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正有大格局的人,非常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改正自己的错误,升华自己身上,心无旁骛地朝着目标前进。(曾国藩开悟的人最可怕)。
2、李宣倜病重,弥留之际,梅兰芳侍奉床前,全部后事均由梅兰芳亲力亲为,操办妥当。(曾国藩开悟的人最可怕)。
3、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4、秦末时期,有一个名叫吕公的人,家境富裕,因为躲避仇人,举家乔迁至沛县,并设宴款待当地的牛头马面。
5、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透非透、知未知,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6、《黄帝内经》人到中年,本事再大,也要警惕这三种病
7、大彻大悟的人就是一位彻底的平凡的人,正是因为平凡,才使其成为一位神秘莫测的人。平凡的人抛弃了所有不平凡的抱负,完全满足于现状,享受现有的生活,他没有什么想达成,做任何事都没有动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于平凡的人来讲,都是一种享受,他直接进入生活,面对生活,不加分别地生活,他不想知道何谓生活,只会去经验生活,让生活来充满他,他完全和生活同一体。
8、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9、当下的历史节点,全世界的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极大的物质基础,还有超级贪婪的人心等等,基本上属于促成更多的人觉悟的,也就是拥有更加丰富的条件,促使更多的人打开脑袋,解放思想。
10、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11、厚德载物,这句话历来成为志士仁人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
12、曾经以为自由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后来才发现自律者才会有自由。那些自律到极致的人,都拥有了开挂的人生。
13、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14、经历越多,越会发现,一切问题的症结,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15、一个人的经历越多,见识的越多,他的眼界就越广。只有历经坎坷,见过大世面,人才会有一定的格局。
16、参禅靠自己,而念佛则是依靠他力。通过观想与称名阿弥陀佛或观音菩萨,就会得到他们的加持。现在流行的念佛法门就是这种依靠他力的修行方式。
17、古往今来,但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心狠手辣”的人。
18、想减肥,就要懂得控制饮食加运动;想要升职加薪,就要懂得钻研提升加坚持学习,这是个大家熟知的道理,但是真正做到的却寥寥无几,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你不够自律。怎样的生活,才是人们最喜爱的?看看史书上典故,发现困扰人们千年的烦恼,不过是金钱和名利;感悟人生,发现最舒适惬意的状态,莫过于诗酒田园,让心灵放空。
19、由于文公按箕郑的建议,围绕信、义和礼做了三件大事,得以顺利击败曹国、卫国和楚军,为宋国解了围,从而称霸天下。
20、望着这套书,曾国藩不禁垂涎三尺,摸摸口袋,钱已经所剩无几。
21、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名满天下时,李宣倜已沦为“汉奸”,妻离子散,穷困潦倒。
22、管家笑了笑说:“哪有人像你这样的呀?我们卖马怎能把人家看不出的毛病说出来!”
23、不但不是帮你得到幸福的,反而是阻碍你得到幸福的。
24、而参禅却完全不同,参禅的道友会说“佛来佛斩,魔来魔斩”,完全是自力的。念佛的人则完全不同,是要求见佛,仰仗佛菩萨的功德。念佛、观想佛才能得到佛的加持力。两者间的区别大家一定要弄清楚。
25、上面说的,多数是理论性的话语,差不多是那种鸡汤文写法。
26、比如曹操煮酒论英雄,说天下英雄,我曹操算一个,还有一个是谁呢?
27、中国第一善书《了凡四训》:短短12句,改变您的命运!
28、享受物质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珍惜物质,简化生活,丰盈内心;简化欲望,丰盈精神。
29、所谓的笨人一旦开窍,其人生就像开了挂一般。这种人就是经历许多事情之后而大彻大悟的人。这样的人并不占多数,这需要传奇般的经历磨练,甚至需要经历过许多磨难,后才大彻大悟的。
30、《庄子·知北游》篇中有这样一句话:“生也死之徙,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徙,吾又何患?”
