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唯一锲而不舍,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的,只不过是保守我个人的心怀意念,在我的有生之日,做一个真诚的人,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著,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
2、作品9《我的宝贝》:介绍了三毛走遍万水千山收集的自己觉得珍贵86件宝贝并且介绍了它们的来历故事,还穿插了全部精美照片。这些宝贝的价格也许不高昂,但是作者却深深地爱着它们。
3、《稻草人手记》是2009年3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三毛。包括一篇序言,十五篇散文和五封书信。作者以轻松诙谐幽默的语言记录了自己婚后的平淡琐事以及作者的感想。
4、曾在痴迷读书的那段时间里想过,要为我心爱的书籍写一篇文章来纪念,以此来表达一下我对作者深深地敬意,然总觉得自己才学不够,文笔不好,担心写的不好反而误了自己的初衷,所以也就一拖再拖。
5、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
6、如果你给我的,和你给别人的是一样的,那我就不要了。
7、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提出过素人渔夫这个词,素是荤素的素但并不是这个意思,过去巴黎有群人,平日上班做事,星期天才画画,他们叫自己素人画家。三毛说我们周末打鱼,所以是素人渔夫了! 清晨八点多,太陽刚刚上来不久,我们已经到了高崖上。下了车,身后是连绵不断神秘而又寂静的沙漠,眼前是惊涛裂岸的大海和乱石,碧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雾,成群的海鸟飞来飞去,偶尔发出一些叫声,更衬出了四周的空寂。 我翻起了夹克领子,张开双臂,仰起头来给风吹着,保持着这个姿势不动。 “你在想什么?” “你呢?” “我在想《天地一沙鸥》那本书讲的一些境界。” 荷西是个清朗的人,此时此景,想的应该是那本书,一点也差不了。 “你呢?”我继续问她。 “我在想,我正疯狂的爱上了一个英俊的跛足军官,我正跟他在这高原上散步,四周长满了美丽的石南花,风吹着我的乱发,他正热烈的注视着我——浪漫而痛苦的日子啊!”我悲叹着。说完闭上眼睛,将手臂交抱着自己,满意的吐了口气。
8、事实上,三毛的作品,特别是由《撒哈拉的故事》开始,便是她游历的记叙,也是她情感的记叙。与荷西一道生活的年月,三毛的文章充满欢笑、喜乐,读者阅读她的小说,仿佛感受着她愉快的婚姻生活,就是面对着大风沙的侵袭,她也是积极和乐观;然而,自荷西死后,三毛的文章却一下子“黑暗”起来,文字不再有笑容,代替的只是无尽的悲伤,这时候,作品塑造了三毛一个哀伤过客的形象。
9、1976年5月,出版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
10、作品5《梦里花落知多少》:三毛一生短暂,但经历曲折不凡。《梦里花落知多少》记录了自己丈夫荷西意外去世后,三毛的孀居生活,一共有二十三篇,展现了三毛慢慢走出人生低谷,再次坚强面对人生的心路历程。这段时期三毛的文学创作也达到了高峰。《梦里花落知多少》带你全方位了解三毛。
11、1967年,三毛只身远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
12、不做不可及的梦,这使我的睡眠安恬。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诺。不说无谓的闲言,这使我觉得清畅。我尽可能不去缅怀往事,因为来时的路不可能回头。我当心的去爱别人,这样不会泛滥。我爱哭的时候哭,我爱笑的时候笑,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13、季诺笔下的玛法达,跟玩伴菲力普、马诺林、苏珊娜、米盖、自由、吉他,他们的喜怒哀乐二十年来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世界读者。作家三毛将他们带来中文世界,是一套感人的漫画。《娃娃看天下》出版至今畅销不绝,是你一能错过的一套感人漫画
14、我是爱看闲书的吴,我来回答“作家三毛的作品及简介?”这个问题。
15、在《哭泣的骆驼》里,三毛深深眷恋着撒哈拉沙漠里的生活和周遭的人,《收魂记》、《大胡子与我》等故事情趣盎然,《沙巴军曹》等所刻画的主角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而压轴的《哭泣的骆驼》以游击战事为背景,细细铺写了一对沙漠情侣的生死盟。
16、这一年的1月4日,三毛结束了尘世中的哀乐悲欢,逃离了这人间的尘埃浩荡……在她的眼里,生命从来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地活过。
17、悲伤或许会让人的感觉钝化,但她就是她,不可复制,无可替代。也只有她,能把人性之美刻画得像一个令人神往的梦。
18、有时候,我多么希望能有一双睿智的眼睛能够看穿我,能够明白了解我的一切,包括所有的斑斓和荒芜。那双眼眸能够穿透我的最为本质的灵魂,直抵我心灵深处那个真实的自己,她的话语能解决我所有的迷惑,或是对我的所作所为能有一针见血的评价。
19、所有的人,起初都只是空心人,所谓自我,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全靠书籍绘画音乐电影里他人的生命体验唤出方向,并用自己的经历去充填,渐渐成为实心人。而在这个由假及真的过程里,最具决定性的力量,是时间。----源自三毛的《空心人》
20、三毛生性浪漫,三岁时读张乐平《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为了追寻心中的那棵“橄榄树”,她踏遍万水千山。然而,无论是异国都市的生活情调,还是天涯海角的奇风异俗,都不能消解她深埋于心中的中国情结。尽管她嫁给了一个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个完整的东方女性。三毛从来不刻意追求某一种技巧和风格,一切都显得平实与自然。然而在她信笔挥洒之中,却又蕴涵无限,这也许是一种更高的技巧和风格吧。 有读者认为“流浪”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无论是她遗留下来的众多作品、她的游历和她心灵情感的转折,都是充满一点点浪迹天涯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