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最有代表性的表现形式就是马克思所批判的“意识形态”,按照马克思的概括,“意识形态”的特点就是“特殊的东西当成普遍的东西”并进一步“把普遍的东西当成统治性的东西”,在“意识形态”幻象的支配之下,其他意识形式将被视为“非法”的存在而处于被排斥和压制的地位,它作为无条件的“大前提”,规定了一切思想行为和观念活动的轨迹和方向,很显然,在此状态中,思想自由和思想个性必然遭到窒息。
2、在此意义上,哲学的批判活动为人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和创造开辟空间,实质就是对人们生活实践中“生活规则”丰富性的辩护和捍卫,而对“生活规则”丰富性的辩护,必然同时也是对生活样式和生存意义的丰富性的辩护。
3、因此说,古哲人孔子解释了“人类的目的”与“自然的目的”相统就是人类伦理道德价值的最终目的;即“天人合一”的本义,进而代表着中国伦理哲学的诞生。(什么是哲学及其含义)。
4、很明显,亚里士多德写这段话是要说明他的对于当时人来说还很新颖的动物学研究相较于另一些人们公认比较崇高的研究例如天文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他用来论证这一点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尽管对于天体的研究可能更崇高、更可贵,但是由于“感觉可用的证据很稀少”,我们对于它们的知识事实上也是极其稀少的,但是对于植物和动物,我们却可以从中学习和知道很多,而原因仅仅是由于“我们生活在它们中间”,“任何一个愿意承受足够麻烦的人都能够就它们每一种了解许多”。这样,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经验证据、甚至实验对于哲学思考来说便是无比重要的,正是通过经验证据的搜集、对经验证据的分析和思考,我们不仅获得了关于这些具体的经验对象的专门知识,而且甚至获得了更为抽象和一般的形而上学的知识。因为,一个为研究者所公认的事实就是,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目的论的思想、形式和质料的思想以及原因论的思想,所有这些在他的形而上学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的思想,都不仅在他对动物的实际的经验研究中得到了运用,而且反过来也从这一研究中获得了来自经验证据的支持。(什么是哲学及其含义)。
5、哲学其按其词源有“爱智慧”的意思。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6、因为上帝、自由等形而上学的理念无法由理性来证明,所以信仰是有可能的。
7、以上这两种契合,就是我们要“迈入真实世界之前”事先需要检查的“装备”,也就是第三座地标。
8、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想一下自己的思考、行为方式是出于社会所赋予的惯性,还是基于自己的洞察和反思;是来自他人的影响,还是出自本心,只有这样,在这个消费主义横行、独立思考弥足珍贵、哲学思辨逐渐式微的物质社会中,我们才不会太过轻易地迷失方向。
9、第二项契合是“理解的知识”与“操纵的知识”的契合。
10、一方面,它是便捷的,丰富的,开放的,自由的,带给我们全新的美妙的体验;但另一方面,当我们本能的或者不具有思考性的去使用它的时候,它会在便捷中带来轻率;在丰富中会导致另一种贫乏;在开放中可能会固化我们已有的见解,让我们变得封闭,变得有偏见;而在自由当中,我们也会变得放纵,容易失控。
11、中国古哲人说:“生之本,本于阴阳”。这就是在说:道之本之生之谓道之性。也就是说,宇宙本体存在阴阳之性,而且“阴阳之性”内在的阴阳双方的物质世界之“精”存在“阴阳行为原则”之德之势之“气”的精神世界,进而宇宙本体才能生化万物。
12、没有人会觉得自己是坏人,只会觉得别人有问题。因为我们倾向于从意图上评判自己的行为,但是却从行动上评判他人,比如复仇者联盟中的灭霸,灭霸要拯救世界,从他的角度来说,他的意图是好的,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他的行动,一个响指死了很多人。这就造成了我们和他人之间理解的鸿沟。
13、可见,当资本成为一种绝对的、至上的力量并成为人们生活无所逃遁的统治者时,人完全失去了选择和创造自身生活的可能性。而在绝对权力的统治下,人成了没有自由意志的机器,一切都按照事先规定好的规则,在“被决定”的状态下,机械般地思想和行动。
14、——古斯塔夫·缪勒(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哲学系教授)
