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嘉映,赵汀阳,两位中国哲学研究者的著作、访谈、文章,挑拣能看懂的看。我尤其推荐《价值的理由》《普遍性种种》《日常语言与哲学》。他们不能算得上是哲学家,其中赵汀阳的观点甚至谬误很多(当你能看出他的谬误,就已经入门了)。但是好在是中国的作者,所以他们的语境和语言更贴近中国读者。听听他们说话,总是能提供一些新鲜空气。
2、《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当今世界年轻读者的最佳小说,是几十年一遇,能够彻底改变一个人一生的经典名著。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教授说:“财富不在远方,财富就在我们脚下,但我们却需要通过九死一生的寻找,才会有所悟。”《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将深刻的哲学理念与童话寓言相结合,深入浅出,使无数读者懂得了做人的真谛,获益匪浅。
3、被哲学书上密密麻麻文字折磨到头大的你,现在有救了——《生活大爆炸》的编剧兼执行制片人写了这本《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而读过它的人,哲学恐惧症都治好了。
4、打破史料顺序,以基本问题组织,写给没有任何哲学基础的读者,哲学入门首选。
5、《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该书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
6、我说的这些话,是出于一个至少能保证自己不溺水的人的身份,而不是出于游泳健将的身份。关键在于,我还记着自己溺水时期的感受,以及我是怎么一步步学会水性的。
7、总之,阅读哲学著作的基本原理,一定要防止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而是要“必求甚解”。而且这还只是“读会”,读懂而已。而想要达到“会读”,还需要更大的功夫。通过平常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渐渐地会熟能生巧,这是必然的。但哲学除了以上那些特征以外,也常常具有一种“私人性”,我们通常所说的:“怎样的人就做怎样的哲学”,这句话放在写作风格上来说指的就是:哲学家虽然普遍遵循哲学的某些共性,但也具有自己的行文个性。很显然,我们不能以阅读柏拉图的方式来阅读康德,也不能以阅读康德的方式来阅读尼采和克尔凯郭尔等等。从阅读方法上说,遵循通常阅读哲学著作的习惯能解决大部分“读会”的难题。而要达到“会读”不仅在于对普遍方法的掌握,更在于对特殊情况的掌握。而这些特殊情况,据我所知,在西方哲学著作里,不是一个哲学家有逻辑而另一个不讲逻辑了,而是从根本上重新制定逻辑。比如形式逻辑之外,还有辩证逻辑,甚至反逻辑,而后者自身也有其逻辑。总之,哲学是不可能没有逻辑的,当在不同哲学家之间做切换时,往往是整个逻辑、整个话语系统的切换,尤其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大哲”。这完全是因为,就哲学本身的原则性而言,如果哲学家与哲学家之间显示出不同,从根本上就需要是也必然是原则性的不同。这就使得读者在面对不同哲学家之时不仅要做特殊处理,甚至要完全“换个脑子”。
8、“我为什么要在乎这个?”另一头牛说,“我是一架直升机。”(P.127)
9、哲学著作为了保证绝对的准确性,而又不在乎一般读者的理解,所以绝少运用比喻。对于他们来说,易读性是不重要的。所以,我鼓励大家在研读一本原著的时候对照着后人的“二手著作”阅读,也就是研究者的,你可以找到更多的比喻,这些比喻一定有不完美的地方,但却可以提供入门的最初路径。
10、内容简介:《社会契约论》分为四卷。第一卷论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契约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秩序并非来源于自然。家庭是最古老和自然的社会形态;但是,父母与能...
11、内容简介:本书的前三部分是要解决现象学本体论的基本观点问题:萨特确定了存在的范畴,确定了自为的存在的结构与特性及其存在规律。在这个基础上,后面两部分主要探讨自为的存在与其他的自为的存在...
12、自1971年首次出版以来,原书已修订并再版11次,本书即根据第12版翻译而成,是批判性思维领域经典图书。
13、柏拉图带着鸭嘴兽,以及他们的哲学笑话来了!