31、人的眼睛所能够看到光的波长的波段其实很少,更强或者更弱的光就不能看见了,所以有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的概念。
32、“废物式养老”,正在毁掉大量老年人的养老生活
33、曾国藩刚在翰林院任职时,上司赵楫的父亲进京,下帖子请同事赴宴。
34、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曾国藩在识人上有着很多过人之处,他在识人方面,有四点看人之术,接下来给大家一一分解。
35、人应当戒除贪欲,放弃那些多余的东西、不需要的东西。
36、 理学对曾国藩的另一个影响,就是“卫道”的强烈使命意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曾国藩正是以“卫道”为旗号,与太平天国对抗,把一场军事的战争,变成了一场文化上、价值上的“卫道”的战争。
37、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38、厚德之人,往往学识渊博,性情和蔼慈祥,他们既不攀附权贵,也不欺压弱小,对弱小者心生悲悯,心生济世情怀。
39、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40、这事惹怒了樊燮的好友、湖广总督官文。官文上奏咸丰皇帝,咸丰下令:如情况属实,就地正法!
41、外表上看起来,还是跟原来一样,普普通通,跟普通人一样,看不出什么变化。但他有不一样的地方,什么不一样了?心不一样了。他心里变干净了,变得一尘不染了。他在接触任何外境时,没有分别心、没有妄想、没有执着了,内心如如不动,这就是心无挂碍,恢复自性清净心了。他心里头虽然什么都没有,但是你要问他,无论什么问题,他还都能给你解答。你不问,他心里什么都不想,清净如水,光亮如镜,你一问,他什么都知道,这就是开悟了,这就是智慧。
42、典型的如有半圣之称的曾国藩。现在影视界的明星主角孙红雷,也是属于这样的人。还有华为的任正非,创立华为的原因,竟然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无奈之际才单干创业的。这样的初期看来并不很聪明的人,后来能非常成功,基本都是经历许多事情后大彻大悟的人。
43、在60到80年代,南怀瑾在台湾的国学课演讲可谓是一票难求,无数名人能士都曾亲自登门拜访。
44、慎独是一种道德修养,是一种坦荡胸怀,是至高的修身境界。古语有言:“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45、生活中,有些人把道德抛之脑外,在利益面前不所不用其极,结果因为德行不厚,处事不公,导致家风不正,家族不团结,子女也没教育好,晚年家况凄惨。
46、熟悉清朝历史的人都知道,清朝能侵占大明江山夺取天下,基本都是八旗子弟的功劳,八旗其实就是清朝当时最主要的兵制,也就是“世兵制”。
47、坚持,即意志坚强,坚韧不拔,有耐性,不改变不动摇,始终如一。
48、只要行动起来,前方的一切困难,其实都只是纸老虎。
49、凡成大事者,先要识人和识事,并以才干辅助,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50、左宗棠吓得魂不附体,幸好,他的贵人曾国藩及时出手,救了他一命。
51、实不相瞒我曾经也是这样,直到有一天读了《曾国藩》这本书。高度自律成就了曾国藩,使他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与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并称“四大名臣”,是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有人甚言他是千古第一完人。在曾国藩身上深感自律的重要性。
52、李鸿章在淮军建立之初,曾在选将上拿不定主意,于是带了三个人去拜见恩师曾国藩,让其帮忙看看。曾国藩并没有直接接见三人,而且让李鸿章将三人带于屏风之后。
53、在人生的过程当作,很多人觉得努力很重要,勤奋很重要,天道酬勤,果真如此吗?其实呢,选择比努力更加重要,没有方向感的努力,完全就是瞎干,没有人带动的牛,能够自动自觉去耕田吗?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54、所谓的末世末法末劫,基督再来的各种现象,也许说的就是当下世界的各种乱象和人心的各种堕落吧。
55、所以,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在一起。
