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穷困时不想节俭也会节俭,富裕时不想奢侈也会奢侈。指环境条件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作风。
2、提倡节俭是孔子一贯的思想,阅读全部《论语》便会产生很强烈的这种感受。《论语·子罕》第三章是这样记载的:
3、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4、邓小平有一条洗脸的毛巾,用了几年仍然完好,而别人同样的毛巾用了一段时间就破破烂烂。人们问他有什么诀窍,他说:“你们洗脸时都是两手用力拧毛巾,毛巾的纤维容易断;我洗脸时用两手挤干毛巾的水,毛巾的纤维不容易挤断,当然耐用!”他的一条成色好点的灰哔叽裤子,一穿就是好多年,裤脚边都磨破了。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他穿着这条裤子参加开幕典礼。身边人员觉得他出席这么庄重的庆典,穿这样的裤子太难看,要给他买几尺布新做一条。他坚定地拒绝说:“共产d人穿衣不是图漂亮好看,而是讲究个干净整洁,破一点没啥子关系!”
5、出处:《宋史·范纯仁传》:“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6、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务维艰。——朱柏庐
7、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当看到身边工作人员进行大扫除时,朱德十分高兴。在表扬的同时,他还不忘告诫大家:“每个人都要锻炼,要能吃苦,有朴素作风。人们都是‘从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旧习气不可能一下子除掉,沾染旧习气也很容易。如果不养成朴素、节约的习惯,生产无论怎样发展,人们的欲望也是难于满足的。”
8、善于选择要点就意味着节约时间,而不得要领的瞎忙,却等于乱放空炮。--培根
9、 朱德说到做到。他的孙子、外孙们所穿的鞋,通常都是从军队后勤部门买来的战士们上缴的旧鞋,衣服总是大孩子穿了再留给小一些的穿。朱德经常告诫孩子们:衣服的主要作用是御寒,只要穿上暖和、干净,就是好衣服。
10、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d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11、老家院子门前有一块空地,妈妈整天闲不着,就把这块空地开垦成了一块小菜园,一年四季菜园里长的蔬菜吃不完。每次回家,妈妈总是把青菜收拾的干干净净,码的整整齐齐,让我们兄妹带回去。她说:“这青菜没打农药,你们只管放心吃,吃完了就回来拿,常年供应着你们吃菜。”事后细想,妈妈年年不辞劳苦的种着菜园,为的是盼着我们常回去和她聊聊天,说说话。她常说:“干工作要勤快,要对得起发的工资,要和同事搞好关系,不能闹矛盾。”我常常打趣她说:“闺女随母,有你这样的妈妈,我怎能会差。”妈妈听后,总是会开心的大笑。是的,妈妈就是这样用言传身教告诉我们做人要善良、感恩,要勤俭节约。
12、真理是我们所有财产中最有价值的,所以让我们节约吧。谚语
13、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14、 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
15、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
16、有年关中地区闹饥荒,隋文帝派左右亲信出宫察看民情。亲信给他带回百姓吃的杂糠豆屑,文帝看过之后泪流满面,从此不吃酒肉将近一年。即使是平时御膳,文帝也只吃一道荤菜,后宫嫔妃的衣服都是多次缝补才换新。“开皇之治”时期,隋朝经济在历经三百年战乱疮痍基础上的迅速恢复,和文帝的勤俭为政密不可分。
1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18、勤俭治家,节约光荣。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首古诗道出了几千年文明的节约良风。勤俭节约不仅仅是安家之理,也是治国之道。小处不省钱袋空。不精打细算,花钱如流水,哪来的富有和幸福。纣王酒池肉林,荒淫奢侈。失了民心,丢了江山。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19、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哈萨克族
20、奢俭之节,必视世之丰约。--先秦《三国志魏书己凯传》
21、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着
2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劝农业,无夺其时。
23、舒适的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完全感觉不到乐趣,而变成了人的真正的需要。--卢梭
24、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长期担任d和国家领导人,却依然保持着俭朴的作风。难得的两身比较好的外衣,也只是参加重要国事活动或外出时才穿,一回到家里,就换上旧衣服。他在家里穿的衣服,已经洗得发白,领口和袖口都打了补丁。有的衣服实在太破,不能再补,朱德还舍不得扔掉,就让人把两件拼接成一件。
25、Dontsave,goldenbotheside.
2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的名人名言有哪些水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请节约。
2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28、赵匡胤的节俭风俗,影响了后面的几代人,在民间也存有简朴的生活作风,这些都为大宋的稳定奠定了基础,不得不说他的抠门与大方相得益彰,作为一代明君不仅是子孙的造化同样也是大宋百姓的福气。
29、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30、—— 诸葛亮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 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31、——诸葛亮 . 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 诸葛亮 8 . 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
32、真理是我们所有财产中最有价值的,所以让我们节约吧。——谚语
33、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34、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35、如果天下平静无事,到处都是溢美和逢迎,那麽,无耻、欺诈和愚昧更将有滋长的余地了;没有人再揭发,没有人再说苛酷的真话!别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