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好句摘抄网
菜单
句子大全 伤感句子 唯美句子 爱情句子 美文句子 励志句子 网名大全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简短47句)

来源:句子大全 发布时间:2023-04-03 09:21:14 点击:59次
好句摘抄网 > 句子大全 > >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简短47句)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1、从学术和理论层面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而且特别是指对哲学思考和哲学研究层面的影响。刚才王庆节教授已经提到了,他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从此之后成为了西方哲学称之为整个当代哲学思考思考这个世界到底命运是什么样的,思路发生了转折。这之前整个西方哲学都是只谈到忘记了存在问题,把重大的存在问题变换成为存在者的问题,那么发表之后重新的提出不是简单概念的变化问题,而是本体的问题,形而上学研究上的转折,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改变了整个哲学的研究方向。

2、 在胡塞尔的现象学的基础上才得以反省郎“现成的”和“概念的”方式被否定,“构成的”或“存在相互引发中获得自身的”方式被揭示出来。

3、5月20日这天,世人忙着表白爱情,三位哲学家则齐聚在思南读书会进行了一场对谈。取名为诗、语、思的主题对谈,其对象正是诗意地说着哲学的海德格尔和他的哲学著作《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他不仅是一个旧时代的终结者,同时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先知。90年前,奠定海德格尔哲学地位的著作《SEIN UND ZEIT》得以发表;30年前,其中译本《存在与时间》由陈嘉映和王庆节合译面世。

4、《存在与时间》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1926年写就,翌年出版。它也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不仅影响了此后多种重要哲学流派和重要哲学家,而且在文学批评、社会学、神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多种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5、(1889—1976),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他的代表作为《存在与时间》。

6、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第一部较为系统的美学和哲学著作,其中不仅对希腊的艺术做出来美学的讨论,而且包含自己对于很多哲学问题的思考和对生命意义态度。

7、海德格尔,一反以往的传统,他的存在哲学最后指向的是一个普遍的“生存结构”,乃至于最后把人的生存归结为时间性。这生存结构或时间性,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共相”,一种“普遍之物”。这说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最后指向了存在论而不是克尔凯郭尔式的神学,这是一个很有创新性的做法,并且他成功了。《存在与时间》做的就是这个事。(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8、《存在与时间》毫无疑问是出自二十世纪最重要哲学家的二十世纪最伟大哲学著作。《存在与时间》:从哲学史的角度来看,书一开始就重提“存在”(SeinBeing,或译“是”)问题,所谓久已被遗忘的“巨人之争”(或者泰坦之战)。以此为起点,加上海德格尔在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开设的一系列解释亚里士多德的课程,直接开启了20世纪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复兴。以至于阿伦特那篇著名的为海德格尔80寿辰写的文章中说到,当时德国的大学生都传说,亚里士多德在当代复活了,有一个人能够教会人们思本身,他是黑森林里“隐匿的哲学王”。而当代一位意大利学者曾经颇为认真的说道,如果亚里士多德在20世纪复活,他一定会选择住在黑森林里,和海德格尔一起讨论哲学问题。

9、海德格尔对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这样解释:“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某些别具一格的存在领域曾映入眼帘并在此后主导着问题的提法(笛卡尔的我思、主体、我、精神、人格);但同时,与始终耽搁了存在问题的情况相适应,人们从没有就它们的存在及其存在结构发问。”“就笛卡尔来说,事情还不止限于耽搁了此事因而使(思执,无论其为心智还是精灵)在存在论上陷入全无规定之境。”

10、讲堂直击|海德格尔孙女携书来华:非常遗憾,祖父加入纳粹终生未退

11、阿多诺在该书中反思了以思想(或概念)把握“现实的总体性”这一形而上学幻想。

12、科学立足于对象化之物,最多研究下普遍之物,对于前理论的东西,科学不屑一顾。海德格尔的看法则明明白白地反其道而行之。怎么说呢,这或许有点取巧,但他的确认为哲学应该往起源的方向研究。也就是,哲学家最后应该直捣黄龙,研究存在而不是存在者。最后肯定就要追问到绝对领域。

13、海德格尔说:“求助于自明性确实是一种可疑的方法。”这个结论这以这样解释,自明性是存在的一种属性,在人类尚未了解到存在时就已经将存在作为自己研究的基础,来研究其他事物,这将是一个空中楼阁。因此,在研究人之前,似乎应该先知道存在是什么。

