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气中病灶是人体自愈力本能地进行自我保护和自我调理,说明治疗正在进行。
2、在抖动渐停后,做一次松静呼吸(吸气时意念入諍,呼气时全身放松),然后双膝微曲,两臂自然下垂,嘴微澉张开,开始做左右转肩
3、如急于求成,或追求姿势,或追求频率立即减少,或使腹式呼吸幅度急速增加,必然会产生气急、胸闷、憋气等不舒服感觉。自然两字对哮喘病人尤为重要,往往用力于呼吸,非但不能平喘,相反紧张起来,呼吸更紊乱而发作加重。
4、道家将拍打称为调伤,就是因为它可将旧病调出来化解,佛家将拍打称为打鬼,就是把体内的邪气、病气打出来。很多西医查不出来的病,诊断错误的病或所谓亚健康状况,叶纳后会立竿见影,因为隐藏的病(阴气)被文火吐纳激活的阳气冲击时会出现各种难受,不适症状,此即气冲病灶,我们可由此诊断出已知、未知的病,当然是好事
5、练功中期:吸气时,意守长强,长强穴得气,清气沿督脉上升,气冲百会;呼气时,气沿任脉下降,气沉会阴,一吸一呼一周天,即循小周天。
6、道法术出自老子《道德经》,“以道御术”即以道义来承载智术,悟道比修炼法术更高一筹。“术”要符合“法”,“法”要基于“道”,道法术三者兼备才能做出最好的策略。
7、中医认为这个先天一气是无法补充的,耗完了,人就要死了。而道家则认为,通过返虚,是可以与先天一气沟通,并采之入体以补充体内的先天一气的。这样就可以延长生命。用体外的元气采炼,充实人体亏空的精气。可以让人回到童体无漏的盈满状态。
8、理解了气冲病灶的本质,就理解了病的本质,就知道病和气冲病灶都是自愈力在本能地关爱、保护、调节身体由此可见,人无论对病还是气冲病灶都应该心怀感恩。
9、 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器官和泌尿器官的功能。胃肠功能的好坏对身体是否健康的影响极大。回春功三节的动作,使得肠胃以三种不同的方式蠕动,均有利于增强肠胃的消化、吸收和排泄的功能,同时肾和膀胱随着做功而微微颤动,可增强其功能,减少有机盐的沉积,预防肾结石的产生,控制排尿的神经功能也得到调整,故练习回春功会使肠胃和泌尿器官通达舒畅,祛病延年。
10、《太上感应篇》:《太上感应篇》本为道教经典,内容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这里“太上”是指“太上者,道门至尊之称也,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应善恶感动天地,必有报应也。”感应篇”是太上劝人作善之书。《太上感应篇》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此书源出于《抱朴子》,后经宋代李昌龄、郑清之等先贤发扬光大,流通于世,影响深远。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刊印传播者众多,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旨在劝善,简称《感应篇》,作者不详,内容融合了较多的传统民族思想,树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确形象,许多内容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一套完整的道家功法)。
11、此时肺脏藉自己的之弹力向下膨胀,肺的容量增大,则吸入气体增多,人体呼吸量增加。因此,氧气摄入量及碳气排出量远大于寻常,促进血液循环,而使得脏腑得到更多营养。
