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如:第二间小屋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文中:“适合你的事业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是颇为耐人寻味的一句话,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
2、*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3、阅读全文,在下面横线处填出相应的说明内容。(3分)(举出几句咏雪的名句)。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这个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这个道理的人,喜爱这个道
5、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6、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7、(乙)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②,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④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8、D 解析:A项,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B项,语序不当,“研究”与“了解”调换顺序;C项,“非常”“深”语意重复,删掉“非常”。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遂许先帝以驱驰 (为、替)
11、③用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从未动摇求学的意志。
12、⒀“有口”句:反用伯夷、叔齐典故。《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索引》:“薇,蕨也。”按薇、蕨本二草,前人误以为一。
13、第二部分(3~12):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论说什么是“有教养”。第一层(3~10):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事例。第二层(12):从正面论说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
14、成语出自《世说新语·排调》:“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15、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得意,升调)
16、(1)这首诗歌中的“镜子”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请结合原诗简要赏析。
17、《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描写了三国(朝代)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作者是罗贯中,元末明初(朝代)小说家。
1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9、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0、掠起(1uè) 困乏(fá) 蜿蜒(wānyán)
21、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22、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23、安:养。弗,不。专,独自专有。对:应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24、(示例)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③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