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颔联写“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看似是用拟人手法写景,写河桥的无情和江树的有意,实则在表达自己不能相送的愧疚与无奈,以及依依惜别之情。
2、读诗三看,一看叙事,弄清离别之因;二看绘景,感受画面和氛围;三注意表达技巧。具体欣赏一首诗时,要养成一句一句读,以及“靠词”读的习惯。
3、同时友人回头看,诗人是如何知道的,并且劝慰友人安心离去,不要再回头。这正是因为诗人一直注视着友人离开的方向,一直默默目送着友人远去。所以这一“看”不只是表现了离去的友人对诗人的不舍,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肝肠寸断。诗人连用两个“一”,把去留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谊表现得淋漓尽致。(送别诗的情感)。
4、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言下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这样写更能深化主题而富于魅力。(送别诗的情感)。
5、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6、送别诗在艺术手法上大多采用直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或是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营造伤离别的氛围。
7、《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8、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9、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10、(参考)最后两句,自己虽不得意,但满怀信心和力量。
11、——虽然已经看不见你,也舍不得收回看你离开的视线。
12、本诗没有特殊的送别背景,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环境,三四句写作者设想对方抵达后的情景,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13、第二步:看是否有送别背景,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作者感情。
14、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传统诗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送别诗抒写离别情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要把这种情感火花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5、读标题,“送别”点名这是作者送别友人时所作。那么什么原因要送杜审言呢?通读全诗,尾联“可惜”两字,知是杜审言被贬官,以至于宋之问要去送别他。
16、首联中的“嗟”字表达了多重情感:自己不能相送的愧疚与无奈;依依惜别之情;对朋友怀才不遇的同情惋惜;对朋友的宽慰。
17、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18、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19、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别友人去边疆时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它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古曲。现代歌手童丽有一张同名音乐专辑《渭城曲》,收录了13首现代歌曲,以古典曲风演绎了诗歌中所描绘的惜别之情。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0、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21、参考:暮春,飞花。思念故乡之情(意对即可)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