14、生物书告诉我们:无数精子争先恐后,其中只有一颗投入了卵子的怀抱,这就是“我”诞生的原因。有灵性的人,一眼即看出这个答案的贫乏:为什么偏偏是我?明明可以没有我这个人,而我竟然存在着。进一步,世界的存在也成为了问题:明明可以没有这个世界,谁知道大爆炸前是什么样子,谁知道为什么就有了大爆炸?世界却也竟然存在着。可是,对自己,对世界的惊异并不能抹掉一个残酷的事实:我终有一死。世界末日不可怕,可怕的是,世界在我死后依然继续,我却永远与之失联。

15、上海人民出版社中译本《本真性的行话》(译者:谢永康;2021年8月)书封。

16、小学毕业后,海德格尔因家境贫穷,无钱再上学。先跟私人教师学习拉丁文,后由天主教会资助,到离家乡50公里以外的康斯埋茨中学(旧天主教会耶稣会学校)四年级学习。在这里,他受到欧洲传统文化教育(包括古希腊文学、天主教拉丁文献、拉丁文学、德国文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等)。

17、第海德格尔极其深刻地洞察到了时间性和人的存在意义之间的关联,并且从时间性出发对人的生存论分析进行了重新梳理。简单地说,操心结构中的“先行”环节所对应的时间性是未来,“被抛”环节是过去,“沉沦”环节是现在。海德格尔意义上的将来、过去和现在都不是现成的时间分段,而是使得生存得以可能的源始时间性的各环节。现成的时间性和源始的时间性区别何在?时间性问题和本真与非本真的区分之意义问题又有什么联系?现成的时间性是以“现在”为基础的,它是“纯粹的、无始无终的现在序列”。“过去”是曾经存在但已经不在的现在,“将来”是尚未存在但终将到来的现在,只有“现在”本身是实实在在的。因此,时间本身是无始无终的,立足于每一个现在向前后两头望去,过去永远无穷无尽,而将来永远遥遥无期。源始的时间性则不是这种线性的时间之流,而是“出离自身的绽出”。首先,根据操心的结构,人是生存着的,是先行筹划着的,而先行就是先行到某种“将来”的可能性中去,筹划就是面向某种“将来”的筹划。“将来”的时间性和先行的生存性之间的联系究竟何在?人的生存性说的是,人之为人不在于他已经具有的某种现成本质,而在于他如何去是他的“本质”,这一点在海德格尔看来,只有根据如下情况才是可能的:人不是任何一种现成的他自身,他总是面向可能性筹划着自身,并不断让自身来到自身。海德格尔说,将来就是让自身来到自身中的那个“来”。“保持住别具一格的可能性而在这种可能性中让自身来到自身,这就是将来的源始现象”。在这个意义上讲,将来现象是人的生存性的前提。相应的,源始的过去现象,海德格尔又称之为“曾在”,则是人的被抛性的前提。人的被抛性说的是,人总已经不得不处于一定的世界和处境中了。而这种“总已经”却不能在现成的意义上理解为,人曾经是如此这般的,相反要理解为,人是他的如此这般的曾经。曾在和将来是密不可分地纠缠在一起的,从而人才可能是生存性和实际性的统一。本真的生存状态是背负着罪责、先行筹划着的存在,也就是说“此在本真地从将来而是曾在”。 

18、奥斯维辛焚化炉中的囚犯,因为被迫放弃自身的生命而丧失掉任何存在的意义,而幸存者们则只能依照编号来证明自己曾经在集中营存在过,海德格尔所提供的“悲惨的安慰”(“我”因“我”的向死而在而成为本真的“自己”)充其量只能让人沉湎于“最极端的抽象性”的幻想之中,然而终究敌不过一缕青烟或者一个编号。

19、海德格尔在“在周围世界中照面的存在者的存在”一节中,使用了“上手状态”一词,他拿“用具”作为参照物,“用具的整体性一向先于人别用具就被揭示了”。他说:“上手状态乃是在世界内首先揭示的存在者的存在方式,甚至证明上手状态对纯粹在手状态的源始性。”

