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翻译:温习过去的东西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过去的事是可以作为老师的。
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3、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4、其实,孔子本人虽然自视甚高,觉得“天生德于予”。可他实在没想过要当“圣人”。圣人这事儿是后人封的。如果我们仔细看孔子的故事,就知道孔子其实是挺可爱挺真诚的一个人,只是后人越来越拔高封圣,让他变成了“高不可攀”的形象。
5、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孔子《论语》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8、 格言大意:虽然贫穷却不谄媚,虽然富贵却不骄横。这是孔子的学生子贡所赞誉的为人态度。孔子认为做到这一点就很不错了,如果能“贫而乐,富而好礼”就更好了。
9、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0、 格言大意:不登到高山顶上,不会了解天有多高;不来到深溪旁边,不会知道地有多厚。这句话原意是比喻不读圣人的书,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精深。后人常用以说明不经过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11、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孔子
1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3、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 《论语》
14、 格言大意:学业由于勤奋而精进,由于嬉游而荒废。这句话警示人们,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想有所成就,都必须勤勉努力,不要虚度光阴。
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6、 格言大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态度。这句话强调,我们在求知、求学中不要弄虚作假,不懂装懂。
17、 格言大意:聪明而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而不以为羞耻。这句话表明,要想获得真知,好学和善问缺一不可,而要做到这两点为,都需要有谦虚的态度。
18、引申为:虚心是知识的向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选自于:《论语.述而》解读:几个人在一起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19、(翻译)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20、“教育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劳动者和接班人方面,更是体现在‘人的现代化’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之中”。学习10九大报告后,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项贤明对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平台)记者表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教育要体现人的现代化。
2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丘
22、 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
2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丘《论语·卫灵公》
24、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25、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2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论语》
27、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8、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29、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3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
31、孔子经典语录之八: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32、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3、康圣人的手段之就是质疑历代对于《论语·泰伯》这句话的解释(杭州公交上的标准解释)。康有为猜测“民可使由之”句“或为刘歆倾孔子伪窜之言,当削附伪古文中”。刘歆,虽然是经学大师,可他是依附王莽篡夺汉朝的坏人啊!当然,康圣人并没有什么真正的依据,只为了在当时环境下,为改革开放思想突围做的解释而已。《孔子改制考》就是这样编出来的。
34、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