56、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57、曾国藩的常诵格言是“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可以说一生谋虑深远、步步谨慎,他所追求的是“花未全开月未圆”的境界,这一点深得易经精髓,因为乾卦“飞龙在天”之后,便是“亢龙有悔”,能够急流勇退,才是大智慧。比如,在他知道他的一个弟弟升官当上了浙江巡抚后,他感觉花好月圆,于是,赶紧奏请将自己两江总督兼钦差大臣的帽子减去一个让给别人,他说,“将来遇有机缘,即便抽身隐退”。因此,当他灭了太平天国,封侯之时,感觉浑身不自在,两年后,奏请解除本兼各职以及所获爵位。
58、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59、在这方面,中西方的智慧倒是不谋而合,融会贯通。
60、曾国藩一向严于律己,还为自己编定了一个自修课程:凡是读书的心得、人情的历练、本身的修养、诗文的创作,莫不分别记录下来。
61、仅此一例,从中即可看出,曾国藩的三省吾身,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符合“冤家宜解不宜结”、“相逢一笑泯恩仇”等的观念。当然,曾国藩的记录还不止如此,他甚至把自己的一些歪念丑事都尽情倾诉于弊端,这一点是绝大多数人做不到的,由此可见,他对自己的确够狠,能够自我刺刀见红、剖析如此深入,真是让现如今很多人在自我批评、自我剖析中汗颜啊。
62、那什么是自律呢?人的一生中,谁都会遇到许多的考验,而人们面对那种未知的事物,他们有的会后退,有的会选择前进。因为没有谁的人生道路是一帆风顺的,你的抉择将会影响到你以后的事业,要知道,对于每个想要成功的人来说,犹豫就是他们最致命的弱点。谁不想成功?虽然机会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有的时候我们就是因为犹豫了一下,有可能这个机会就属于别人了。所以,自律就是“回到当下”,“当时不杂“,学会做减法。不去妄想未来,也不无聊地纠结过去,规规矩矩地把当下的事情做好!
63、咸丰元年(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事。咸丰帝诏群臣言得失,曾国藩进言“今日急务,首在用人”,又推荐李棠阶、吴廷栋、王庆云、严正基、江忠源五人。
64、而不开悟的人则相反,他们无意识中相信自己的任何想法是真的,简直是“任何”。
65、“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66、虽然曾国藩因乘蓝呢轿而被下级官员欺侮,但是他还是坚持乘坐蓝轿。
67、谦虚指不自满,肯接受批评,并虚心向人请教。
68、放眼当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也常被用来自省。
69、曹操左右不定,便问刘备:你觉得应该怎样处置吕布?
70、曾国藩在识人上,堪称伯乐,曾提拔过李鸿章、左宗棠、刘铭传等一批晚清重臣。
71、刘备深知曹操在说自己,却回答:袁绍?吕布?袁术?他有意在回避话题。
72、此后曾国藩念念欲改过自新,他在日记里写:“思从前与小珊有隙,实是一朝之忿,不近人情,即欲登门谢罪“。
73、吕公闯荡江湖多年,见此人相貌非凡,而且为人爽快,因而比较敬重他。后来吕公还将自己貌美如花的女儿吕雏许配给了他。吕夫人很不情愿,对吕公还发了脾气,这不是将姑娘往火炕里推吗?但吕公却不为所动,坚持将女儿嫁给了刘邦。
74、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75、有道德、有原则处世,面对一些是非曲折、鸡毛蒜皮的小事,要懂得放下,心中没有琐事,人生才能通透、洒脱。道为骨:保持道家的傲骨和尊严处世,要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内心的阵地,不忘初衷,面对得失,都能够保持巍然不动。
76、所以,念经的时候莫要错误理解。我在南普陀的时候,一位老教授到南普陀来,看到墙上的《法华经》经文“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就提意见:“墙上的标语写错了。我每天来双合掌,磕头,可不仅仅是单合掌、小低头啊。可怎么还未成佛啊?”这就是秀才念经,笑死老僧。
77、果不其然,第一个人成为了后勤的一把好手,办事精练,勤勤恳恳。第二个人后来因为中饱私囊,被革职查办。第三个人被李鸿章重用,这位可用之才就是淮军将领刘铭传。
78、 一生三变:曾国藩从“儒”到“法”再到“道”的理念变迁
79、对于小人小事,烂人烂事,与他们计较就是浪费生命,白白给自己找气生。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纠缠、不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