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既然学生的问题行为发生在集体,危害于集体,所以最有发言权的也应该是集体。作为教师,要从裁判员、审判员向协调员和规劝者的角色转变。学生出现问题行为后,不妨及时组织班级成员进行讨论:他的做法对不对?错在哪里?违反了班级的哪条规则?应该接受什么处理?通过和学生谈行为,讲规则,论纪律,让问题行为者在集体的声讨中主动向道理、规划和制度来妥协,而不是向教师个人来妥协。而教师在学生的论辩中还可以保持自己第三方的评说权,做一个矛盾双方的协调者和规劝者,让肇事者感受教师的期待和温存。
2、——李政涛(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3、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对每一个学生深入了解,包括:知识基础、生活习惯、个性脾气、兴趣爱好、结交人群、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个人优势等等,有针对性,有层次性,要有育人理念与本领。(教师的个人教育理念)。
4、自觉、自律、自省、自发、自立、自理、自信、自强。
5、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使之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从传统的教学来看.教学与研究是分离的、脱节的。
6、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7、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8、近几年,经常在新闻中看到教师队伍的一些负面新闻,很多是有关师德的,比如打骂虐待学生、性侵学生、课堂发表不当言论、误导诱导学生等等。目前国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师德出现了污点,可能就要终生离开讲台,从事其他岗位工作。
9、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师的个人教育理念)。
10、教师要先具备宽容、豁达、乐观、积极、大气的人格魅力。
11、 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教师,应该站位高远,深刻领会并努力坚持以上十个教育理念,以科学的态度、人文的精神、智慧的方法来实施教育教学行为,在个人专业成长的同时,带给学生更多的惊喜和快乐。
1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师要切实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技能、语文素养,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读出来的、练出来的、悟出来的,语文教师在其中只是起一个点拨、引导、督促和示范作用,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读写、理解和感悟。
13、 在许多学生问题的处理过程中,我们的班主任教师往往在不知觉之中总会把自己推向矛盾斗争的前沿。他们以自己的教师名号为护身符,习惯于赤膊上阵,与学生争个面红耳赤,希望学生能够屈从或服从于自己,却往往不但得不到预期效果,还使自己颜面扫地,成为恶化师生关系的导火索。
14、有的老师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15、执教理念:踩着别人脚印走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
16、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17、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形成法制观念,具备依法执教能力,从而提高法律素养,是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基础与保证。在我国,关于教师职业的法律要求和对教师从教的法律保障,还处于逐步发展和完善之中。
18、执教理念:老师是特殊的劳动者,耕耘的是心田,播种的是理想知识。
19、 如果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处理问题,教师则往往能够能体会学生的难处,给学生更多的期待和宽容,同时也能够启发学生在问题行为中省思自己的错误,通过教育行为及其教育的过程还能够让学生从错误的事件中获得生命成长的经验。
20、按照《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的“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能总结、反思,改变教法,由习惯于批量生产形成的固定课堂模式,转型为以满足个性需求的分类意识,尊重学生人格,启迪心智,改教为育,变单纯教授知识为既传授知识也传播探究、创造的方法。
21、 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22、 现实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是把80%的精力用在了20%的学生身上,所以显得精疲力竭,往往还不见成效或成效甚微,其实这是教师工作的一个误区。
23、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后,对于教师应该怎样依法执教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第一条就是爱国守法。其中“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d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依法执教的理论根据。
24、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
25、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我们强调的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
26、理念是影响实践的行动理论和理据。理念本身不是实践,但理念站在实践的背后,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实践,是行动的理论,是行为的理据。如果没有现实对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影响,某种思想仅仅存留在文字和口头上,这种思想就不能称为理念。作为行动理论,理念成为一种特殊的观念。观念也需要理性思考——“观”和“察”——得出的见解,但有的观念是不付诸行动的,付诸行动的观念才是理念。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在《世界在你心中》说:“思想往往会形成概念,然后人就按照这些概念而活。”理念是那些“按照这些概念而活”的概念。作为理据,理念应该而且能够为行动作出合理性辩护,也就是能够说明行动是经过思考的、有根据的、符合伦理和规律的。
27、 其实这样的做法只是给了教师自欺欺人,自我安慰的一种心理满足感,并没有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要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就需要持有一种探究的态度来对待问题,不妨和学生一起唤醒早期记忆进而分析原因,并让学生承担打架带来的后果,让学生在体验与冲突中自己教育自己,从而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
