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喜不应喜无喜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三国)诸葛亮
2、此句出自《诸葛亮论赏罚》。意思是奖励善的惩罚恶的。奖励用来鼓励立功,惩罚用来杜绝奸邪的行为。奖励不能不公平,惩罚也不能不同等。通过赏赐使他们知道所以要给予好处的原因,那么勇士就会为了正义奋不顾身;通过惩罚使他们知道所要被惩罚的原因,那么做坏事的人就知道有所畏惧了。所以奖励不能无根据地实施,惩罚不能随便地乱用,如果没有根据的奖励,有功劳的人就有怨言,随便地惩罚,那么正直的人就会忌恨。
3、令狐德棻、来济、陆元仕、刘子翼、卢承基、李义府、薛元超、上官仪、崔行功、辛丘驭、刘胤之、杨仁卿、李延寿、张文恭、李安期和李怀俨。
4、七擒孟获功,名成八阵图。有关诸葛亮的名句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5、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6、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7、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n)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委屈)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u)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8、《三国志》全书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三国志》名:为志其实无志。魏志有本纪,列传,蜀,吴二志只有列传,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
9、《晋书》体例比较完备,使它能容纳较多的历史内容,而无繁杂纷乱之感。《晋书》的帝纪按时间顺序排列史事,交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全书的总纲。在帝纪中首先列宣、景、文三纪,追述晋武帝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开创晋国基业的过程,使晋史的历史渊源清晰明了,是很得史法的。
10、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一个壮士,尚且坚守节操而不投降受辱,何况刘豫州乃大汉皇室的后裔,英才盖世,群士仰慕,犹如众水归海。如果功业不能成功,此乃天意所定,岂可再做曹操的下属!”
11、 示之以进退,故人知禁;诱之以仁义,故人知礼;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劝;决之以赏罚,故人知信。
12、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诸葛亮
1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4、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15、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
16、 兵卒有制,虽庸将未败;若兵卒自乱,虽贤将危之。
17、喜不应喜无喜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三国)诸葛亮
18、 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
19、每个人都是事后诸葛亮,我们只是在当时做出了自认为最好的选择。
20、——诸葛亮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21、(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22、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诸葛亮
23、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诸葛亮
24、周瑜是被自己气死的,诸葛亮根本没气他----马云
25、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26、诸葛亮。关于诸葛亮的名言警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頋.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三頋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27、 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8、(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29、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诸葛亮《戒子书》
30、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诸葛亮
31、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诸葛亮
32、 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 ——诸葛亮
3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5、《三国志》主要善于叙事,文笔也简洁,剪裁得当,当时就受到赞许。与陈寿同时的夏侯湛写作《魏书》,看到《三国志》也倍加赞赏,认为没有另写新史的必要,竟毁弃了自己本来的著作。
36、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
37、(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38、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
39、 不恃强,不怙势,宠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淫。
40、——诸葛亮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41、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42、(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
43、国安民乐,四方仰德,果真如此吗?呵呵。我入蜀地,所见所闻,一路沿途尽白骨森森;强征壮丁,妄动国政,沃野千里无一个男人。致耕地荒废,饥荒横陈,是可忍,孰不可忍。七纵孟获,妇人之仁;严刑峻法,民不聊生。诸葛亮,你为何一声不吭?!----此物天下绝响(b站)
4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5、 怒不可以复悦,喜不可以复怒,故以文为先,以武为后。先胜则必后负,先怒则必后悔,一朝之忿,而亡其身。
46、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
47、 故国以军为辅,君以臣为佐;辅强则国安,辅弱则国危,在於所任之将也。
48、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9、诸葛亮的经历告诉我们:进私企,其实比进国企更有发展空间。
50、——诸葛亮(三国·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5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2、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诸葛亮
53、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54、(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
55、 制之以财,用之以礼,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素有蓄积,以储其后,此治人之道,不亦合於四时之气乎?
56、(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诸葛亮)
57、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等职。280年,西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
58、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59、——诸葛亮▪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三国·诸葛亮非宁静无以成学。
60、 劝农业,无夺其时。 ——诸葛亮(三国·蜀)
61、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6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滴水。
63、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64、后来的诸葛亮,羽扇纶巾,指挥三军,他作的《出师表》,亦如与朋友话家常,学的是曹操。曹操倜傥风流,其下属羊祜累官升至尚书左仆射,当其都督荆州时,轻裘缓带,身不披甲,学的亦是曹操。曹操在军中,意态安闲,如不欲战。曾用火攻败操于赤壁的周瑜,当作战时,背后却在听戏,学的也还是曹操。----钱穆《中国文学史》
65、受命以来,夙(s)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d)泸,深入不毛(不毛之地)。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竭驽(n)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3)----诸葛亮《出师表》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诸葛亮《三顾茅庐》
66、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67、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68、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
69、他少好学,就有志于史学事业,对于《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史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师事同郡学者谯周(蜀国天文学家),在蜀汉时任观阁令史。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