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淮甸迷渺渺离愁,淮水流滔滔离恨,淮山远点点离情。
2、戴一顶十花九裂遮尘帽,穿一领千补百衲藏形袄,系一条七断八续勒身绦。
3、山居一种是汉族文人“伤心莫问前朝事”的无奈
4、作者以隐逸生活为乐,此作就是写他对自己隐居生活所感受到的乐趣。生活简朴,山竹炊粳米饭,山水煮山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住在山上,吃在山林,欣赏的是山中风光。事事离不开“山”,伟岸的山、崇高的山,使得他对自己的山居生活感到高洁。很显然,这里饱含着与传统世俗生活的对抗情绪。
5、这首别友曲写得与众不同。一般别友之作,往往有凄哀之音。作者面临分别,没有临歧沾巾的儿女缠绵,而是对自己言语行为的自豪感。作者把“一字文章”比作“千变云霞”,可见其文采之超众。“吴楚”、“江山”、“日”、“月”、“江”等阔大物象的运用也给曲子增加了雄壮豪放。读之给人以乐天、达观、向上的感受。
6、《清江引》是一曲惜春、伤春之作,作者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诉说自己对于春光流逝的叹惋之情,哀而不伤,显得达观,自然。仅用二十九字,便描画了梦蝶、春风、春雨、落红等意象,勾勒了一幅色彩绚丽春去落红的图画。
7、《卖花声·怀古》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8、此曲写隐居生活情趣,语言自然朴实。开头两句活泼生动,将平实之景写得具有灵气,颇可传唱。
9、记忆里,元曲是高中课本里《窦娥冤》的六月飘雪,语言的优美已经被内容的悲怆掩盖,后来读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的悲凉情境,一直在脑海里抹不去。
10、和泪送春归,倩水将愁去,是溪边落红昨夜雨。
11、闲来之时乘兴往山林泉石胜境,在渔夫樵夫中寻访往日的朋友。大家开怀畅饮两三瓢美酒。只愿意身心安乐,过着笑了又笑,沉醉酒中的日子。
12、这两首曲子题为志感,实是元代知识分子对黑暗社会的强烈怨刺。第一首,锋芒直指元代政治制度。“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的倒有人夸荐”为全文主旨。第二首,抨击元代社会道德沦丧的现实。“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返观全篇所写,两种人,两种命运,形成了鲜明、尖锐的对照。读这样的作品,不可能不引起读者的反思。讽刺的依据是正义感。作者对不读书有权、不读书最高、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智和能不及鸭青钞的丑恶现实,实抱有无比的轻蔑,暗含莫大的嘲弄。这是直面黑暗的真正讽刺。作者的态度,不是遁世,而是愤世。他的精神所本,仍是当时已被践踏了的文化传统。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如果没有这一种基于自己信仰的正义感,也就不会产生震动人心的艺术作品。
13、《唐诗三百首》可谓近两百年来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唐诗选集。此本《唐诗三百首》的译注,简洁晓畅,尊重原著,面向读者和市场。
14、此首写景鲜艳俊美,以景写人:腰肢纤细若东风中飘动的杨柳,面目娇好若出水芙蓉,发黑若乌云,眉深浅适宜,这是外貌描写。而“庞儿旖旎心儿俏”句则说明其不但貌美而且气质颇佳,聪明伶俐,可谓形神的完美统一。极尽其美,语言通俗,措词潇洒,堪称白描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