14、在《幸存者回忆录》一书中,作者多丽丝·莱辛以飘忽的文字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灾难过后,城市沦陷了,没有食物、没有水源,人们纷纷向安全地带逃离而去。这时候,一个无名无姓、单身的中年妇女却独自居住在一栋快成废墟的清冷公寓里,旁观着周遭的一切。某天,一个陌生的男子出现在她的客厅里,留下了一个12岁的叛逆女孩艾米莉和一只叫雨果的半猫半狗。从此,一种微妙的关系在中年女人和小女孩艾米莉之间蔓延开来……
15、《哲学的故事》是普利策奖和自由勋章获得者,美国哲学家威尔·杜兰特的经典力作。自问世以来,经久畅销不衰。
16、《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17、在《爱的艺术》中,作者用深入浅出的文笔写道: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这饱含哲理的文字真真切切地打动了阅读此书的每一位读者,吸引大家如饥似渴地品味下去。
18、当我们往往使用“客观”来代替“我说句公道话……”,其实引出的不是客观陈述,而是夹带私货的价值判断了。这就会导致大家都觉得自己很客观,但是依然吵到不可开交的情况。
19、陆兴华,同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主要著作:《当代艺术做什么?》(2012年)、《巴尔特全书》(2012年)和《哲学当务之急》(2009年)。主要译著《文化表征与符号实践》(StuartHall原著)
20、推荐理由:治学先治史。线索分明,耕犁深邃,哲学史中之良品。
21、哲学专业必读的书马克思、恩格斯《共产d宣言》
22、整个事情的过程,以及这十四堂课的笔记,构成了这本《相约星期二》。它是一本由死亡带来却永驻人间的心灵哲学。
23、听名字这本书像是一本鸡汤,但恰恰不是,这事一本人生哲学的作品。在书中,叔本华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智慧》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在晚年一举成名。我社出版的这本全译本是我国第一个根据德文版译出的中文本。这本书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至为接近,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等。
24、哲学论述和日常生活表面上确实非常遥远。有些哲学虽然使用的是自然语言(说的是人话),但采用的是高度专业的词汇(先验,超验,自反性,意向性,具身,悬置,本质直观……),令人眼花缭乱。更有些哲学干脆连人话都不说,转而使用分析语言(符号)来表达观点。
25、举这本书为例,如果你对于照本宣科传递知识的教学方式已经感到厌倦,但是又不知道该如何改变,或是你想知道哲学如何“教”,不妨从第八章“提问的艺术”里面的第一节“老师的角色”来进行思考。
26、你需要找到一个换气的方式。这就是学习哲学的唯一忠告。
27、《西方哲学史》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创作的对西方哲学发展史的讲述,书中全面的介绍了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一直到20世纪中叶西方哲学的发展。
28、就拿上一篇文章的例子说,有人说“读哲学是浪费时间”,这好像构成了对“读哲学没有价值”的一种论证。然后他就开始进一步地想,读哲学书确实需要花很多时间,可见是一种浪费。
29、电车难题最早是由牛津大学哲学教授菲利帕•富特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功利主义。著名哲学家戴维•爱德蒙兹用幽默的文笔透过历史上类似电车难题的事件,如二战期间,伦敦饱受德国VV2导弹威胁之苦,然而德国的飞弹因为是无人驾驶,绝大部份掉落于伦敦市中心的南方,死伤虽没那么严重,但是死亡的市民大部分是较穷困的劳动阶级。作者就“生命的数量或生命的质量能否做为利益衡量之标准?”“少数服从多数真的是最正确的答案吗?”发出追问。
30、读完此书,你不但会了解这位天才和疯子的内心与思想,更会被一种强大的自信感染。
31、批判性思维领域真正意义上第一本与“我们”切实相关的逻辑书,内容系统,案例鲜活,可以全面提升人的推理能力。
