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宋陈德武的《水龙吟·西湖怀古》
2、这首诗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抒发了诗人离京南返时的愁绪,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虽已辞官赴天涯,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效忠朝廷与国家的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3、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南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关于爱国的诗句四句)。
4、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5、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
6、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现了清白忠贞、矢志不移的坦荡胸怀。
7、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8、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9、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1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11、古典文学与诗词《100句爱国诗词,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
12、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3、 国既不国,家何能存?——《革命烈士诗抄?杨靖宇诗》
14、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
15、被押解至崖山后,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出示此诗以明志。
16、溪柴烧的小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毡都很暖和,我和猫儿都不愿出门。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1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18、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19、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
20、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21、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22、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23、“诗品出于人品”,只有品德崇高的人,才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诗来。
2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25、赏析: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感之情。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2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27、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8、 爱国如命,见义勇为。——蔡锷《致柏文蔚电》
29、我的心就像那一根磁针,不永远指向南方誓不罢休。
30、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1、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宋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32、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33、出处:(唐)杜甫的《春望》,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34、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屈原《国殇》
35、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清代:秋瑾《对酒》
36、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7、不能在流传千年的史册上留名,我感到羞耻;但一颗丹心始终想消灭胡虏,报效天子。近来,我来到汉水边从军,每天早晨都对着参差耸立的终南山,遥望着布满晶莹似玉般积雪的峰峦。
38、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____徐锡麟《出塞》
39、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革命烈士诗抄?陈辉诗》
40、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林景熙《冬青花》
41、这首诗是龚自珍最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抒发了诗人离京南返时的愁绪,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虽已辞官赴天涯,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效忠朝廷与国家的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42、 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秋瑾
43、译文:多少天,一直在北海随风飘流,如今绕道渡过扬子江头。我的心就像那指南针,不指着南方就不肯罢休。
44、作为唐代革新运动的启蒙者,陈子昂一直强调汉魏风骨。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一扫同类题材的悲切之风,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很能代表陈子昂的文学主张。
45、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46、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____岳飞《满江红·写怀》
47、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写怀》
48、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