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3、明·于谦: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4、(示例):余深有味其言,~之说,今人以为常谈,不悟其所重者,乃在保持道德,而非政治经济之云云。
5、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6、ABAB:通红通红鲜红鲜红碧绿碧绿雪白雪白研究研究
7、 忧国忧民: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8、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9、 济世爱民:指具有治理国家,经世济民的才能。
10、(出自):《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解释:在天下人担忧之前担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12、震惊!广德一90后亲生父亲为打赏女主播,竟将自己闺女给卖了
13、纪念诸葛亮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八阵图》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杜甫《武侯庙》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白居易《咏史》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李商隐《筹笔驿》已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诸葛亮庙的对联
1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爱国。
15、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代陆游《夜泊水村》解释:为了拯救国难报效国家,“我”甘愿死一万次,却无奈两边的鬓发已斑白不能再转为青黑之色。
16、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17、 四是中国古代的爱国主义往往与忠君思想联系在一起。忠君必然爱国,爱国一定忠君,忠君与爱国密不可分,“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三纲”之一是君为臣纲,忠君爱国成为古代爱国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
18、《人民日报》开列书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著作50本
19、(出自):《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20、(示例):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四字。
21、⑵形容地震之后的惨状的成语:满目疮痍、一片狼藉、残垣断壁、哀鸿遍野
22、(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爆竹一声除旧岁梅花数点接新春;雪里江山美花间岁月新
23、王实甫《西厢记》:“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24、(和风细雨)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
25、⑴、用来形容地震景象的成语:山崩地裂、地动山摇、摧枯拉朽、排山倒海
26、形容勤奋学习的成语:发愤忘食 手不释卷孜孜不倦 凿壁偷光不耻下问 废寝忘食 悬梁刺股
27、形容名气大的成语:举世闻名无人不晓妇孺皆知远近闻名 名扬四海 家喻户晓 大名鼎鼎 饮誉天下
2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29、关于爱国的成语:精忠报国 以身许国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保国安民尽忠报国 爱国如家为国捐躯碧血丹心 忧国忧民
30、(单选)下列历史事件或成语中,与诸葛亮无关的是()。
31、这一季,秋,清浅,安静。清了纸笺上的墨印,浅了岁月留下的痕迹,安静地倚在时光深处,看花开叶落,流年转换。
3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字聿》)
33、(万古长春)万古:千年万代,永远。永远像春天一样,草木翠绿,生机勃勃。比喻人的精神永远像春天一样毫不衰退或祝愿好事长存。亦作“万古长青”“万古常青”“万古常新。
34、明·刘基《大堤曲》:“春去秋来年复年,生歌死哭长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