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的命就像这根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2、他一度被列入所谓“抵抗投降”者的行列,但这不蒂是一种严重的误读,史铁生的姿态与其说是抗议的、批判的,不如说是沉思的,建设的... 我喜欢他作品的一个最大的理由是,他的想法和文字明净,不曾神神鬼鬼牵丝攀藤。
3、他的肾脏也出了问题,后来连正常排尿都是一个问题了,为了可以正常生活,史铁生只能插着尿管来生活,可是事情远远不止这么简单,写作的劳累以及史铁生体质的虚弱,又促使他得了许多病,生病的痛苦以及每日每夜做不完的身体检查使他一度不得不停止写作。
4、史铁生是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
5、那时,她千方百计地淘来各种偏方,让他吃,让他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6、但接下来的几天,疼痛加剧,特别是到了晚上,史铁生疼的都没有办法入睡,于是他没呆多久就回去治病了。在医院治疗了几天回来后,队里体谅他的身体情况便让他去当饲养员,让他平日中就放放牛,赶赶羊。当饲养员的这几年中,史铁生身体偶尔也有酸痛,但都不是很剧烈,因此他也没有很在意。(史铁生为什么瘫痪)。
7、史铁生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往事》等;散文随笔集《自言自语》、《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以及《史铁生作品集》。
8、但一腔热血,再豪情万丈,也难敌现实的残酷。
9、”所以,人是万不可追寻什么绝对的公平,永远的利益以及完全无忧无虑的所谓“幸福”的。
10、这是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写下的一点点感悟。他是一位“职业病人”,年轻时就双腿瘫痪,靠轮椅为生,一直与病痛抗争。他还是一位深爱妻子的好丈夫,冲破世俗偏见,和妻子相伴一生,共同谱写了一段动人的爱情。
11、所幸的是,在痛苦当中,还有亲友的爱在支撑他。母亲要他“好好儿活”的临终嘱托,一直萦绕在他心头。史铁生母亲的生命,因为儿子的残疾,也承受了无数折磨。史铁生瘫痪时,母亲已不年轻,为了史铁生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经明确表示,他的病情目前没办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他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
12、日子便这样过去。每天所见无非窗外的旭日到夕阳。腰包里的文件犹在,默默然一部古书似的记载了无数动人的传说。
13、警察向我说明出事的情况。那个年轻司机没什么错儿,您那么突如其来地蹿向马路中央是任何人所料不及的。司机没有超速行驶,没喝酒,煞车很灵也很及时,如果他再晚一秒钟踩煞车,警察说恕我直言,您就没命了。我说谢谢。警察说那倒不用,我们来向您说明情况是我们的工作。我说请问我有什么错儿没有?姐姐说你有话好好说。警察说,您也没什么错儿,您在慢行道内骑车并且是在马路右边,您是个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公民,可谁骑车也不见得总能注意到一只茄子,而且那条路上光线较暗。我说,树影婆娑。什么您说?是的,树影颇多,从出事现场看您决不是有意去轧那个茄子的。我说,废话!姐姐说,莫非!警察叹口气,可您摔出去得太巧了,要是再早一秒钟的话,汽车就不至于碰到您。大夫也这么说过,太巧了,刚好把脊髓撞断,其它部位均未伤及。照您说这是我的错儿?警察说我没这么说,我只是说路上光线较暗,注意不到一只茄子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到底是谁的错儿?姐姐说,莫非——!我说,姐,难道我不能问这到底是谁的错儿吗?警察说,莫非同志你可以要求一点经济赔偿。滚他妈的经济赔偿,我眼下只缺一条完整的脊髓!莫非同志您这是无理要求,并且请您注意您对一个正在执行公务的警察的态度。我说既然如此,您有义务向我说明这到底是谁的错儿。茄子,警察说,如果您认为这样问很有意义的话,那么,茄子,您干嘛不早不晚偏在那一秒钟去惹它?
