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乞儿煮粥------唔等熟(形容人心急,来不及等待。)
2、甲骨文是盛行于殷商时代的刻在甲骨上的一种古老的文字,是清朝学者王懿荣发现的。
3、炉子翻身------------倒楣。(倒煤)。(含有谐音字的歇后语)。
4、(3)会意法是要求猜谜的人根据谜面的意思去展开联想。比如:“傍晚的太阳”猜一个字。傍晚的太阳就是太阳落到西面了,谜底就是“晒”。
5、“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6、(比喻某件事情没有得到回答,或没有落到实处j
7、王羲之《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8、皮匠不带锥子--------真行。(针行)。
9、哑仔伸冤------无话可说(引申作想不出该说什么,无言以对。)
10、可以想见,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诗人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诗品·自然篇》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当然,这里说“俯拾即是”,并不是说诗人在取材上就一无选择,信手拈来;这里说“著手成春”,也不是说诗人在握管时就一无安排,信笔所之。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更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11、说起谐音梗,大家一定见怪不怪了,它是一种用读音相近或相同的字词数来代替原本的字词,从而产生意趣的修辞手法。
12、飞机上放鞭炮--想(响)得高带有谐音的歇后语51)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13、青山古寺------烟都冇朕(朕:量词,用于烟、味道等。)
14、猜字谜常用的三种方法:组合法、象形法、会意法。
15、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16、(4)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可以通过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等途径查找有关资料。
17、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18、四两棉花——谈(弹)不上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19、4)老板,钱对你来说真的就那么重要吗?讲了三个多小时了一分钱都不少!
20、老牌临记(临时演员)-----羡慕(善冒)死人
21、饭锅里冒烟——迷(米)糊了含谐音的歇后语篇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22、裱糊匠开糟房(酿酒作坊)——酒少话(画)多
23、南嘸佬畀鬼迷------铃铃都掉埋(比喻人对手克制,使尽浑身解数也无济于事)
24、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25、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26、老公拍扇——凄凉(谐音字为“妻凉”→“凄凉”)
27、长颈鹿脑囟-----突出 (囟,粤音:笋)
28、歇后语:一层布做的夹袄——反正都是理(里)
29、万岁爷流鼻血--------正红。(朕红)。
30、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31、年三十晚出月光------包你冇望(年三十晚不可能有月亮出现,所以保证你看不到月亮,比喻“没有希望”。)
32、酱缸里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33、牵著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34、字谜:说它小,下边大,说它大,上边小。猜一字,答案是:尖
35、属于“用字法”。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