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时,由于没有事先发送表格,学生一边制作表格一边填写,浪费了课堂时间。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时,发现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书中圈画,然后“说”更有效率。(关于老师的故事竹节人)。
2、因为不涉及性命危险,应该打得比较从容,不急不缓。竹节人的武艺高低应该取决于操作者自身的武功水平。书面上写着“搏斗”,但想想,这里的“搏斗”无非就是直挺挺地挥舞着手臂,最多踢几腿,撞几撞,不可能像战场上的那种“抱成一团”“你死我活”“殊死拼杀”。
3、当时,“齐天大圣”是我们班无人不敬佩的英雄。中午放学时,我突发奇想,将红领巾套在我的黑脑袋上,想象自己变成了齐天大圣,斩妖除魔,引来了同学们一阵又一阵的欢笑。不想被那虎视眈眈的班主任发现,大步流星地走过来,宛如一匹气愤满满的巨熊,一把将“凤翅紫金冠”拽走。这下好了,“紫金冠”没了,红领巾也没了。上学时看着别人身上的红领巾,顿时沮丧得要命。于是蹑手蹑脚地来到办公室,希望重新得到没收的红领巾,可一无所获,反而将家长卷了进来。
4、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竹节人已经很少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想不想瞧一瞧竹节人是怎么玩的?
5、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儿,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全班,以至全校。
6、 (1)制作之乐:简单的制作材料加简易的组装方法就等于一个完整的、风靡全班的竹节人,重点引导学生对于“母亲怪我总是弄丢毛笔”、“卖毛笔的老头生意特别好”来体会作者“背着母亲,偷做玩具、偷玩玩具”带来的与众不同的乐趣。
7、2)他们肯定也做了一个决定,下一次在课堂上会怎么样呢?(会好好听讲,下课了再与同学们做竹节人来搏斗)
8、我出示任务二和任务再次提醒大家明确本节课的阅读目的。带着阅读任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课文,将关注内容锁定在做玩具和玩玩具部分;带着阅读任务“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同学们选择跳读课文,将关注内容锁定在没收玩具,老师玩玩具的部分。带着阅读目的去阅读,筛选出相关信息之后,我们就能直入主题。
9、“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10、这个任务没有难度,孩子们只要抓住关键动词“截”“钻”“穿”,并且弄懂长短竹节的功能,就不难做成一个竹节人。在教学中,通过“先”“然后”“接着”这样的词语连贯起来就可以把竹节人的制作过程说清楚。
11、《竹节人》这一课,位于六上第三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中的第一课。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语言风趣幽默,富有童真童趣。
12、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这段话告诉我们阅读这篇课文的什么?——任务
13、统编教材1-6年级(下册)“地毯式”复习表
14、作者写《竹节人》的目的是让读者感受他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一个竹人,一笼蝈蝈带着孩子们步入时光隧道,领略父辈的童年。
15、 (3)高级玩耍之乐:孩子们用各种废弃材料装饰竹节人,给竹节人起上各种响亮的名号和了不起的招式,把竹节人当成在战场上厮杀的战将和使出招式的威力强大体现出来,文字烘托了斗竹节人时紧张而又激烈的场面。
16、唐老师的眼睛像通了电的灯泡,蓦地亮了:“没问题!”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一场“大战”开始了!唐老师扯着线,指挥“齐天小圣”冲向王老师的“张飞”。
17、 如果要突出有趣,在讲整件事的时候,哪些细节要抓住?发挥想象,说详细。
18、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介绍方式?