15、但是,显然,这个成果还是仅仅局限在传统的内省式经验的范围内,它只不过是教我们更注意积累自己的人生经验、更注重对自己的社会生活、内心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而已,却并没有改变既有的哲学思考的方式。但是,既然我们已经通过上面的分析揭示出了哲学与实验的内在的、紧密的逻辑关联,并且将一般的科学实验也纳入到我们的考察范围内,那么,在重新考察哲学思考与经验观察的关系时,参考科学实验的方法来扩展哲学思考中经验运用的方法,无疑就变得非常重要了。这样,恰恰是针对传统上哲学所最经常运用的内省式经验观察的方法,“实验哲学”的提出将对之产生最严重的冲击。它将表明,对个人经验的内省是过于狭隘和简单的一种哲学思考方法,狭隘在于它仅仅限于个人经验,而不包含他人经验,简单在于它的方法和手段比较单始终是个人主观体验式的。像这样的哲学思考方法或许对于一个前现代的社会是适合的,在那里人们的社会生活关系远不像现代社会那样复杂,流动性和变化性也不像现代社会那样快速和多样,从而,一个人单凭自己个人的悠长的人生经验的积累,将这种人生经验转化成为概念思维的语言表达出来,予以逻辑综合和理论升华,就可以成为哲学了。这或许就是所有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它们在过去是这样,在今天也仍然是这样。但是,显然,鉴于现代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和多变,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就远远不适应了,它需要无论是在方法上还是内容上都进行根本地变革。这或许就是当我们把哲学与实验联系在一起时在哲学思考上所将获得的一个更为重要的积极成果。
16、当我们去一个从没去过的地方旅行时,通常需要地图的指引。
17、在此意义上,哲学批判必然具有“解构”和“超越”的精神气质。如果没有对权威性话语和压迫性力量的这种自觉的抗议和否定态度,哲学的批判活动就将失去其灵魂和生命,因此,这是区分真正的哲学批判和以批判为名出现的哲学赝品的试金石。
18、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1928),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心理学家及医学博士,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认为健康的心理是成功人生的主要推力,因而将心理看作是可以帮助个人达成未来目标的有机整体。著有《自卑与超越》、《生活的科学》《理解人性》《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教育》。
19、哲学源自西方的传统,但许多文明在历史上都存在着一些相似的论题。东亚和南亚的哲学被称之为东方哲学,而北非和中东则因为其和欧洲密切的互动,因此常被视为是西方哲学的一部分。
20、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研究的最根本的教训:普通人,只是在做他们的工作,对于他们的同伴没有任何特别的敌意,却能够成为一个可怕的毁灭过程的实施者。此外,甚至当他们的工作的毁灭性的效果变得明显可见,他们被要求实施与道德的基本标准不相容的行为时,很少有人具有必须的勇气才智去拒绝权威。各种反对不服从权威的顾虑在发挥作用,成功地使该人待在他的位置上不动。
21、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原理的意义,它为研究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为划分哲学中的基本派别确定了科学标准,是反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形而上学的锐利武器;它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个根本原则,是引导我们不断更新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现实地变革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强大工具。
22、汇聚性问题的“形状”就像一个漏斗,纵使千头万绪,但始终会归于一个真理。比如制造一个飞行工具,虽然问题非常复杂,但是经历了许多代人的尝试和发展,飞机终于被制造了出来,人类飞上蓝天的愿望实现了。事实上,即便最后发明出来的不是飞机,也会是相似的一种飞行载体,这就是汇聚性问题。
23、认知自己,首先需要摆脱惯性思维,调动注意力在我们正在做的事情,需要我们摆脱计算机运行模式,进入编程员模式。
24、小旭最近频频失眠,心情十分低落,昏昏沉沉的。一开始他以为是生活上的糟糕事让他感到如此沮丧,他身边的亲朋好友也劝他看开点,以为这只是心病,只要宽慰一些,总归能好起来。直到一天,小旭买来安眠药,试图结束自己的生命。很幸运的是,小旭被抢救了过来,医院的大夫在仔细询问和观察了他的病情后,建议他去心理科看看。心理医生几乎很快就确定,小旭患的是抑郁症,并给他开了药。小旭遵照医嘱,按时服药,身体渐渐有了起色,心情也不再抑郁。
25、如前所述,哲学的批判活动没有自己的独立领地,它的工作根源于对统治人的抽象观念和抽象力量的反思,而统治人的抽象观念和抽象力量总是具有历史性的,它在不同历史语境中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和形式,这一点决定了哲学的批判活动也必然具有历史性。
26、福柯对康德颇为微词,这不是本文探讨的对象。但在对哲学的“批判”的理解上,二人都把对“界限”的厘定和反思视为哲学批判的核心。
27、如前所述,抽象观念和抽象力量代表着控制一切的超级话语和终极力量,因而它总是以“唯我独尊”的神圣的、免于批判的形象示人,哲学的批判就是要终结这种虚幻的神圣性,使之从“皇帝”变成“公民”。
