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释义:治理一个千乘之国,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的名言名句全部)。
5、⊙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6、·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7、·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的名言名句全部)。
8、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孔丘
9、⊙ 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10、 以诚待人、言而有信;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1、⊙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2、⊙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
14、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孔子《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1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语录
17、·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8、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19、解释:君子心胸坦荡故待人接物犹如行走在平坦大道上,安祥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患失,故常怀忧虑之心。
20、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22、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而不越矩;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物质的东西越多,人越容易迷惑;知天命(知命、知理、知言)就是内心有一种力量去对抗外界;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
23、1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2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2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
26、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孔子《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2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放于利而行,多怨。
28、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只是想要速度,却往往达不到目的地。急功近利,往往会出差错,反而适得其反。
29、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孔子
3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1、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32、⊙ 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33、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34、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
36、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7、(释义)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一个人有几句正确言论就推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言论。”
38、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39、(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40、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1、(释义)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上立身处世站稳脚跟,四十岁上学识多起来遇事不致迷惑,五十岁上知道了上天赋予我的使命,六十岁上对听到的言论能辨别真假是非,七十岁上怎么想就能怎么做,而不会越出规矩。”
4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43、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孔子《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44、解释: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45、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4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47、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为政》。通晓就是通晓,不懂得就是不懂得,这便是智慧。不懂装懂就是无知,学到的知识越多,越应当学会虚怀若谷。
48、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