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于无声处倾听凡尘落素,渐渐明白:人生,总会有许多无奈,希望、失望、憧憬、彷徨,苦过了,才知甜蜜;痛过了,才懂坚强;傻过了,才会成长。
2、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浙江省慈溪市),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 、散文家。(余秋雨散文精选)。
3、善良,这是一个最单纯的词汇,又是一个最复杂的词汇。它浅显到人人都能领会,又深奥到无人能够定义。它与人终生相伴,但人们却很少琢磨它、追问它。
4、余秋雨先生早年即以美学为专业,曾任复旦大学美学博士答辩委员会主席,他的美学思考贯通中西、纵横古今,本书首度完整呈现这些美学珍藏!
5、《余秋雨散文》早有“文化散文”之代表的定论,其“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追求理想人格、美的情怀包括自然美、精神美、艺术美,在批判关怀知识阶层文化人格中心意为出来”。龙去八人中惟有其文集为自选,也许这更能反映作为“八大家”之作品的特质。
6、生命的旅途中,许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许多事看着、看着,就淡了;许多梦做着、做着,就断了;许多泪流着、流着,就干了。
7、白杨唱道:情愿思念,在心中堆成一座山,不愿你看见,此刻我疲惫的容颜。
8、也许我只有在下雨的时候才比较清醒,其他时候都比较糊涂。下雨的时候最容易让人产生思念,思念那些深爱我的人和我深爱的人,思念,思念,还是思念,直至思念如雨……
9、第二部分以四十八堂课串联起中华文化从鸿蒙阶段到五四运动的发展脉络,余秋雨先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跃动着思辨的精华,也是对历史文化的重新选择和发现。走进北大,跟随余秋雨,开始激荡人心的中华文化之旅。
10、记录了余秋雨先生在2000年穿越数万公里考察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的经历。车轮紧贴地面,一公里一公里的碾过去,完全不知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幕幕惊心动魄真实的故事。
11、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把并不存在的文明前提当作存在。文明的伤心处,不在于与蒙昧和野蛮的搏斗中伤痕累累,而在于蒙昧和野蛮错看成文明。
12、人格尊严的表现不仅仅是强硬。强硬只是人格的外层警卫。到了内层,人格的天地是清风明月,柔枝涟漪,细步款款,浅笑连连。
13、有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是靠社会关系、机遇、方向的正确选择等等,我认为都是次要的。我觉得,很多时候是一个人偶然看到的几本书,从这些书里面的某些地方获得了力量,从而把他拉出了平庸。只要跨过山坡,人生就不一样了。
14、日子,在岁月的年轮中渐次厚重,那些天真的、跃动的、抑或沉思的灵魂,在繁华与喧嚣中,被刻上深深浅浅、或浓或淡的印痕。
15、爱是平等的,可以付出更多,也可以爱他更多,但决不是妥协、将就、容忍。
16、给生命一个微笑的理由吧,别让自己的心承载太多的负重;给自己一个取暖的方式吧,以风的执念求索,以莲的姿态恬淡,盈一抹微笑,将岁月打磨成人生枝头最美的风景。
17、盈一抹领悟,收藏点点滴滴的快乐,经年流转,透过指尖的温度,期许岁月静好,这一路走来,你会发现,生活于我们,温暖,一直是一种牵引,不是吗?于生活的海洋中踏浪,云帆尽头,轻回眸,处处是别有洞天,云淡风轻。
18、炊烟起了,我在门口等你。夕阳下了,我在山边等你。叶子黄了,我在树下等你。月儿弯了,我在十五等你。细雨来了,我在伞下等你。流水冻了,我在河畔等你。生命累了,我在天堂等你。我们老了,我在来生等你。能厮守到老的,不只是爱情,还有责任和习惯。
19、作者直接授权定稿合集版,历时数年,逐字修订!余秋雨学术生涯的起点,通论十三个文化大国的戏剧史!一经推出便轰动全国,屡获国家级大奖,至今仍没有一部书能取代它的地位!始终是广大读者自学考研、影视编剧、小说创作、艺术欣赏的必读之书!
20、《周易》的主旨究竟是什么?卦爻辞中隐藏着怎样的认知方法与生存哲学?对《周易》具有提纲挈领意义的系辞应该如何解读?历代圣哲孔子、朱熹、王夫之等人如何理解《周易》?余秋雨以散文、书法为杖,带你攀援《周易》这座遥远神秘的高山,领略不一样的古典风景。
21、其实,不是不深情,是曾经情太深;不是不懂爱,是爱过知酒浓。
22、本书是余秋雨亲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五大文明发源地和主要宗教发祥地的记录,他直面穿越千年的人类文化,以冷静疏朗的笔触描绘古老文明的昨日与今朝,辉煌与衰落。此次行程跨越亚、欧、非三大洲,他与陈鲁豫、许戈辉、吴小莉、曾瀞漪等一行人走过希腊、埃及、以色列、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众多异域国度,终回归中华故土,虔诚寻访雪域高原和中原古都,倾听历史亘古悠远的声音。
23、在我的生活里,好像没有特别喜欢的东西,也并不会有特别大的情绪波动。我是一个手凉脚凉的孩子,我喜欢冬天,尽管冬天无论穿多少也手凉脚凉,我还是意无反顾的喜欢冬天,或许那种寒冷会让人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