19、——一篇好的文学作品,它带给我们的收获不只一层,带给我们的快乐也不只一种,植根于读者心灵的成长也不只一节。
20、《竹节人》很善于通过侧面的烘托与传神的细节表现人物情感:
21、现行人教版(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的课题是《竹节人》,作者范锡林,主要写了作者上学时制作竹节人,玩竹节人入迷,玩竹节人被老师抓住的故事情节。
22、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23、另一种廉价的体会的方式就是想象,想象的前提是借助文字转化,因此,需要先对文本有细致的理解。最后,体会情趣还需要玩味文字,才能读出真情。
24、这样的好文章在完成阅读任务之后,我们岂能像倒掉煲汤的骨头一般弃之如敝履呢?竹节人勾起了我们这么多美好的画面。它就像一个按钮,轻轻一按,就触动了孩子们童年的机关。
25、在我急不可耐的等待下,午休时间终于来临了。我悄无声息地趴在桌子上,慢慢地抽出“宝刀”,然后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立刻趴下,我的心砰砰跳着,看老师睡着了,才放心地玩儿了起来。
26、战火不断升级,战争不断白日化,将士的“军服”“兵器”就要不断改进。最令人发笑的就是“弄巧成拙”的打斗了。
27、“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一哄作鸟兽散,回到了座位上。
28、作者写破旧的课桌,一方面是交代玩耍竹节人的主要场地,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竹节人作为玩具带给我们不可或缺的童年乐趣。
29、总结方法:浏览全文(略读)——选择内容——细读分析
30、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中写老师没收竹节人,表现出老师不苟言笑、威严无比的形象。与后文老师玩竹节人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老师温柔赤诚的内心,活泼亲切的形象。
31、我们的单元导读当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跟着我大声地读这句话,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虽然同样一篇文章,我们拿到的任务不一样,我们确实想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办法,来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大家掌握这个方法之后,不但能够完成这个单元后面的一些文章的解读,同时,如果我们今后再遇到其他的文章,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品读呢?这个方法可能会大大地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这样为我们的学习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32、竹节人受到老师的青睐侧面烘托出这个游戏的有趣,表达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竹节人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深化了文章的主旨。扩展资料本文通过对制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
33、那上节课的词语宝宝们你们还能认识他们吗?它们可迫不及待地想要和你们见面啦!第一组词语谁来读一读?你举手的姿势真标准,你来!(嗯,字正腔圆)。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这组词语都是描写制作竹节人的动作词语。
34、统编教材1-6年级(下册)课后 · 小练笔
35、第3~7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描述了制作竹节人的过程,表现了“我们”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与热情,也能体现出“我们”对可以用简单材料制作出这一成果的自得与满意。
36、正值天寒之时,我望着落日的余晖,不禁回想起一件往事,那是我永远无法忘记的一件事……
37、 (2)初级玩耍之乐:体会竹节人静态时宛如“胳膊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健美小伙子,动态时“手舞之、身摆之”宛如活灵活现手舞足蹈的人,引导学生想想画面,体会乐趣。
38、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39、在正式完成任务之前,我们先想一想,你看,三个任务是不同的,等会咱们汇报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汇报呢?汇报的方式是不是也可以有所不同呢?
40、出示本节课阅读任务二: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我请同学们先思考怎样完成这一个任务。“先要找到和故事相关的段落多读几遍,把故事内容理清楚。”王琦抢先说道。“讲故事还要注意讲清楚,讲得生动,要绘声绘色地讲。”李文涛补充道。
41、 根据阅读提示中的三个阅读目标,快速地将课文作“切割”。
42、 阅读的目的不同,品读吸收的收获就不同
43、一有机会,便得意扬扬招呼大伙儿来观摩。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其实,竹节人的动作压根儿不由扯线人做主,那不过是在竹节间的线一紧一松间的胡乱耸动而已,可看上去,却挺像是那么回事。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44、我知道了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45、课文是写竹节人的,为什么要写围观的小伙伴们?
46、 会写“凛、疙”等15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47、了解了这三个任务,也理解了这三个任务,读读前面的导语,还知道了什么?