12、沉肩坠肘是要求习练者,在习练时两肩关节放松下沉,两肘关节及周围肌肉放松,以防止肩关节、肘关节及周围肌肉紧张严重。两肩放松,两肘天然下垂,有利于运达手三阴、手三阳之气。
13、 最佳练功时间:早上起床空腹,排起大小便,喝杯温水后吐纳
14、二是以七返九还、三乘九转的丹道为代表的渐法,此法循序渐进,行之有验,传播较广,是至道修炼的中流,历史上丹道一度成为至道的代名词,使得天下人不知至道修炼还有其他途径。
15、编者按:冬日养生最棘手的就是御寒暖身问题,练习气功,洗脚擦足心无疑是有效的方法,这里推荐卧式和骑马蹲档式两种耐寒暖身功法,以供气功爱好者选用。
16、气穴被喻为先天大道之祖,逐日生气之根。不入先天,气穴发挥不了他的实际意义。它是一个虚无窍。也就是说,从形体上来说,气穴所处的位置,是个空腔,没有骨肉的。但这个东西确实存在,就因它处的位置,有无穷的奥秘。这个窍虽然是虚窍,但它是人与先天一气沟通的关键部位。必须在虚态中,凝神于此,此窍才得开。把气穴比做一道门,那虚态元神内照,才是开门的关键。此窍一开,先天之气即以此窍与人沟通。入体化为元精而冲阳关,才会有活子时之效应。
17、法,是方法、法理,中乘。在自然规则的运行中寻找和总结出来的一种方法。如在中国的地理环境下因为道的运行结果,人类或动物选择坐南朝北的方位建房、打穴、筑巢……就可以得到身体上冬暖夏凉,心理上舒适安逸效果的一种方法。这也是植物、动物和人类千百万年来对自然界最直观的感受做出的总结。
18、现代人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节制,所以有颈椎僵硬、体虚乏力、失眠心烦、腰酸背痛,食欲不振等问题的人很多,这些都可以通过练习八段锦进行改善。
19、《抱朴子·杂应》篇记录过“龙导”、“虎引”、“熊经”、“龟咽”、“燕飞”、“蛇屈”、“鸟伸”、“虎据”、“兔惊”等九种导引术势名称,但未记录具体作法。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导引按摩篇》除记录几种按摩术外,对“狼踞鸱顾”、“五禽戏”等几种导引术势作了具体记载,并绘制过《导引养生图》一卷(已佚)
20、整个过程中注意主要在小腹的收放,时间久了能练出一定小腹抗击打能力
21、自然呼吸,呼吸宜均匀细长,不粗不喘。两目微闭,口唇微合,舌抵上腭。祛除杂念,息心静虑,全身放松,意守丹田。
22、走桩,以八卦桩为基础,在上步功法练成的基础上,走八卦九宫桩。初练时以八卦九宫桩为形探砖走步,先走平砖。依次为横砖、立砖,熟练后再练上桩,选碗口粗细的木桩,埋于地下数尺,桩顶离地面一尺左右。先练站桩,能在桩上站一个时辰后,可练走桩,次练跑桩,行走自如为达标。以后可根据功夫的增长而逐步让桩杆抬高减细,最后能在立竹竿上跑桩,行走如飞,功臻上乘。练功选在寅时效果最佳。走桩身法要求:提膝、提胯、拧腰,提气于中丹,意如身悬,脚插涌泉,形如飞旋,行功时思想要集中,在上步功法的基础上练习簸箩功。初练时,簸箩内放满碎砂石,人站立于簸箩沿上走步,每练数日,即取出一些砂石,随着练功日久,砂石取完。人在簸箩沿上行走如飞则大功告成。随后练苇箔功。即用苇子结席,悬空平张,人在苇箔席上练功,苇箔席不损不坏,人不落地。功成之后可练荷叶功,八卦轻功达到最高境界,可八步登空,轻功大成。拳经云:提气守中丹,身挂悬空间。步法如飞影,登空身不见。另外还有缠身行功、鹞子入林功、燕子抄水功、蜻蜓点水功。现在有很多功法已经失传,这是道门秘传之法,必须有外丹与内丹相合,由师父亲传才可练成。
23、站桩,双脚略宽于肩,双膝微屈,自然站立,自然呼吸.双目轻闭.