20、《存在与时间》第46期因为谌洪果老师身体有恙而无法在现场开讲,故以录音方式上传。

21、在海德格尔晚年,德国的《明镜》杂志对他有个采访。摘抄两段如下:

22、(5)时间性:古希腊哲学中的“时间”——尤其在柏拉图处——是“永恒”的。时间是对永恒的模仿,如同现象是对精神的模仿。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与此有些相似,只不过他认为永恒的东西可以存在于经验世界中,而柏拉图认为在经验世界外。

23、具体就文本而言,《存在与时间》的上半部分比较好的解决了近代认识论主体如何认识客体的问题。简而言之,此在作为主体(虽然这种说法并不恰当)本就是处于一种”在-世界-中-存在“的结构,此在本来就是与工具以及一切具体物体在一个世界中共同存在,而这些事物又都是以此在为目的,不管是日用器具还是工厂街道,最后都会被纳入此在的实际生活之中,这种目的论的结构被海德格尔称为“形式指引”。换言之,海德格尔认为,所谓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并不是一个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因为要提出这种问题需要很高程度的理性反思。这一理性反思本身预设了一个前反思的结构,也就是此在的在世生存,恰恰是此在生活在世界之中这个在世生存的现象才是最根本的,现象学哲学的根本活动因此就是要去描述这一生存现象。

24、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猜测海德格尔实际上想要批判托玛斯主义。该主义并非于托玛斯在世时期流行,他的学说在当时甚至是被压制的对象。基督教史上曾颁布过“七七禁令”,禁止一切与亚里士多德主义相关的学说,托玛斯的学说也位列其中。17世纪及以后,托玛斯的学说重新被高扬,19世纪的“进化论”学说流行开来后,托玛斯学说重视自然因素的特点又被人们所重视,当时还出现了“新托玛斯主义”。

25、本质主义追问的是“是什么”(What)的问题,问的是“存在者作为存在者一般地是什么”,指向一个普遍的、本质的先验之物,其解答一般是存在论(ontology)的。

26、诸如此类的实例在《存在与时间》中比比皆是,但是最为根本性的有两点,第海德格尔赋予日常此在的地位和传统基督教对于尘世生活的看法之间的关系。虽然,海德格尔力图化解传统基督教思想在尘世生活和灵魂救赎之间做出的、带着强烈的价值倾向的二元划分,指出并不存在一个外在于人的超验神性来保障这种此岸和彼岸的对立,而人的存在的全部意义,包括他本真的或非本真的存在方式,都只在操心的在世之中。然而,海德格尔还是做出了自己的二元划分,只不过所依循的标准不再是神圣和世俗的对立,而是基于此岸的尘世生活的操心在世的人的生存的本真和非本真。在表面上看来,这是一种无神论和世俗化的反叛,然而这种划分背后的思维方式和圣俗之分的思维方式是连贯一致的,并且,正如我们已经论证的,海德格尔还是把日常的尘世生活定为终究需要被超越的“非本真状态”,而把此在看作在“本质上”并不日常的、孤独的和无所关联的存在。只有在一个上帝面前,无论这个上帝是自觉地摆在明处,还是不自觉地藏在暗处,人才可能如此本真地孤独。

27、在这次纪念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发表90周年的对谈上,曾参与过翻译的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庆节就是三位主谈嘉宾之一。另两位,一位是掌握5门语言,现上海交通大学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的院长高宣扬(文汇讲堂第26期嘉宾),一位是研究东西方比较哲学北京大学教授张祥龙。三位教授都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都做东西方比较研究,对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都有相当的思考。张祥龙教授更是善于从海德格尔来理解儒家。其实,海德格尔本身也对东方文化颇感兴趣,他的思想受到过老庄学派的启发。第二个,三位教授与《存在与时间》的中译本都颇有着联系。在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蔡文菁副教授的主持下,对谈从中译本的翻译问题中徐徐展开。

28、这说的确实是大实话,但总觉得有点不对头。这对应存在者之真理的发生方式。

29、海德格尔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Baden)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Messkirch)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

30、《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阐述了叔本华唯意志主义的哲学观,是叔本华仅仅28岁时的著作,本书对尼采、瓦格纳、托玛斯·曼甚至存在主义的哲学名作都有影响。