32、“爱一个人就是要献出自己,而不期待得到回报,但相信自己的爱一定会唤起对方的爱。爱情是信仰的一种行动,信仰少的人必定爱得也少。”“如果我能对一个人说‘我爱你’,我也应该可以说‘我在你身上爱所有的人,爱世界,也爱我自己。’”《爱的艺术》博大精深,却又平易近人,适合于每一个对爱存在困惑或好奇的读者朋友们。
33、政治哲学:政体的历史,公正与平等的矛盾,精英与平民的矛盾
34、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但造成独一无二的是随机事件,就像每片叶子都不相同,但组成叶子的结构是相同的。同样,既然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面对的同一个基本的生存处境,我们的想法也大都相同。比如,每个人大概都思考过死亡,我也会死,我死了之后会怎么办?这样朴素的好奇,就是哲学的发源。而有些人把思考进行得更加深入,形成系统性的语言,这些人就是哲学家。
35、推荐理由:西方哲学开山之作,历久弥新绝世经典。
36、体系性源于哲学自身的自洽自足,即成型的哲学著作大多是一套“自圆其说”的话语系统,这种闭合式的首尾衔接导致了哲学的自成体系。“体系性”并不等于庞大和无所不包,而是哲学本身就是说理的东西,说理就得说“圆”,这种内在的说理要求就使得它具有某种自成一体的特征。这种特征对阅读造成的困难在于,读者不能随意跳过某些章节甚至字句,否则就容易恍惚,读不懂。而一般的书籍,由于前后的关联性及体系性的欠缺,就可以在任何一个节点进入并随意摘取某些部分进行阅读,最后也大致理解全本的意思。这就好比看电影与连续剧的区别,即便很多电影有续集,它们也相对独立,直接看其中的某一部也大致不会影响故事的理解。
37、徳波顿以其特有的英国式笔调引领我们进行了一次轻松的哲学之旅,典雅漂亮,帮助我们走近苏格拉底、伊壁鸠鲁、蒙田、尼采、叔本华等大师的精神世界,使我们发现,人生的悲苦、困顿和欲望引起的烦恼在他们的智慧中都可以找到慰藉。
38、这本书的作家是两个哈佛哲学系毕业的高材生,他们俩生活各异,却拥有同一个梦想:用哲学拯救沉闷的生活。
39、陈虻说:“生命需要保持一种激情,激情能让别人感到你是不可阻挡的时候,就会为你的成功让路!一个人内心不可屈服的气质是会感动人,并能够改变很多东西。”陈虻还说:“努力不是成功的根本。想成功的人都很努力,但成功的人往往只有一小部分。倘若你努力,但你的观念是错误的,很可能离正确的方向越来越远。所以重要的是观念。而认识观念、改变观念完全是由思维方式决定的。”……
40、推荐理由:哲学只能通过不断回到原地的方式寻找出路,同时只有最敏锐的想象力和最残酷的反思才能确保哲学在旧问题上创造出新思想。赵汀阳诠释了哲学的工作方式。
41、阿兰·德波顿可谓是随笔才子,几乎每本书都带着哲学的味道,这本《哲学的慰藉》,是他专门去写哲学的一本书。尽管古往今来被称为哲学家的思想者千差万别,还是有可能在相隔几世纪之间找到一小群情貌略微相似的人,其共同点就是忠于“哲学”一词希腊文的原意——“爱”“智慧”。他们的共同爱好,就是就人生最大的痛苦的根源向我们说一些宽慰而切合实际的话;他们的共同精神就是不向世俗低头,坚持独立思考。
42、西格弗里德·克拉考尔,德国作家、社会学家、文化批评家和电影理论家。早年为《法兰克福报》的记者、时事评论员,因持续撰文对“纳粹”进行批评,1933年被迫流亡巴黎,后于1941年辗转到达纽约。定居美国后,在纽约现代博物馆任职,从事电影史和电影理论研究。
43、思想的游戏固然趣味无穷,但是真正去阅读哲学著作却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一方面因为抽象的思考落实到文字以后确实变成了枯燥难懂的东西,更何况哲学家们思想的复杂程度超出常人太多;另一方面还有翻译的原因,经过翻译,许多陌生的词汇和长句子造成了阅读的障碍。正是这些问题成为很多读者阅读哲学著作的门槛,詹姆斯·加维作为伦敦大学学院的哲学博士,深知这些问题带给普通读者的困扰,因此他从西方哲学史中挑选出20部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著作,用最简单的语言阐释其中最关键的内容,为大家开辟一条走进哲学的捷径。
44、哲学的定义一直存有争议,这争议随着历史而不断地扩张,且根据不同的时代对不同的问题兴趣而改变着。
45、另一种误区是,“哲学探讨的问题离生活太远”……
46、西方哲学史典范教材:使用一致结构,介绍由古至今主要哲学家的思想与经典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