14、 ——史铁生《想念地坛》
15、史铁生坐上轮椅后的整整七年,是他生命中最绝望的至暗时刻。那些年,他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比残疾更令他痛苦的是,他成为了这个世界的“弃儿”。
16、对于苏轼、史铁生乃至其他许许多多作家而言,正是所经受过的灾难,锻造出了他们超然世间的精神。也正是在这种精神哲学的指引下,他们的文章能够褪去浮华,震撼读者心灵,正如史铁生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时,授奖词所说:“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的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的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的唤起了我们对自身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17、这两个小节,我合成了一个乐章。都是在写“我”在地坛公园中这些年里碰到过的一些人。虽然人物众多,但他的写法很具有一种弧线形的音乐美。他先写了一对妻子要攀挽丈夫的夫妇。写他们看上去有点儿像《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让和珂赛特父女。又写了一个唱歌的小伙子,他唱出了这个乐章里的高音部分。一个带着酒瓶到处喝酒的老人,他有一句神来之笔,说“如果你不注意你会以为园中有好几个这样的老头”。我很喜欢这句话,它让地坛有点儿仙气儿。下面,他又写了一个总是匆匆穿过的女工程师,这种长长滑过和后面被命运捉弄的长跑健将形成了不同节奏的旋律。
18、过了一段时间,母亲再提议“去北海看花”,史铁生很快答应了,母亲喜出望外,还说好好准备一下,就出去。
19、史铁生之前的生活可以说是除了写作就是忍受病痛的折磨,但陈希米的到来,为他的生活带来了一束光。让他感受到了被人关怀的温暖以及爱情的美好。
20、我肯定他在,但要把他全部捉拿归案却非易事。
21、《务虚笔记》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其中的很多情节往往都与他的经历相契合。对人生的意义、爱情、苦难等很多问题都进行了灵魂的拷问。
22、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去世。
23、然而他们超越世俗眼光的爱情却远胜于很多健全之人的结合。
24、这一心灵压迫的极例,或许是一种象征,一种警告,以被排除在爱情之外的苦痛和投奔爱情的不熄梦想,时时处处解释着上帝的寓言。
25、这样我又想起来一件事,在我遇见那个熟人前三至五分钟时,我在一家小饭馆里吃了一个包子。我饿了,不是馋了当真是饿了,一个人饿了又路经一家小饭馆,吃便是必然的。上帝如果因此而惩罚我,我就没什么要说的了。我走进那家小饭馆,排在六个人后边成为第七个等候买包子的人。我说,包子什么时候熟?第六个人告诉我,您来的是时候,马上就要出笼了,我从上一锅等起已经等了半小时了。我便等了一会儿,心想这么晚了回家去也不再有饭,而我还是九小时以前吃的午饭呢。包子很快出笼了,卖包子的老妇人把包子一个个数进碟子,前六个人有吃四两的有买五斤拿走的。轮到我,老妇人说没了还有一个。我探头在筐萝里搜看,说,厨房里还有?老妇人说没了,就这一个了您要不要?我说还蒸吗?她说明天还蒸,今天到点了。我看看墙上的大表:二十二点半。我就吃了那一个包子。现在让我们计算一下:如果我不是吃了一个包子而是吃了五个包子(我原打算是吃五个包子),按吃一个费时二分钟计,我至少要晚八分钟离开那小饭馆。而我遇到那个熟人时,熟人正往家走且距家只有五十余米,一个正常人走五十余米是绝然用不了八分钟的。我那熟人很正常,这一点由我来担保。这就是说,如果我早些到那小饭馆排在第五或第六位,我必吃五个包子,就不会遇见那个熟人,不会喊他,不跟他说那几句话,不必捏一下车闸,不耽误一至五秒从而不撞断脊髓,今日之莫非就在地球的另一面攻读教育学博士,而不是在这儿,更不是坐在轮椅里。
26、他不作状,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 铁生对生命的解读,对宗教精神的阐释,对文学和自然的感悟,构成了真正的哲学。
27、那时,经常有慕名而来的朋友去看他,他们感叹于在那方逼仄的空间里,他能创作出那些装得下浩渺的忧患与哲思,以及世间一切终极之问的作品,他们发现,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全然没有他们想象的颓唐和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