28、执教理念: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29、用平等的眼光看到每个人,看到每个人除了成绩之外还有更多对他一生来说可能更为重要的东西。
30、每朵花开的时间都不一样,同样每个孩子心智开启的时间也不一样。
31、有的孩子语言能力四岁左右就很发达,有的孩子则要到八岁左右,
32、真正倾心于教育,用心关爱每个学生,对学生成长满怀真诚的期待,良好的师生关系自然能够形成。
33、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能使他们提高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而且对培养严谨而踏实的学习态度,自觉刻苦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道德风尚情操性格的形成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34、这实在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常识,但这个常识却又总被有意无意地忘记。
35、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要摈弃应试教育重知识传递、轻实践能力,重考试分数、轻综合素质等弊端,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能力与素质是比语文知识更重要、更稳定、更持久的要素,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要把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作为语文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来抓,以全面开发学生的诸种素质潜能,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准。
36、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教室的主人、饭堂的主人,明确每个主人的职责,培养其责任感与自觉性,戒除其依赖性。
37、 许多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往往执迷于表象而偏离了对事情深层原因和本质问题的关注和探究。如在教育工作中,他们在对待学生矛盾冲突中喜欢动手打架的女学生时,往往只关注于该学生能不能认识错误,能不能向教师检讨错误并做出保证,能不能向对方赔礼道歉等有助于平息事件的表象层面。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喜欢通过武力处理问题这一劣迹,也没有去深究学生这一不良习惯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所以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该学生在今后不会发生类似的事情。
38、教育不是填充容器,而是点燃火焰。践行用责任担当,用爱心育人。
39、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科教兴国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所以,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40、作为专业人士,教师应该用专业的方法来引领家长,主动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如:
41、执教理念:老师是特殊的劳动者,耕耘的是心田,播种的是理想知识。
42、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43、人生离不开拼搏,就像我们不能拒绝成长一样。
44、其二是组织管理能力。一般的教育工作以班为单位,教师要发挥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教育作用,使每一位学生在群体生活中得到施展才能、培养一支及适应群体生活等方面的锻炼,就要有管理班级和领导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45、此书作者,以多年的教育追寻实践,开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如果我们驻足其中,很可能因此敞开和发现自己的教育之路——这是作为读者的“我”,和作为作者的“你”,只有通过阅读而展开的对话,才可能开出的“追寻之路”。
46、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 ,可以让教师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也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保证,也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
47、先说理念之“念”。“念”通常有四种用法:一是考虑、思考;二是念头、想法;三是思念、想起;四是言说和阅读。理念之“念”应该更接近念头、想法,表现为一种思想或者主张。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每个理念只是我们心中的一个思想。”理念不是时起时灭的小念头。孙正聿在《哲学修养十五讲》中解读哲学理念:“哲学理念,它直接地表现为每个哲学体系当中的那个统一性原理,而这个统一性原理,一方面,它是思想的结晶,另一方面,它又是用这种结晶去解释其他全部的哲学问题,因此在这种意义上它就是一种哲学观,就是对这些的根本理解。”迁而移之,教育理念表现为对某个教育问题的统一性认识,它通常以这种统一性认识为办事规则与解释依据,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相对稳定性。
48、所谓的“好”是多向度的,每个孩子都有可能发光,只是你能否发现而已,找到这个可以发光的点,他就会成为这方面的佼佼者。
49、执教理念:是蜡烛总会燃烧,是火炬总会点燃。
50、作为老师,天天在学生眼前行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进而会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说得就是老师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51、教师作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52、 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
53、“素质教育”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现代教育扬弃了传统教育一味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吸纳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更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及其内化为人们的良好素质,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
54、 其次,教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动不动就将学生的问题行为看作是针对教师个人的态度行为,进而对学生个人品行进行轻易定性和做出结论。如此,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因为教师的情绪化态度将问题发酵,甚至教师本人还成为了问题学生的制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