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了解这个项目前因的同学可以阅读「初三语文一模文言文考题分析」、「数据分析小初古诗古文历史主线」这两篇文章。
2、现在之所以要逐字逐句地对译,甚至要求要以教材或者说课本为准,完全是因为考试驱动的结果,是分数的压力使然。依然要思考回到“初心”的问题,文言如果要翻译,那要如何翻译,以什么为标准。
3、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画蛇添足的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4、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安全性。这个故事的意义是肤浅的,“画蛇添足”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而丧失了自己本该有的东西。"为蛇足者,终亡其酒。",真是可惜!
5、上述划线的四个字和对应的解释,都在课内文言文里出现过。
6、有一个宋人在田里耕作。田中有一个树桩。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在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于是这个宋人便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兔子(当然)不可能再得到,他自己反倒成了宋国的一个笑话。
7、最后讲下每天新单词的数量控制在哪里。主界面这里有一个小齿轮,点进去选Options,出来的界面这里有每天新单词的数量,以及一些其他操作。
8、①朗读课文共()句话,我读了()遍,能做到(正确通顺流利)地朗读。
9、这个画蛇添足的人,不仅骄傲,而且愚蠢,弄巧成拙,到口的酒反被别人喝了。喝不成酒事小,害人害已事大。有的人办事,总是觉得自己高明,比别人了不起,于是不顾客观实际,主观武断,失败的,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危害性。这个故事的意义是深刻的,“画蛇添足”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
10、有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最先画好了,他就端起酒壶要喝酒。但是他回头看看别人,还都没有画好呢。心里想:他们画得真慢。又想显示自己的本领,他洋洋得意地说:“你们画得好慢啊!我再给蛇画几只脚也不算晚呢!”于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壶,右手拿了一根树枝,给蛇画起脚来。
11、我一向认为要先知道“是什么”,才能知道“特点”;知道“特点”,才能找出“策略”。
12、耒(lěi):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形状像木叉,就是犁耙。
13、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中国人是刻在DNA上的。只要你去亲近它,你就会发现,它没有那么难,当然也没有那么简单。
14、原来,以前语文老师教的文言文,模式和方法错了。这和语文教材选的内容也有关系,课文很多选的也不好。这种教学模式偏重于文法,比如字词的翻译、句法等等,却不就文章内涵进行深入讲解。所以,文言文学起来才那么难。
15、其实,正确的语序应该是“问女所思何?问女所忆何?”
16、每一是古文要搞清楚:文中的主人翁是个什么样的人?或者是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7、Anki的电脑和安卓端都是免费的,iOs端收费,128元。建议你在电脑上完成配置和几次学习以后确认这种方式适合你,再购入iOs版。
18、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19、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20、再举个例子,成语“破涕为笑”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
21、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
22、一般来讲,试卷上出现的内容都应该是学过的,所以我们必须得积累到位。
23、本文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写的是一只兔子偶然撞死在田边的_____,一个农夫捡到了,从此就放下锄头整天_____,希望再有兔子撞死,可是他__________,田地也荒芜了。
24、古今异义有很多细分的枝节,因为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范围内,我们就不再进一步去详述了。
25、学习语言,需要语感,学习文言也需要培养文言语感。语感看不见摸不着,又真实存在,有没有强大的语感,是一个人语言素养高不高的重要标志之一。文言语感从哪里来?就是要读、读、读,背、背、背。这个语感,不是要通过对译获得,而是要通过读与诵获得,这个读与诵又不是一般人错误理解的死记硬背,而是熟读成诵。
26、B.他把一个偶然发生的现象当成了一定会发生的事情。
27、建议给小朋友的流程是:出来正面整句朗读下,把红色的部分再朗读下,给出解释,翻页看答案,判断是否正确,按相应按钮。
28、所以本文依然遵循那个模式,从数据分析和理论铺垫结合入手,展现给父母一个合理的文言文长期积累应该如何构建,给出详细的学习篇目,并最终落到Anki段的操作。
29、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多此一举,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30、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三百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
31、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和目标,不要多此一举,更不要盲目乐观,否则很可能得不偿失甚至招致失败。
32、到这里我们的初步输入就设计好了,此时你退出数据库界面,回到主界面,应该看到如下卡牌组供学习
33、廪食(lǐnsì)以数百人:拿数百人的粮食供养他。廪:粮食。食:供养。
34、赐:赏给,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35、所谓文言文,是与白话文相对的说法,是古代的书面语。它的关键在于用字精准,是以字为单位的。白话文则是以词为单位,所以我们不习惯。实际上,文言文的表达方式非常精准,这也大大提高了对写作者的要求,难以普及。白话文运动的出现,就是为了打破利益阶级对知识和文化的垄断,让更多普通人脱盲。(所以今天某些人,恨啊)
36、文言文的句法是非常精炼的,就算变成现代文,风采也仅有稍减。如果孩子平时就熟读文言文经典,那么写作就不发愁了。
37、文言文是每个初高中文科学生都头疼的东西,而随着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推进,这种头疼已经渐渐的传染给了更低年级的小学生。
38、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议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恐怕不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那么)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吧,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这时他)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就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那壶酒。
39、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40、老师说翻译的时候要以书上的注释为准,有次卷子上让翻译“尊君在否”,这个尊君不就是“你的父亲”的意思咩,然后老师说是错的,要以书上注释为准,书上的是“令尊”的意思,我就想问了,“令尊”难道不是古文咩?题目让我用现代文翻译,你却让我用一个古文翻译另一个古文???就因为这个题目坑惨了多少人啊,愤愤不平却无法反驳。
41、第二个“而”:因释其耒而守株:表示因果关系。
42、韩非(约前280一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出身韩国贵族。师从荀子。
43、《守株待兔》改编自《韩非子》中一文,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44、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
45、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46、从上述中考对文言文的考察分析可知,有两件事情是小初文言文学习的核心:
47、不要用文言对译扼杀了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现在的语文老师,当年在当学生时,在学习文言的过程中,就是被他的老师用文言对译这样一个思路教出来,所以也就理所当然地认定文言对译是正道。有必要不忘初心,要重新梳理思路,搞清楚文言教学的基本目标和基本路数。如果得到了分数,但失去了兴趣,那也是文言教学的失败,而只有激发了兴趣,附带着得到了分数,才是文言教学的成功。
48、《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四学段(7-9年级)部分,对阅读目标有这样的描述:“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49、A.他每天都在勤勤恳恳地劳动,不知道投机取巧。
50、祠--音词,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宗或先贤、烈士的地方。这里是祭祀的意思。
51、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