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发展生产力,必须改革不适应生产力水平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
2、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使弱势群体首次享有法定的最低限度的经济保障。(罗斯福新政)。
3、②这种新变化还表现在: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民主化改革。
4、①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为二战的胜利准备了物质基础.
5、(1)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罗斯福新政)。
6、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7、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紧急银行法》、“蓝鹰标志”“以工代赈就业数据”
8、了解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表现;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特点和实质;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特点,认识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作用;通过对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9、推动新兴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但束缚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10、新航路开辟后—第一次工业革命(15-18世纪)
11、(3)美国民主制度和自由企业制度提供保障。
12、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交流,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采用对比的方法增加了学生讨论的时间,加强了讨论的力度,培养了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方法。本课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时,问题设计的深度和技巧不够成熟,学生探讨深度不够,课堂的趣味性不够。
13、(1)纵向比:以立法形式,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罗斯福提交很多提案,国会都予以批准。后最高法院宣布许多立法违宪,罗斯福用掺沙子办法推动法院改革。
14、主要特点:用国家对经济直接干预的方式应对经济危机;以立法形式确立应对措施。
15、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生产关系局部调整。
16、调整农业政策:给减耕减产的农户发放经济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调节农业生产的政策和整理农村信贷和债务的政策,目的是摆脱农业危机,缓和农民的斗争。
17、罗斯福新政——从古典自由到现代自由的转变
18、材料一: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
19、提示:材料一反映了美国经济的空前繁荣;材料二反映了美国的经济危机。原因: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说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绝对过剩。
20、(3)新政的成功也与借鉴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分不开;
21、影响: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利于社会稳定;扩大了国内市场,刺激了生产。也扩大了社会消费。但是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也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积极性。
22、①原因: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发展新兴产业;政府加强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按照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政府把充分就业作为主要目标;大力开拓世界市场。
23、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24、①渡过了经济危机,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25、①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整顿银行,恢复信用。
26、学生回答:国家以“总资本”的身份,以其强大的权力和财力加入到资本主义在生产的各个环节,所以说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相结合。
27、④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特别是凯恩斯义,为实施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28、国家干预经济,资本家的利益受到影响 工人和农民的生活境况变好了,违背了资本家的初衷 史实:美国在经济危机时并没有成为法西斯国家,并没有走上法西斯侵略扩张道路(美国的社会制度制度并没有改变;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挽回了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 特点:宏观调控与胡佛相反,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以政府干预国家经济。 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 , 即复兴 (Recover) 、 救济 (Relief) 、改革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