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乔治·斯坦纳说,“不同的时代对莎士比亚有不同的看法,每个时代都会从莎士比亚成就的罗盘中选取最切合时代心性的东西。”
2、这一天,对于文学界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并且具有象征性的日子,
3、《哈姆雷特》“生存与毁灭”独白一共有多少个问句?(我们如何评价莎士比亚)。
4、勃鲁托斯的善良、固执、缺乏经验体现在他没有听取凯歇斯的建议,不但没有杀掉安东尼,还准许他带着凯撒的尸体,给予他演讲的机会,从而亲手造成了刺杀结果的反转,让自己落得被逃亡的后果。
5、 什么意思?尽管戏文中没写明朱丽叶戴着手套,但显然,从罗密欧这句台词可以断定,朱丽叶戴着手套“托着面颊”。罗密欧正是看到伏在窗前的这一幕,才只愿“化作她的一只手套”,“那样我便可以抚摸她的面颊”。
6、到了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时期,雨果写过一本集子专论莎士比亚。这个集子还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雨果拿莎士比亚说事,实际上,他对莎士比亚的重视恰恰反映了他自己的文学取向。
7、“这是一个变异的时世;可是人们可以照着自己的意思解释一切事物的原因,实际却和这些事物本身的目的完全相反。”
8、《如何评价美剧(Westworld)第一季第一集(S01E01)?》
9、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怎么看莎士比亚?王先生诗中有句“绿野的清风,溪水的声音”,换句话说,莎士比亚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描写的是有血有肉的人,这样一些人是那个时代的,但又是永恒的、跨越时代的。从人和人物塑造的角度,莎士比亚对我们来说是有用的。
10、于是克劳狄斯把哈姆雷特送到英国,并暗中托人杀了他。哈姆雷特恋人因父离世精神崩溃,坠湖而死。她哥哥雷欧提斯要为父报仇。
11、莎士比亚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大剧作家。他的37部戏剧作品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300多年来一直保持不变。到目前为止,他的戏剧作品仍然在世界各地广泛上演,并保持着极高的上座率。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一直是世界各地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中最受欢迎的研究项目之一。莎士比亚创造的一些戏剧角色,尤其是一些悲剧,如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等,一直是作家和评论家研究的对象。
12、 不管怎么说,莎士比亚的文学想象力最早源于拉丁文诗歌,从他早期悲剧《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里能找到奥维德、塞内加和罗马史学家们的影子;从《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这四大悲剧每一部无一例外的“流血”结尾,都能看出塞内加擅长的“流血悲剧”对莎士比亚的影响。
13、奥赛罗因听信他人谗言而错杀了自己的妻子,请问妻子的姓名是?
14、可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无法缔造出一个莎士比亚。
15、雪莱(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的诗剧《钦契一家》,情节中有一些类似《奥赛罗》和《麦克白》,其中广泛征引莎剧中的戏文,而且充满着莎士比亚风格的意象。
16、▲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
17、到美国血腥的西部开发历史、人性黑暗挖掘的人文层面,
18、勃鲁托斯还是太善良正直单纯了。他以为以他的高贵、质朴的道德说教就能感化罗马民众,并奢望他们能够“具备足够的理性去做出适合自己本性的决定,并具备足够的理性去执行它们。”然而,在安东尼的激情和“英雄”气概的演讲面前,罗马民众马上倒向另一边。显然,稍具判断力的人就可以发现,安东尼的演说绝不是维护罗马的共和体制,而是为凯撒复仇,煽动民众的暴动。勃鲁托斯原以为他的义举可以唤起听众对“自由”“平等”精神的共鸣,却没料到罗马民众根本无法与这位理想主义者共鸣,这是勃鲁托斯对待罗马民众的“无知”,何其可悲可叹!
19、之前有粉丝会说看高清戏剧就像看电影,其实不然,优秀的高清戏剧给人带来的心灵震撼不见得比现场演出差,高清戏剧不值得看的说法,是一种偏见。
20、在他之前,戏剧演出没有专门的场地,只能在贵族家的大厅,或者在大旅社庭院里演出。在1567年,也就是莎士比亚3岁的时候,英国才出现了第一家比较专业的剧院,名为红狮子。之后,各种各样的剧院就在泰晤士河畔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
21、一个人宁愿听一百句美丽的谎言,也不愿听一句直白的真话。
22、莎士比亚生活在封建制度瓦解,和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上升的大转变时代。他的作品时代背景,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他大胆批判封建制度黑暗和残酷,表达新兴资产阶级愿望。
23、尽管四百年过去了,可在我眼中,你依然是你。
24、凯歇斯:要是你让偶然的不幸把你困扰,那么你自己的哲学对你就毫无用处了。
25、TheTragedyofHamlet,PrinceofDenmark
26、哈姆雷特很好看。戏剧毕竟是小众的,我觉得本土化也许是吸引观众的好方法
27、要是那位朋友问我为什么勃鲁托斯要起来反对凯撒,这就是我的回答:并不是我不爱凯撒,可是我更爱罗马。你们宁愿让凯撒活在世上,大家作奴隶而死呢,还是让凯撒死去,大家作自由人而生?因为凯撒爱我,所以我为他流泪;因为他是幸运的,所以我为他欣慰;因为他是勇敢的,所以我尊敬他;因为他有野心,所以我杀死他。我用眼泪报答他的友谊,用喜悦庆祝他的幸运,用尊敬崇扬他的勇敢,用死亡惩戒他的野心。这儿有谁愿意自甘卑贱,做一个奴隶?要是有这样的人,请说出来;因为我已经得罪他了。这儿有谁愿意自居化外,不愿做一个罗马人?要是有这样的人,请说出来;因为我已经得罪他了。这儿有谁愿意自处下流,不爱他的国家?要是有这样的人,请说出来;因为我已经得罪他了。我等待着答复。
28、《无事生非》与《傲慢与偏见》里的对应之处更是引人注目。在很多方面,《傲慢与偏见》抓住了《无事生非》的精神实质,把它放在19世纪中产阶级的环境背景中。狄更斯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曾写文章论莎士比亚笔下的伊阿古和哈姆雷特。
29、显然,列夫·舍斯托夫是在质疑与挑战康德的“最高律令”。是的,如果先在地预设了某种生活是值得一过的,某种生活是幸福的,是好的,如同勃鲁托斯所认定的不证自明的自由与平等即是好的那样,那他就已经不自由了。所以,向往幸福向往自由,其实就意味着当下的不幸福与不自由。
30、TheTragedyofJuliusCæs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