31、“托玛斯从事的工作是推导出诸超越性质:存在的某些性质超出存在者的一切可能的关乎实事而可能归类的规定性之外,超出一切modusspecialisentis(存在者的特殊样式)之外,同时却又是无论什么东西都必然具有的。”

32、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中有另一个核心概念,也就是关于对理解的解读。所有的哲学翻译,都翻译成理解,但王庆节回忆当时和另一名译者陈嘉映讨论这个问题。海德格尔讲理解是understanding,首先要从standing讲起,意味着站起来,站出去。这表明海德格尔认为理解是一种认识是不断突破界线,站起来,站出去的过程。但从现代哲学的历史传统来看,知识论首当其冲。所谓知识论也就是关于我这个主体怎么认识我对面的客观世界。这样一个基本的构架构成了科学时代,现代的基本框架。在这一框架下,理解仅仅成为了一个认知问题,而非海德格尔所认识到的存在问题。

33、在主体与客体、概念与非概念物(即无法为概念所统摄的“概念剩余”)的非同一性哲学视域中,阿多诺坚持客体(非概念物)优先性。我们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特别是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章中,反复强调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67页)应该说,这种从“现实的人”出发思考人与历史、人与社会现实关系的观点也是阿多诺对海德格尔生存论、存在论思想进行批判的出发点。

34、海德格尔说:认识行为只是我们同世界发生的很多关系中的一个,它不是我们与世界中的事物所建立的第一个关系,而是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很迟才发生的,并且还是偶尔为之的一种关系;认识是如何同对待事物的不一样态度相关联的?认识由什么构成?

35、读书会结业符合要求(共参加20次以上)者可获得知无知哲学读书会第一期结业证书并参加结业典礼。

36、所以可以看出,存在主义强调个体如何在生存活动中实现自身。在此基础上,对比本质主义的单一化、固化的倾向,存在主义同时强调个体向着未来的开放,既强调个体的丰富多彩的可能性。这也就是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不论是存在主义还是本质主义,其目的都是最后要追问一个超越/先验的东西。

37、根据海德格尔的说法,这是因为许多哲学家混淆了存在者与存在——也就是世界上的具体现象及其前提。海德格尔对存在的研究仍然只是一个碎片,没有超过此在的规定性——也就是人类的生存。

38、《中国哲学史》是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采用了西方哲学的形式来阐述我国哲学思想,是对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哲学史著作,是十大经典哲学书籍排行榜中的第六位。

39、☉追问“存在”,还是追问“存在者”?——从海德格尔的哲学视角梳理西方哲学史

40、于是可以总结,古代哲学中人类的自我来源于更高的宇宙,换言之,人从更为超然的存在中获得了自我。而现象学家们应该会反对这一点,或曰他们并不讨论那超然的一层究竟是什么。

41、海德格尔认为只有“我”是这种“在者”,只有“我”是在成什么样都还不清楚的时候它的“在”已经恬然澄明了。因此,他认为“我”就是“在”,“在”就是“我”。海德格尔认为:“我”的“在”就是每个人的整个世界。(这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有本质的不同)

42、总的来说,所有学科研究的东西大概可以被分为这几层:

43、王庆节在对谈中举到的第一个例子是关于对于“存在”与“时间”两个概念的理解,这也恰是《一些重要译名的讨论》一文的第一节,同样也是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开篇的重要内容。海德格尔一上来就提出说“当你们用到‘是’或是‘存在’这样的词,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不过虽然我们也曾以为自己是懂得多,现在却感到困惑不安。”海德格尔指出,我们现在仍然没有对“是”或者“存在着”究竟意味着什么的答案。并且他开卷明义,全书的意图在于对“存在”与“时间”的意义进行重新领悟。但这就给翻译带来了问题。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无论存在这个概念还是时间这个概念都不是一个新概念,但是海德格尔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存在这个概念,在翻译《存在与时间》的过程中,有很多学者提出异议,应该翻做“是与时”。

44、《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创作的散文诗体哲学著作,通过“超人”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宣讲未来世界的启示,在世界哲学史和诗歌史上均占有独特的不朽的地位,是十大经典哲学书籍排行榜中的第九位。

45、海德格尔认为只有“我”是这种“在者”,只有“我”是在成什么样都还不清楚的时候它的“在”已经恬然澄明了。因此,他认为“我”就是“在”,“在”就是“我”。往下,海德格尔就谈论“我”的“在”就是世界。