28、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包括客观世界(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也包括主观世界(人的思维),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某一具体领域。哲学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特殊规律。哲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具体科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认识和具体方法的指导。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与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就成为了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具体科学为哲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从内容上看,哲学是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探究世界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学问。
29、后现代主义把哲学定义为创造概念的学术。哲学所涉及的研究范畴是其它学科的总和,它给出对世界本质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接受者的世界观。哲学是研究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问。范畴涉及到一门学科的最基本研究对象、概念和内容,哲学具有一般方法论的功能。
30、其实舒马赫所说的哲学地图,代指的就是一个人的心智模式,它决定了我们如何思考、行动和生活。
31、根据这个事件以及其他的一些事件,达玛希奥得出结论:不仅人的知觉、认识和意志行为,而且人的情感也会受到神经和化学药物的控制。
32、后人把之精辟总结为——“哲学乃万学之学”。所有知识都发源于哲学,所有知识都发展于哲学,所有发展出来的知识也都反向统一于哲学。因此,
33、在此意义上,哲学批判对“界限”的厘定,宣告了一切终极真理、最高价值和最后权威的终结,哲学批判具有“反潮流”“反偶像”的鲜明性质。
34、人的思想解放之路没有穷尽之日,人寻求自由和自我解放之路没有终结之时,哲学的批判活动也必然与之相伴始终。不断地追问“此时此地什么是统治着人的抽象观念和抽象力量”,并为人的自由思想和幸福生活“保驾护航”和“开辟道路”,成为哲学批判活动的天职。
35、哲学是元理,科学是原理、方法、事实,元理与原理划分并非绝对,实用依据可以是:元理是需要时刻记着即时可用的元初理论,原理是可以查工具书利用的基础理论。
36、假如你的回答是:“我不想死,是因为我还想到处旅游,享受生活”,“我不想死,是因为我不能让父母伤心”,“我不想死,是因为我还没有谈过恋爱”等等。那么,这些答案就是你现在的人生意义。
37、这时,逻辑帮不了我们的忙,因为逻辑坚持认为,如果一件事为真,那么它的反面就不可能同时为真。逻辑还坚持认为,如果一件事是好的,那就多多益善。
38、生活就是道场,此时正是修炼时,我们所面对的所有的纠结,痛苦,烦恼,都是在不断的拉扯我们,然后试图让我们跳到另外一个层次来看待这些问题,如果你不能够让自己够跃迁一下,我们只能永远和这些问题纠缠在一起。
39、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包括客观世界(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也包括主观世界(人的思维),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某一具体领域。哲学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特殊规律。哲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具体科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认识和具体方法的指导。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与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就成为了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具体科学为哲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从内容上看,哲学是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探究世界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学问。
40、你越是理智地研究它们,这些答案就越是汇聚到一起,所需要的只是投入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研发经费,或者更多的才智。
41、对哲学的主题亦存在许多看法。一些人认为哲学是对问题本身过程的审查;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实质上存在着哲学必须去回答的哲学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