48、这个自然段我们找到了三个动词,分别是“锯”“钻”“穿”,基本上就是做竹节人的大体了。然后在这段话当中找到了“就成了”三个字,体现了做完竹节人之后的成就感。
49、读古诗·学写作·练书法(第10课-小儿垂钓)
50、与后文老师玩竹节人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老师温柔赤诚的内心,活泼亲切的形象。
51、“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52、统编教材(下册)古诗文公开课(04-06讲)
53、读完了以后肯定有所启发,现在你们打算如何完成组内所选的任务呢?在小组内再讨论讨论,交流交流。
54、对了,应该像张飞,也许像关羽,像像林冲、武孙,都可以。面部表情呢,嗯,应该是严肃吓人、凶神恶煞。
55、是的,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就不同,采取阅读方法也不同,这就是有目的的阅读,是一种阅读的策略,今天我们就用这种阅读策略来完成这三个任务。
56、第4段中“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这个虚词“而”表转折,也就是说,在“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的情况下,但是卖毛笔老头的生意却特别好,暗写出我偷偷而为之的窃喜与得意,表现儿童的顽皮与可爱。
57、商量好了吗?选择任务一的组长举手,选择任务二的,其实任务二也蛮有挑战性的,选择任务三的组长举举手。
58、 (1)阅读相关内容,写一份“花脸”制作指南。(选做)
59、好,同学们,请坐正。我相信通过自己带着任务学习《竹节人》,又通过小组交流,对怎么完成任务一定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现在哪一组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呢?
60、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完成这三个任务,这有三个任务单,请同学们对照任务单上的提示,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开始吧!你在完成阅读任务的时候也要考虑一下用到了哪些阅读方法?
61、还有没有要补充的?(可以介绍给竹节人做武器)
62、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我也凑过来,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
63、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
64、小步前进——三上《习作1猜猜我是谁》教学叙事|彭峰
65、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人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66、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67、翊赫小姑娘这段文字深得我心。从内容上来说,玩“烟卡”是我最不能理解的游戏之看来本文的小作者也和我心有戚戚焉。从语言上来看,也从《竹节人》中汲取了不少营养:风靡全校、尽数夺去、一圈黑脑袋。并且有自己的创造,“电视中的鬼魅一般”让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娇小的身躯发出的声音却铿锵有力”让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前班主任陈老师的画面。平时不怎么张扬的小姑娘,在作文里却有着如此排山倒海的爆发力,令人欣慰。
68、训练学生用“扫读”法读全文,“跳读”法关注不同的阅读内容。并训练学生运用“圈画关键句”“围绕中心说”“突出重点写”等策略完成阅读任务。
69、起初我还以为这是篇说明文,不过是讲述关于竹子的生长一类的内容。待备课时一读,便无比喜欢上了它。“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说的就是我的感觉。若不是作为一名老师,而是一位普通读者,我会更轻松地喜欢上它。
70、作者连用五个短句,五个感叹号,以及后两句的反复,营造出一种热闹、激烈的气氛,表现出同学们玩竹节人的入迷,对竹节人的喜爱之情。
71、做竹节人没有错,玩竹节人也没有错,但是一定要注意在恰当的时间和恰当的地点,我认为文中的老师是一个非常有童心的老师,他可能会对被没收竹节人的同学说什么呢?(老师会对课堂上玩竹节人的同学说:“玩竹节人是可以的,但要选择恰当的时间,不要在课堂上玩)
72、第九课课后习题主要是让学生交流自己是怎样读这篇课文的。
73、竹节人的课文里,作者围绕竹节人写了以下几件事:
74、 《竹节人》所在单元为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属于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这是教材编写上的历史性突破,承袭了前面“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这三个阅读策略单元。单元导语是著名作家杨绛的一则名言:读书好比串门儿一-隐身的串门儿。强调了读书要有一定的目的,由浅入深,慢慢琢磨,必能达到一定的造诣。
75、 那一段时间, 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76、统编教材(下册)古诗文公开课(01-03讲)
77、请同学们浏览课文20-29自然段,思考老师把竹节人没收后,怎么做的?你怎么看待老师的行为?你坐姿最端正,你来说,恩,你把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前因后果都讲出来了,可见你是个有条理的孩子。那你是怎么看待这位老师的,恩,你觉得他有点可爱。请坐,你来说一说,你觉得老师没收玩具却自己在办公室里玩,老师也享受玩“竹节人”乐趣,(板书:乐趣)请坐。是呀老师没收后自己玩竹节人了。小作者也觉得竹节人得到老师的青睐,让他们感到自豪,同时也能感受到与老师志相近、心灵契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真是一位童心未泯的老师,十分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