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走上三尺讲台的那天起,胡杰老师就树立起“立志于d的教育事业”的远大目标,处处以一名优秀的d员教师标准来衡量、要求自己。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将个人梦想融入伟大的教育梦、中国梦。注重师德,学风严谨,一丝不苟,把教书育人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之中。
2、斑白了鬓角,为了送给我们智慧,起皱了额头,为了教会我们坚持,逝去了青春,为了给我们金色的年华。教师节来临,亲爱的老师,为您送上我们最真挚的祝福:节日快乐!(赞美老师的对联三尺讲台育桃李)。
3、上联:振兴教育期学校下联:陶冶人才有老师。
4、上联:诗词歌赋尽显雅士风度下联:语段篇章全显中华文明。
5、上联:学富五车,通晓诗书礼易下联:才高八斗,熟习琴棋书画
6、上联:手执粉笔,解世事代数下联:胸怀壮志,问人生几何(赞美老师的对联三尺讲台育桃李)。
7、上联:面命耳提,长许追随无计日下联:春风化雨,又蒙雕琢始成才。
8、对于学生的指导与培养,文老师始终坚持着“言传”与“身教”并重的理念。记得还在南望山校区的时候,文老师对我们的考勤从未作强制要求,但他每天却总是第一个到达工作室,以自身行动为我们树立良好的榜样。
9、上联:似慈母爱深似海培桃育李下联:如严父恩重如山燃烛吐丝。
10、上联:热血丹心育桃李下联:栉风沐雨做园丁。
11、 记得那天你说要去居委会上班,我一时笑喷,居委会胖大叔啊,太有喜感,嗯,你是适合的,雷胖子。一晃时间都好几年了,做你高中班主任的时候没少欺负你,现在你都大学毕业工作了!
12、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老师,如果把您比作蚌,那么学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您用爱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经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颗颗珍珠,光彩熠熠。您像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
13、上联:乐教梓楠同受范下联:喜观桃李广成材。
14、上联:汗水晶莹,润绿千根竹下联:丹心透艳,催开满园花。
15、上联:览世事沧桑,洞晓社会变化规律下联:看国家兴衰,窥破未来发展先机。
16、下联三尺讲台满桃李,体现岀了老师的工作成就。充分表现了老师为了让华夏能够有伟大的人才,牺牲自己,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17、上联:三尺教鞭扬正气下联:满腔热血育良才。
18、上联:以人为本培育栋梁之才下联:厚德载物成就社会和谐。
19、上联:上通天文,斗转星移尽胸中下联:下晓地理,风起云涌皆意间
20、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1、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22、所以根据以上规则,“一方黑板”对应“三尺讲台”;“成栋梁”对应“育桃李”。
23、上联:地壳在运动,季风吻过富士山下联:板块正漂移,梅雨爱上洞庭湖
24、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25、上联:俯仰刹那,巧点政治舞台风云变幻万事莫测
26、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27、树雄心,做灵魂工程师,为时代造就一代新秀;立壮志,当人民好园丁,给祖国培养四化人才。
28、崇高理想和事业实践者;优秀文化与道德播种师。
29、上联:三尺讲台育桃李;下联:一方黑板成栋梁。
30、敬爱的老师,您从未在别人面前炫耀过,但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您最高的评价。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
31、默默无闻,育出桃李芳天下;济济有志,造就栋梁兴中华。
32、老师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老师教会我们处事的方法,老师教导我们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的慈祥面容我不曾忘记,老师的恩情我也不会忘记,在这教师节日里祝福老师身体健康,福如东海。
33、对联其实就是骈文和律诗的浓缩。他的技巧很大一部分就是律诗的技巧。当然,对联也有自己的特色,它的轻松活泼和时效性是律诗无法比拟的。
34、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35、上联:站三尺讲台,传李杜韩柳诗文下联:握一支粉笔,授孔孟老庄学问
36、 记得那年你高我教高你的教室在三楼,我的办公室在五楼,你总是不声不响站到我旁边,很多时候我都顾不上理你,你总是默默待一会自己离开,我还浑然不觉。
37、在一定意义上,学生是老师的影子,儿女是父母的影子。吴明
38、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师,您的名字刻在我们心灵上,这才真正永存。
39、上联:立足本职,献身教育下联:为人师表,无尚光荣。
40、上联:以史为鉴,宋元明请胜与衰下联:同理作战,古今中外荣和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