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篇名为《穿裤子的云》、创作于1915年结束的长诗,是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代表作,同时取名自第一乐章,也就是“打倒你们的爱情”。此诗是诗人题献给自己的缪斯的,也就是诗人为此用一颗子弹穿透自己心脏而留下遗迷的女人——莉莉。
2、 马雅可夫斯基1916年的素描中所画的莉莉
3、1,意大利诗人夸西莫多:作品是诗歌《消逝的笛音》,他于195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4、1,波德莱尔:他于1857年发表的《恶之花》,是象征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成为法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件令人瞩目的大事.
5、从上世纪初开始,社会革命风起云涌,诗歌领域却没有出现更多的回响,甚至有意回转身姿,沉醉于为艺术而艺术的形式主义,好像只有背离现实,面对虚无与幻觉,才能达到形式上的精彩绝伦。不可否认,投身虚幻与自我的诗歌创作,也达到过语言表现的高度,但却难以掩饰内容上与生俱来的苍白虚弱。而有的将自我放开,将表现的触须延伸至现实世界的诗歌,由于缺少表现世界真实性的途径,容易成为社会环境的外在图解,最后不再被人提及。但是依然不乏许多杰出的诗人,他们在表现现实世界的创作中脱颖而出,他们的作品成为一个时代诗歌精神的标志。比如葡萄牙诗人佩索阿,在上世纪前半叶就开始用“异名”的方式写作,目的就是为了摆脱单调孤独的自我,试图进入不同的他者,体验不同处境中人类的境况,他的诗歌因此不同凡响。比如智利的革命诗人聂鲁达,他的作品歌咏的是土地、革命与爱情,它们放射的光辉无法忽视。
6、显然,马雅可夫斯基写诗的目的就是在于让痉挛的痛苦的大街说出话来,叫喊起来,所以他的诗歌的音量才如此洪亮。后来当一度很亲密的朋友帕斯捷尔纳克和自己发生分歧时,马雅可夫斯基说的话也是意味深长的:“你喜欢的是天空中的闪电,而我喜欢电熨斗中的闪电。”也就是说,从1912年马雅可夫斯基以粗犷有力的形象登上诗坛的那一刻起,未来主义立足于创新立足于词语解放的诗学观念就一直在影响着他的写作,就算他在革命后政治上变得更激进,耗费很多精力去写作所谓那些“社会订货”的诗歌,在背后起作用的依然是未来主义诗学观念,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当许多诗人一旦涉入通常非诗的社会性题材就显得平庸不堪(当然也是因为他们原本就很平庸),而马雅可夫斯基依然可以使自己这类诗作保持在相当的水准上(不是全部,但已经难能可贵)。
7、新小说派“新小说”是20世纪50年代中叶出现在法国文坛的一个新的文学流派,他们的文艺观和写作方法迥然不同于巴尔扎克以来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具有“反小说”的倾向,是二战后最具革命性的文学流派,在理论和创作两方面都有建树,当时公认为属于“新小说”派的作家有:阿兰·罗伯—戈里耶、娜塔莉娅·萨洛特、米歇尔·布托尔、克洛德·西蒙、克洛德·奥利尔及玛格丽特·杜拉丝等等.
8、他与 莉丽·布里克 的爱情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段奇缘佳话。
9、1956年萨洛特发表了她的著名论文《怀疑的时代》,被视为“新小说”派的宣言.罗伯—戈里耶在1956年和1958年也发表了《未来小说的道路》、《自然、人道主义、悲剧》等论文,更明确阐述了新小说派的文艺观点.
10、他跟随父母的工作变动来到了莫斯科,至此小小年纪的马雅可夫斯基便跳入了革命洪流中发酵成长,不到15岁就传奇的加入了共产d。
11、本内容系经济观察报独家原创,经济观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12、柴可夫斯基一生写过10部歌剧,最有影响的是《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这二部歌剧是柴可夫斯基里程碑式的歌剧创作,俄罗斯歌剧不可或缺的代表之一。柴可夫斯基这二部经典歌剧创作,标志着俄罗斯音乐创作的黄金时代,以及俄罗斯歌剧的独特地位。
13、伍尔芙《海浪》的语言,就和意象派诗歌非常相似,乔伊斯《尤利西斯》第十一章“海妖”,运用了巴哈赋格曲的结构.
14、北俄罗斯的苦寒广袤无垠,南俄罗斯的奇特秀丽,汹涌澎湃的伏尔加河、静静的顿河、碧绿如海的无际草原、万峰刺云的高山等等雄奇的自然景观深刻地影响了俄罗斯文学。
15、(12)汪剑钊著:《中俄文字之交》第216页。
16、它们都有认知价值,但学科著作诉诸读者以事实与理智,鉴赏者侧重于科学真实和实用功能的评价;而文学作品诉诸读者以感情和想象,鉴赏者侧重于艺术真实和审美创造的判断。
17、⑦存在主义:产生于30年代的法国,日渐流行于欧美。总体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代表性作品有萨特的《恶心》,加缪的《局外人》等。
18、5本特·扬费尔德:《生命是赌注:马雅可夫斯基的革命与爱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第331页。
19、在马雅可夫斯基的作品里,高度的艺术技巧与高度的政治内容是完整的结合着的,他与整个苏维埃密不可分,他始终是举着一面大旗,走在苏维埃社会一切生活的前面。(6)
20、13转引自本特·扬费尔德:《生命是赌注:马雅可夫斯基的革命与爱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第188页。
21、马雅可夫斯基不止热衷于俄国的革命,他在致力于本国革命的热潮思想同时,也曾出国宣扬共产主义,对此他极度关心中国的革命。在上世纪20年代,他相继写下三首“中国题材”的诗作。在《致中国的照会》中他写道
22、如今到了1915年,马雅可夫斯基已被认为是一个前途无量的诗人,但声望尚未找上门来。他为数不多的几首诗刊登在各种报纸和鲜为人知的未来主义刊物上,当1913年秋天在彼得堡上演剧本《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时,莉莉和奥西普还住在莫斯科。事实上,当时他主要还是靠搞各种未来主义式的乱子和风波而闻名诗坛。
23、魔幻现实主义主要代表作品有:危地马拉M.A.阿斯图里亚斯的里亚斯的《玉米人》、古巴作家A.卡彭铁尔的《这个世界的王国》、墨西哥作家J.J.鲁尔福的《彼得罗·巴拉莫》、秘鲁作家J.M.阿格达斯的《深沉的河流》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用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生活.在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笔下,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与传统现实主义定义中的“现实”,有着根本的区别.