46、至此我们可以理解,海德格尔在什么意义上区分本真的存在和非本真的存在,并且何以这种区分是不含有任何道德含义的。人的本质在于实际性和生存性的统并且人总是以要么本真,要么非本真的方式去实现这个统一的。无论是本真的存在方式,还是非本真的存在方式,都是人独特的、源始的存在方式,无论人处于本真状态中,还是像他首先和通常的那样处于非本真状态中,总之他都不是某种现成的存在者。我们已经说过,操心现象是理解人的所有生存论环节的基础。生存性必须在操心的基础上加以理解,正因为人本质上是操心的存在,“先行”是操心结构的重要环节,他才可能向死而行,才可能筹划自身,进而他才可能或本真地“先行进入向死而存的筹划”,或非本真地逃避这种筹划而沉沦;实际性必须在操心的基础上加以理解,正是基于操心固有的“已经在世界中的”环节,正是因为人总是有世界的人而非“无世界”的主体,人才有他的被抛和罪责,进而才可能或本真地直面他的被抛性和罪责,或非本真地无视良知。总之,本真和非本真的区分唯有基于操心的结构整体才是可以理解的,而本真和非本真之所以不具有任何善恶两别的伦理学意义,其根源正是在于它们都根植于同一个操心。理解了海德格尔划分本真状态和非本真状态的意义,以及他何以能够否认这个区分有任何道德含义,接下来我们要问的是:即使承认这个区分没有任何道德含义,然而是否可以由此推断,它没有反映出任何意义上的价值取舍?首先,有必要在更为广义的层面上理解这里说的“价值取舍”。虽然伦理学的根本问题是价值,但是价值并非只有伦理意义,一种价值取舍所取的不一定就是伦理上善的和道德的,所舍的也不一定就是恶的和不道德的,毋宁说伦理道德在更深处奠基于根本性的价值取舍。进一步讲,价值取舍不仅仅是在善恶之外或之前规定着善恶的,它不仅事关“善”的世界,而且还是“真”和“美”的源头。一个文明所追求的“至善”,对她而言的“真实”,她心目中的“绝美”,无不奠基于那个根源性的价值取舍。她在源头处的取舍决定了,她将选择什么东西为善,认为什么东西为真,接受什么东西为美。从这个意义上讲,纵使海德格尔不遗余力地强调其现象学的、“面向事情本身”的中立性,他也逃不出某些根本性的取舍和倾向。这些取舍和倾向决定了,他的现象学将把何种人类生存经验作为不证自明的“现象”,他会赋予这种生存经验以怎样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他能够为处于这种生存经验中的人们指出什么样的出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就是他的被抛性。而我们要追问的,就是在本真和非本真的区分这一问题上面,被抛的海德格尔如何被抛。

上一篇:泰戈尔的诗简短(简短22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句子大全

  • 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简短51句)
  • 海德格尔与纳粹(简短105句)
  • 朝与暮匪我思存完结(简短72句)
  • 匪我思存的小说(简短38句)
  • 去芜存菁(简短54句)
  • 萨特存在主义代表作(简短29句)
  • 叔本华爱情是不存在的(简短76句)
  • 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简短36句)
  • 泰坦尼克号真实历史幸存者(简短61句)
  • 海德格尔哲学(简短37句)
  • 关于友谊长存的名言(简短40句)
  • 愿友谊长存的唯美诗词(简短14句)
  • 友谊长存的短句朋友圈(简短92句)
  • 句子大全相关栏目

    推荐句子大全

  • 清明节的寓意和象征(简短40句)
  • 尽力而为造句(简短32句)
  • 影视剧经典搞笑幽默台词(简短13句)
  • 100个顶级思维小故事(简短26句)
  • 巴尔扎克是哪国的(简短37句)
  • 人声鼎沸造句子10字(简短60句)
  • 哲理深刻的2字词语(简短58句)
  • 巴菲特投资语录103条(简短121句)
  • 最新句子大全

  •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简短47句)
  • 泰戈尔的诗简短(简短22句)
  • 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简短51句)
  • 天高地阔造句(简短10句)
  • 海伦凯勒简介30字(简短28句)
  • 举一反三(简短82句)
  • 怅然(简短35句)
  • 为运动员加油的句子100字(简短42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