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朝,指庙堂;除,是干净;芜,是荒芜。这句话的意思是:朝堂里很干净,田野里却很荒芜,仓库里很空虚;穿着华丽的衣服,佩戴着锋利的宝剑,厌烦了山珍海味。这是说谁呐?还用说!当然是指当朝的统治者、文武百官。朝堂的干净与田野、仓库的“干净”,两相对比,寓意双关,让人会心。而官员们呢,却是华服宴饮,奢侈无度。又是一种对比。这里以写实的手法,揭示了“民好径”的根本原因。这与今天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是一样一样的。
2、颜斶回答说:“不对。我听说上古大禹之时,诸侯国有上万个。什么原因呢?他们治国贤能的原因,是得力于重用士人。到了商汤时代,诸侯还有三千。到了现在,面向南方称王的,才二十四位。由此看来,难道不是政策造成的吗?因此《易传》不是说吗:‘国君在统治地位,却没有那种实际的才德,喜欢追求虚名的人,一定用傲慢奢侈的举动行事。傲慢奢侈,那么灾祸就会随之而来。因此君主不因多次向别人请教为羞耻,不因向地位低微的人学习为愧疚。凭借这个成就他的道德,在后世扬名立功的很多,尧、舜、禹、汤、周文王都是这样的人。若能向上看清事物的本源,向下通晓事物的流变,至圣的人懂得该学些什么,那还会有什么不吉祥的事情呢?老子说:‘虽然贵,一定以贱为根本;虽然高,一定以下为基础。因此诸侯君主自称为孤、寡,这大概是因为他们懂得贱一定是贵的根本的道理吧。’他们并不是那种孤寡的人,孤寡是指生活困窘、地位卑微,诸侯君主却用这些称呼自称,难道不是谦居于别人之下,把士人看得很尊贵的做法吗?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给禹,周成王任用周公旦,世世代代称他们是贤明的君主,这是因为他们明白士人是可贵的。”
3、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在这里,老子形象地说明了大小这对矛盾的量变到质变关系,在认识论上充满对立统相反相成的唯物辩证法思维。
4、 阴比阳大,世界先阴后阳,阴气影响万年,阳气影响千年。阴中有阳,万物生。阳中有阴,万物藏。
5、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6、一般书生之见、市侩之见,觉得他消极、悲观、厌世;实用主义者,来学习如何取巧、诡辩;走马观花的人,只取得一点他的空想与反叛……
7、这是老子理想化的一面,因为他身处乱世,深知人性之恶。
8、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9、只要走出自己总以为的正确,找到自己反对的人和事背后的正确,对接起来,你就是高人了!
10、因此老子教我们了解一个人生的道理,人生什么才是福气。“知足不辱”,真正的福气没有标准,福气只有一个自我的标准,自我的满足。今天天气很热,一杯冰淇淋下肚,凉面半碗,然后坐在树荫底下,把上身衣服脱光了,一把扇子摇两下,好舒服!那个时候比冷气、电风扇什么的都痛快。
11、 老子在这一章首先说“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这是一个四维观。道与天地人(包含万物)构成的一个四维空间,即有无数个三维空间。单一采用任何解释,无法证明“道”中的“一二三”,因为一切都在变,如同“佛无定法”的说法一样。(老子最深奥的一句话)。
12、上面这一段话,是老子要我们看通人生的道理。世界上的人,就是为了名与利。我们仔细研究人生,从哲学的观点看,有时候觉得人生非常可笑,很多非常虚假的东西。
13、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14、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
15、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16、“为而不争”的前半句是“圣人之道”,如何“为”,关乎为人处世之道。
17、在《庄子》杂篇之《让王》中,当时韩国遭遇了魏国的骚扰,打了败仗,魏国要求韩国割地,韩国实在不愿意,痛苦极了。有子华子者劝韩王割掉算了,现在让了地将来还可以反攻拿回来。他问韩王,名利权位与身体比,哪一个重要?
18、一般书生之见、市侩之见,觉得他消极、悲观、厌世;实用主义者,来学习如何取巧、诡辩;走马观花的人,只取得一点他的空想与反叛……
19、左右皆曰:“斶(chù)来,斶(chù)来!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锺,万石虡。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辩士并进,莫不来语;东西南北,莫敢不服。求万物无不备具,而百姓无不亲附。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
20、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21、利也同样是假的,不过一般人不了解,只想到没有钱如何吃饭!拿这个理由来孳孳为利。
22、泰山上的一颗石头,跟长白山上的一棵松树是息息相关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23、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24、《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25、韩王说当然身体重要。再问他,身体与膀子比较,哪一个重要?韩王说,当然身体重要。所以子华子就劝他,现在你等于生了病,两个膀子非砍不可了;你砍了脖子以后仍有天下,有权位,你愿意权位呢,还是愿意要膀子呢?
26、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
27、不争,是老子心中的乌托邦,他要人们无知无欲,老死不相往来。
28、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29、 老子又说“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人们都厌恶“孤寡不谷”,这是“自以为自”的一种表现,孤木不成林,风必摧之。连王公都以此作为自谦、自损的称谓,可见其中的内涵有多么深厚。
30、老子生气了,后果果然很严重。以前的苦口婆心,一变而为凌厉斥责。老子固有的语言风格、表达手法都不顾及了,你们这是在替天行道吗?你们这叫天下大盗!我想,那些文武百官听了老子这一声棒喝,估计都只有缩着头,干瞪眼。
31、论语也常见类似的句子,如《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学而》: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
32、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强梁者不得其死”。这句话,意义深刻,就悟道、证道和行道而言,“强迫别人不会得到好的下场”。
33、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
34、老子对这些问题并没有讲哪个对哪个不对,两头都对也都不对。名固然是虚名,与身体没有关系,但是虚名有时候可以养身,没有虚名这个人还活不下去呢!虚名本身不能养身,是间接的养身。身与货、身与名,两个互相为用,得与失两个也是互相为用。
35、君子曰:“斶(chù)知足矣,归真返璞,则终身不辱。”
36、老子高度概括了人与财物名利的辩证关系:“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四十六章》)古往今来,多少贪夫殉财,不知足,不知止,栽进了罪恶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