24、所以,就开始返观自我,向自身来找这个主体,这个能真正究尽世界的真实自我。这个真实的自我,在道家就叫元神,在佛家,叫真我,真性,法身等。所以,丹道修炼元神,或阳神,佛家禅定去修法身,修真性。一是希望真性永恒,二是希望彻悟自然人生。让人的生命得到身心解放之道。
25、首先,元神不显,无凝神可言。不入先天,气穴没有它的真实意义。说白了,气穴都没有表现出来。怎么能叫凝神入气穴呢?并且以此来解释凝神入气穴的意义,这就不妥了吧?从后面的说起来,你还不懂得玄关的真实意义。
26、总之,八卦掌功法修炼的共同特点是,要在师父的指点下进行练习,服丹以炼内,服外丹助内,以内练外,内外合一。服用丹药要把握火候,要有明师指点。如不服用外丹,则无助于内丹修炼,就无法达到道家八卦上乘功夫。我师父曾给我丹药一副,服完后全身充胀,皮肤发红,内气充足,筋骨作响,此时按要求行功,练完后气力大增,功夫大增。张其发六十五岁生日那天,他从二层楼房顶腾空下翻,身轻如燕,落地无声,令前来贺寿的亲朋好友咋舌称羡。
27、通周天方:红参4克;鹿茸3克、雪莲、西红花、何首乌各30克。
28、踵息,指内呼吸功深,而达于踵。据《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意思是说:古代修道的人,他们睡觉不会做梦,他们醒来不会忧愁,他们吃东西不求厚滋味,他们的呼吸很深很深。有道之人的呼吸,可以由内直接到达脚后跟;平常之人的呼吸,只能够由外到达于咽喉。这是修道人所用的内呼吸,与平常人所用的肺呼吸,决不相同。一般人用深呼吸,炁机最多只能到达丹田;而有道真人的呼吸,却可以直接到达足后跟,可见古代修炼的真人,已经具备很深的修炼功夫。
29、意念下丹田有一轮红日,光芒四射,照亮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驱走病气,全身融汇在一片祥光之中。
30、吐纳也就是吐故纳新,吐纳缓慢柔和,井且配合呼吸、意念,能调理气血,放松精神,吐纳锻炼的是我们的肺,中医认为肺主气,也就是说通过吐纳可以增加我们的气,气足了又可化生血和精,精又化生气血津液,也就是说通过吐纳可以提升我们的生命物质基础气血精津液。
31、一般体弱的朋友经过几次闭气呼吸练习后都是产生内热,常练更能聚成丹田气团.这里值得提醒大家的就是,炼抗寒功法的意念易轻不易重.
32、当身体气血能不够,没有足够的能量将身体内部的废物排出体外时,这些排不出去的垃圾囤积在身体内部组织的间隙,随着堆积垃圾的逐渐增加,人体经络不通,血管硬化狭窄,细胞受损,器官功能下降,疾病产生。
33、内观的书籍,市面上留存极少,此为道家修心法门,有以下作用
34、 是指肌肉组织不正常的扩大,其实大都是由于经络受阻,造成身体的代谢出了问题所致。要做的工作,也是疏通经络,解决淤堵。
35、道学源于东方神州大地,孕育于华夏民族始创期,它的发展主要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古代东方世界,以全息立体的思维模式和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为思想的一套独立而完美的学科。道学分两大部分,其一是以易学系统的象、数、理(河图洛书、八卦、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为核心表达方式的“古科学”,为时空能量的全息变化规律,可运用于任何领域、任何方面上;其二便是修炼,通过自身元精、元气、元神的要素和性命双修的途径,而达到重构人类的身心健康、回归大道家园为目的,是道家高级养生学,可实现“我命由我不由天”,历史上不乏通其而获得高寿和神奇功能的人士。
36、而少人知道,道家修炼重在“至道修炼”。先生明确指出,道家修炼唯一的核心是“至道修炼”。
37、用一张电影票钱,换一套流传千年的道家功法守护自己,这是作为中华子孙的福气啊。
38、应该指出。屏息法对血液循环系统造成的影响较大,耐寒暖身作用较好,但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采用。
39、心斋,“斋”即清心之义,心斋指内心清虚宁静。最早出自《庄子·人间世》:“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意思是说:大道至虚至静,因此人心应当清虚宁静,以合大道。所以中华道家所讲的真正斋法,不是外表吃素谓之斋,乃指内在的心里干净,这也是中华道家修养的高妙义谛之所在。
40、双手由两侧向裆前合左脚跟向右脚跟靠拢,合掌沿任脉上提,举过头顶;同时举踵、深吸气,(图1-20),合掌下引,脚跟徐徐放下,同时绥慢呼气,(图1-21),合掌经上丹田、中丹田继续沿任脉而下,然后两手掌从关元等穴处分开(图1-22)两手掌继续分开于体侧,如立正姿势,然后呼吸平静,恢复自然站立(图1-24)。
