国藩很早就想清楚一个道理,在传统政治当中风险是很高的,尤其是大人物的政治风险,你跟这个人跟得特别紧,最后一旦他有了不好的结果,你可能也会受连累。
15、左宗棠和曾国藩原本“情意孚洽之至”:是左宗棠力邀曾国藩出山主持团练,是曾国藩推荐左宗棠带兵打仗,两人还曾于1860年春密谈二十余天。此后,虽然在用兵、用人上有过一些纷争,但总体上看他们还是互相尊重、支持,合作也非常紧密、共赢。左宗棠曾率军在1861年化解祁门危机救了曾国藩,曾国藩则于1860年保举左宗棠担任了浙江巡抚。
16、汉子曰,汝子担内不过果蔬,浸湿无妨,吾担内是京广贵货,浸湿一文不值,安能避让?
17、曾国藩,官至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追赠太子太傅。
18、曾国藩由于军政事务繁忙,无闲整理档案,一般请人代为料理。咸丰七年(1857年),他的书吏王福暂离开曾府,有些文书事务一时搁下,曾国藩对此非常着急,他写信给其弟说:“余文案尚繁,不可无一人料理,望弟殇王福于腊月初回家”,又说:“弟处有四十日无人经管文案,即交彭椿年一手料理,决无疏失”。曾国藩在办理文案过程中,要求书稿规格统以便日后方便整理。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9月18日,他在给其弟的信中写道:“嗣后,我写信诸弟,总用此格纸,弟宜存留。每年装订成册,其中好处万万不可忽视看过,诸弟写信寄我,亦须用一色格纸,以便装订”。今湖南省图书馆收藏的曾国藩家信簿子,抄本等,确实是一册一册装订整理的。
19、打仗的方法更是笨拙的很“结硬寨,打呆仗”。
20、上天赋予曾国藩的智力和体力,本来只够完成他一生事业的十分之但他通过自强、勤勉和持之以恒,发挥出超过上天赋予的十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