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那就是人人都可能成为圣人和杰出的人才。
2、解释:语出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辛幼安即辛弃疾。(孔子礼仪名言及解释)。
3、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4、冉有问:“听到可做的事,就去做吗?”孔子说:“是的。”
5、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6、按照拜师礼仪规定,皇太子初入学,拜见老师的程序及要求,与州、县学的拜师礼是一样的。拜师的礼俗反映了对授业解惑的老师的尊敬,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
7、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当中哪一种是其余三种的起源?(D)
8、孔子问礼老子,辞行时,老子对他说:“富贵之人送人以财,仁义之人送人以言,我不富贵,就窃用仁人的名义送你一句话吧:头脑聪慧、洞察一切反而濒临绝境,是因为喜好议论他人的缘故;博洽善辩、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揭发别人丑恶的缘故。做人子女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也不要有自己。”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宽则得众,苛则失人。胸无渣滓自会处世圆明,眼无成见才会学富五车。
9、翻译:既有志于学习和追求真理却又以贫困为耻辱的读书人,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
10、《周礼·春官·肆师》:“凡国之尊敬师长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
11、企业的年会、庆典、商品发布会等大型企业宣传活动:复旦大学出版社年会,全球旅拍年会庆典
12、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释义: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3、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出自《报任安书》。作者司马迁(约前145—约前86),汉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14、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15、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它们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约翰。洛克
16、“礼”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7、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18、然而,“礼仪”就是在这样的一点一滴细节之中,也在这样的对内对外奉行之中。
1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0、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1、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贱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史典》
22、(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进行反省,看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23、(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24、(翻译)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2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26、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关于礼仪的诗句有关礼仪的诗句
27、令人痛心不已的是许多国人对各种失礼行为已经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对种种的“失礼”行为也早已习以为常。
28、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9、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30、子绝四①:毋意②,毋必③,毋固④,毋我⑤。
31、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32、唯宽可以宽人,唯厚可以载物。君子以厚德载物。——《易传》
33、译:孔子说:“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
34、(注释)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主观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成见,不自私自利。
35、解释:润笔,是指拿毛笔泡水这个动作,使用毛笔时通常会先用水泡一泡,把笔毛泡开、泡软,这样毛笔较容易吸收墨汁,写字时会感觉比较圆润。因此,后来“润笔”被泛指为请人家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
3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37、翻译:懂得学业的人不如喜爱学业的人,喜爱学业的人不如以从事学业为快乐的人。
3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
39、(《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40、杜鹃:传说中古代蜀国的国王望帝所化。望帝把帝位传给丛帝,丛帝后来有点腐化堕落,望帝便和民众一起前去劝说丛帝,丛帝以为望帝回来夺取皇位,就紧闭城门,望帝没有办法,但他誓死也要劝丛帝回头,最后化成一只杜鹃进入城里,对着丛帝苦苦哀哀的叫,直到啼出血来死去为止。
41、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释义: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42、陛下是古时对君王的尊称,其中"陛"的意思是:(A)
43、 这种真诚而主动的个体将会表现让人惊讶赞叹的力量,在《孟子》书中有一段话,就是谈到三种勇敢时,最高层次的示范是底下这句话:“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通常我们会因为这句话出于《孟子》而以为那是孟子之语。事实上,那是孟子引述曾子所转述的孔子之语:我若反省自己,发现自己理屈,那么就算面对平凡百姓,我不觉得害怕吗?然后,反省自己,发现自己理直,那么就算面对千人万人,我也向前走去。
44、(注释)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了。
45、《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46、译注:托人问候在其他国家的朋友,向托付的人拜谢两次为其送行。
47、翻译: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48、(释义)上面这段话出自《荀子·修身篇》。荀子认为,修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士、君子,还是圣人,要达到完满的道德境界,必须永不停歇地努力。那些整日游手好闲的人,他的成就就不会超出常人多远了。他用这样的比喻加以阐释:“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
49、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50、(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5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下面由我为大家精心收集的`孔子文明礼仪的名言,欢迎大家借鉴!
52、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摘孔子《论语》
53、在《论语》中,孔子特别推崇这项原则。他在《颜渊篇》中讲“出门如见大宾”,其意思是“出门要像会见宾客一样,要穿着整洁”,其目的是要表示对他人的尊敬。
54、(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55、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孔子说:“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56、翻译: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57、表面上礼仪有无数清规戒律,但其根本目的却在于使世界成为一个充满生活乐趣的地方,使人变得平易近人。——米莉。波斯特
58、一生二生三生万物。 出自《老子·第四十二章》。《老子》又称《道德经》《老子五千文》,为道家主要经典。相传为春秋末期老聃(dān)所著。
59、1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出自李白《早发白帝城》。白帝城,古城名,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上。
60、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但她却是最珍贵的事情。
6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释义: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62、解释: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谓接近或刚满一尺。形容距离近。也指微小,仿佛对方就在眼前。
63、(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64、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65、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论语》——释义: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66、史学大师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一书中所言,“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