41、闭气时,聚于丹田的气沿大周天路线运行一圈,也就是从丹田–涌泉–会阴–百会–劳宫–膻中–丹田运行一次,运气行气时不必意念观想得过分仔细,相反自然点若有若无点更好,气行速度以中快速为主。
42、 使气血经络畅通,有利于祛邪扶正。回春功第三节的动作使躯体作柔性圆形或弧形的运转,而且全身放松,关节经络得到活动,大大有利于气血和经络的畅通,加之第一节吸入新鲜空气的增加,第二节内分泌得到调节,可使身体的健康状况大为改善。按中国传统医学的说法,就是增元气、顺天水,活血化瘀,祛邪扶正。故长练此功的人,都可回复青春,享受体健身康的欢乐。
43、练习的位置最好是不被打扰安静,然后可以面向太阳,背向有开阔的绿植山林。(因为联系时需要面向太阳,也需要背向太阳看开阔的绿植)
44、地盘八卦是抻筋换骨易经之法,以修炼内劲为主。内外合一修炼法,以内修外,以外助内,内外结合,十象合精神意气力,筋骨皮毛肌,缠拧卷放,周身浑圆。手法反正自如,打出寸劲,以盘小圈。
45、吸气,用鼻缓缓吸气新鲜空气,意念自然界的精气清气由鼻孔吸入体内,冲洗全身内外,呼气时,腹部微收,用嘴缓缓呼气,意念体内浊气由嘴呼出.这样重复做九次。
46、也就是说,真正的炼精化气之精,实质是在虚态中,气穴洞开,先天气入体而化生而成的。这被称为勒阳关,调外药。没有气穴这个渠道与先天之气沟通,哪有元精来充实本已亏损的形体?单纯靠守下丹田,是有一定熏炼肾中元精的作用。但这远远满足不了炼精化气所需的元精。而且,元精本先天生成,先天本质即虚,不在虚态做功,哪能炼化先天之精?凝神气穴是先天之功。你得由后天返先天,才能这么下功夫。
47、注:转眼时,不用太快,自然既可以。眼睛动,但是身体或者头部不要跟着转动晃动
48、注:除痛麻酸胀麻痒等反应外,还可能有头晕、头痛、咳嗽、暖气、恶心、呕吐、吐浓痰、流鼻涕、打喝、放屁、拉很臭的屎和很骚的尿等各种反应,其特征都是排毒和排异现象。更严重的气冲病可能会抽筋或晕厥,如同扎针时出现的晕针。这些都是难得的好转反应,说明自愈力正在体内调整、排毒、造药,干万不可把这等好事当坏事,把奖励当惩罚。
49、 吐纳时大汗淋漓却心跳正常、神清气爽,看似动功实则为静功动练,其本质乃内壮功的一个法门。我们说内壮,就是通过各种方法让内脏运动起来,让内脏变得强壮,不再那么柔弱任凭疾病的“欺负”。
50、谈谈洗髓功吐纳(调息)和心脏(调心)的关系
51、行气法,亦称“服气”、“食气”、“炼气”。道教早期修炼方术之一。是指一种以呼吸吐纳为主,而往往辅以导引、按摩的养生内修方法。一般又分外息法和内息法两大类。其重点在以我之心,使我之气,养我之体,攻我之疾,从而延年益寿。道教修炼,重视气对人体的作用,认为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摄生纂录·调气》称“人在气中,气聚即生,气亡则死”。《太平经》称“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故上士修道,先当食气”。葛洪也认为“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气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气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世传行气方法甚多,仅《云笈七签》即载有诸家气法数十种。具体程式不原则大致相同。要求行气时,凝神净虑,专气致柔,呼吸吐纳,做到轻、缓、匀、长、深。轻,呼吸轻细;缓,进出气舒缓;匀,呼吸节拍有致,不时粗时细;长,呼吸之间隔时间长,引气入鼻中而闭之,阴以心数数,30~50乃至1方徐徐吐之;深,闭气时使气渗进腑肺百脉,渗透组织深部。据称炼气既久,可达到鼻无出入之气的最佳境界,如婴儿之在母胎中,名曰“胎息”。行气又辅以导引与按摩。导引,即以力引动肢体,作俯仰屈伸运动,“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按摩,即以摩、捏、推、揉等手法作用于人体之经络穴位,以求筋肉舒展、血脉流通,使行气更见成效。
52、八卦掌是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融拳技与内功为一体,内外兼修,习练时纵横交错,分为四正四偶八个方向,按“周易”八卦图中的卦象来规范拳技,故此取名为“八卦掌”。
53、身体须端正,脊柱勿挺勿曲。肩宜平、腰宜伸、头宜正、坐宜稳,舌抵上腭,闭目垂帘。
54、平时注意气候急剧变化,要及时保暖避风,避免诱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