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活》深刻揭示了沙皇俄国的社会现实,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人民的苦难,它被视作一部史诗,一部十九世纪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这是评论家们对《复活》内容与价值的一致评价。
2、为了生计,她给人家当女仆,却摆脱不了男人的纠缠。
3、爱人律己,才能守住底线,不淡薄;才能坚守自持,不沉沦。(托尔斯泰复活)。
4、最后卡秋莎经受不住金钱和漂亮衣服的诱惑,去高级妓院当了妓女。
5、作为陪审员的年轻人目睹了这个姑娘的受审过程,良心发现,决心用行动来补偿自己当年的罪过。于是,年轻人主动找到在法院当检察官的柯尼,想要寻找帮助,并表示自己造成了这个妓女的堕落,现在想通过和她结婚的方式用来赎罪。
6、两个老姑娘看卡秋莎活泼可爱,对她也很照顾,从小教她读书识字,让她做些简单的活计,过得也算安逸无忧。(托尔斯泰复活)。
7、然而,三年的时间足够让一个涉世未深的青年走向堕落。
8、聂赫留朵夫来到监狱,找到玛丝洛娃,表示会为她伸冤,希望能够被宽恕。
9、成长,就来自灵魂的自我救赎,在黑暗中寻回本真的自我。
10、没多久,卡秋莎就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变得心不在焉,做事也不那么勤快,两个老姑娘对她很不满意,就把她辞退了。
11、在这个时候,托尔斯泰越来越关心人们的苦难。他积极参与当时的救灾工作,亲眼目睹了农民和城市贫民的惨状,并在多年的探索和思考中,终于看到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笔者参与了1891-1892年的救灾工作,认识到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农民贫困的根源是地主的土地私有制。
12、这个故事像一颗种子落入托尔斯泰的心田,经过若干年后,经过萌芽逐渐生根,最终形成了《复活》的故事雏形。
13、正如托尔斯泰书中所言:“只有肚子饿的时候,吃东西才有益无害。同样,只有当你有爱心的时候,去同人打交道才会有益无害。”
14、《复活》的结构与描写的基本原则,是尖锐的对比。小说中描写了极其广泛的生活画面:从法院到教堂,从监狱到流放所,从莫斯科到彼得堡,从城市到乡村,从俄罗斯到西伯利亚。
15、走投无路之下,穷困潦倒的她,被妓院老鸨看中,彻底沦落风尘。
16、要像陶渊明那样:“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17、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当时俄土战争的重负,连年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
18、当他看到卡秋莎含泪送别的时候,心中只觉得怅然若失。
19、而面对聂赫留朵夫真诚的帮助与忏悔,卡秋莎也彻底消除了心底的怨恨,并且重新爱上了他。
20、《复活》于2015年在十三号剧院进行了首轮演出,反响热烈,深受好评,同年更是受邀前往圣彼得堡参与俄罗斯“托尔斯泰年”的剧目展演活动,更是虏获俄罗斯观众的一众芳心,颇受肯定。
21、年少的聂赫留朵夫在姑妈家对女仆喀秋莎一见钟情,浪漫多情的贵公子引诱纯真善良的小姑娘,致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
22、小说讲述了纨绔子弟聂赫留朵夫在良心驱使下,为拯救沦落风尘的恋人东奔西跑,在忏悔和觉醒中走向“复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