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北朝时期,皇帝推崇佛教,一时间南京盖起了大大小小的几百几千做寺庙。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张僧繇一口应允,并且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2、→声音笑貌→貌合神离→离鸾别凤→凤翥鸾回→回天挽日→日旰不食→食言而肥→肥头大面→面壁功深→
3、凤毛龙甲凤的羽毛,龙的鳞甲。比喻珍贵之物。
4、 ①帝王的宫殿、楼阁。②喻指封建统治者的巢穴
5、龙潭虎窟: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6、龟龙片甲比喻无论巨细都搜罗进来的.好东西。
7、 sensfiguré:C’estladernièretouchequidonnevieàuneœuvre
8、(老迈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便。(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9回:“当日来时是何等样精力强壮,那知如今老迈龙钟,如同一场春梦。”
9、神龙马壮、龙行虎步、龙神马壮、一龙一猪、风虎云龙
10、(huǒlóngfǔfú)原指火形和龙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犹如补缀百家之衣。
11、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是中华民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龙的传说等龙文化非常丰富。
12、 régatesdebateauxenformededragon
13、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後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後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14、(出自)语出《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禹凿山开门,阔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车马。每逢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过者便化为龙。”唐·元弼有《鱼跃龙门赋》。
15、云龙井蛙云端的龙,井底的蛙。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16、龙吟虎啸象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
17、飞龙乘云指龙乘着云彩上天。比喻英雄乘时机而得势。
18、(èrlóngxìzhū)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19、飞龙在天:飞龙在天”的认知与古老星象文化有关,源于远古时期龙图腾崇拜,古人认为“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易经·乾卦》爻辞中所言的“龙”,即是对苍龙群星一年四时运行情况的阐发。
20、藏龙卧虎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21、(4)二月二龙抬头,古时古言至今留,龙子龙孙威风抖,大仓盛满小仓流,蝎子蚰蜒不露头,平安健康不会走,祝你龙节交好运,财源滚滚来,开心快乐常在。
22、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23、(龙荒蛮甸)指边远蛮荒之地。亦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国家。
24、(出自)清·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开场》:“那鲧却生的儿子,神通广大,伏虎降龙,手下天兵天将,那等利害。”
25、 undéfiléininterrompudecheveuxetdevoitures
26、出自:明·刘廷振《萨天锡诗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
27、 北方塞外荒漠之地。亦指在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国家
28、(5)楼下的老爷爷每天都晨练,一点也不龙太龙钟。龙子龙孙(lóng zǐ lóng sūn) 释义:借指权贵人家的子弟造句:
29、蛟龙得水传说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也比喻摆脱困境。
30、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31、(lóngdézàitián)指恩德广被,无所不在。
32、龙举云兴:比喻王者兴起则必遇贤臣良将。同“龙兴云属”。
33、出自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34、车水马龙(chēshuǐmǎlóng):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的热闹情景。出自《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
35、(人中之龙):人中豪杰。形容杰出的,非凡的人才。出处《晋书·宋纤传》:“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
36、龙生九子:古代传说,龙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