24、彼得大帝的气吞万里的万丈豪情、志统世界的狂热野心、博学多才的个人学养、多情善感的浪漫、身先士卒斩将夺旗的神?给予俄罗斯整个民族的性格极大的影响,加上人类历史上无出其右的女皇卡列琳娜的令人惊叹的锦上添花的渗透,俄罗斯民族那种观世界之大,舍我其谁的性格更是张扬。这些无疑浸润了俄罗斯文学。
25、一百年后,时间和冷冻让这个坏蛋头脑里的小臭虫烂掉了,而当年和他一起被冻住的身边的那只臭虫却活了起来……
26、其实,在诗歌创作的这个方向上,走得最远最彻底也最轰轰烈烈的,无疑是苏联未来主义代表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与其他追逐形式主义的现代派诗人不同,他信仰革命,描写革命与爱情,这是他的诗歌之树赖以生长和枝繁叶茂的沃土。1915年,马雅可夫斯基创作了著名的长诗《穿裤子的云》,他把自己比作耶稣基督十二使徒之外的第十三个人,并且预言了俄国革命将在1916年到来,仅比实际上发生于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提前一年。革命胜利后,他除了赞美“这嵌满五角星的/俄罗斯共产d无边的天空”外,也斥责过苏维埃的“文山会海”,他对那些一天中要奔忙参加多场会议的人进行了超现实主义的描写:“不得已,才把身子斩断/齐腰以上留在这里/下半截/留在那里”,这首诗歌获得过革命导师列宁的高度赞扬。对革命的真诚与激情,直接催生了他诗歌表现的高超天赋,让他的诗歌具有预言般的光彩和重锤敲击的节奏。俄罗斯白银时代最伟大的诗人阿赫玛托娃、帕斯捷尔纳克、茨维塔耶娃等都是他诗歌的盛赞者和崇拜者。茨维塔耶娃曾经在马雅可夫斯基生前,称赞他比十字架和烟囱更高,是在火焰与烟雾中受洗的圣徒。二战后,美国著名的“垮掉派”诗人金斯伯格在大街上高声朗诵自己的诗歌时,口袋里装的却是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选本。
27、(11)汪剑钊著:《中俄文字之交》,第214页。
28、(3)北京中苏友协编:《马雅可夫斯基》,第154~156页。
29、在马雅可夫斯基的生平中,莉丽·布里克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对他创作产生过持续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避开莉丽·布里克就不可能全面了解马雅可夫斯基的生平,也不可能真正认识马雅可夫斯基的创作。
30、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俄国革命情绪的蔓延,马雅可夫斯基感觉自己是“在革命中找到了精神出路/并站到了文艺街垒上的俄国青年诗人”。二月革命爆发后,马雅可夫斯基在新政权一个通讯社的宣传部门工作。他用图画来鼓舞革命,并给每幅画配上充满力量的诗。
31、让我们直截了当地说吧:左翼艺术之所以拒绝先锋文学的艺术革新,主要是由于在先锋文学内部,其“文学技术”与“创作意图”无法分割,如马雅可夫斯基完成于十月革命之后的长诗《人》,它所要传达的就是令诗人痛感绝望的“存在之异化”。当左翼艺术接受先锋文学的表达形式时,尤其是在社会革命完成以后,它是否还要承认社会中依然存在着异化?无论是马雅可夫斯基还是本雅明,他们大概都天真地认为就批判性来说,左翼艺术先天地接近先锋文学,因为只有当它采取了同样富有革命色彩的“文学技术”时,它们才能够更好地反映出社会存在的“异化”,以此继续推进“精神革命”。但问题在于——这也是几乎所有革命文学的命运——在社会革命完成以后,革命文学便需要主动地转换自己的功能,以放弃批判性来换取自身存在的权利。革命只有一次,而马雅可夫斯基终其一生都未能了解这一点。在笔者看来,正是这份产生于一九一八年后的悖论般的教训,连同诗人一九一八年前完成的大部分诗歌,在今天共同组成了所谓的“马雅可夫斯基遗产”。
32、早期的马雅可夫斯基和他的文学战友们,将自己称作未来主义者。后世常把他们叫作先锋派。最能阐释未来主义精神核心的,或许就是1912年他们发表的宣言《给社会趣味一个耳光》。这个宣言宣扬的是一种割裂传统的精神。其实,在他们创作中,存在着很多对传统的借鉴,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未来主义者们要展现的是自己的姿态。
33、19本特·扬费尔德在书中将谢尔盖·特列季亚科夫被处决的年份系于1939年,不确,应为1937年。
34、二十年代后期,马雅可夫斯基在诗坛上的地位也急剧下滑,到了1930年,他的被认可度几乎跌到了最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