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照上面所说的各点,这种人虽很可靠,唯独缺乏情趣,固执,任何事情都很呆板地去想。
2、当你被生活拖入泥潭时,读书,可以给你改变的底气,推动你向更好的人生靠近。
3、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
4、更重要的是,能让精神突破现实和身体的桎梏,来一场灵魂长足的旅行。
5、推荐人:广西师大出版社新民说编辑 @任建辉
6、曾国藩在识人方面值得称道的是他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和理解。清末国外势力在中国耀武扬威,当时的中国对此不是奴颜婢膝就是盲目排斥,而曾国藩在这个问题上则显得十分清醒,他特别看重在通洋、经商方面颇有心计的容闳。
7、要去洛阳,我们得经过很多小县城,有个小县城,它的名字,我这一辈子都不想再提,也正是从这里开始,我这一辈子,活成了别的样子。
8、关于人的眼睛,先哲孟子也曾说过一段话,大意是这样的:“观察一个人的善恶,再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因为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的丑恶。心正,眼睛就明亮;不正则昏暗。听一个人说话时,注意观察他的眼睛。这个人的善恶能往哪里隐藏呢?”
9、高山上的泥土经常脱落流失,而山却不倒塌,是因为山有坚硬的岩石在支撑着它。这里支撑山的岩石就相当于支撑人的形体的骨。
10、陆游86岁(1125—1210年)两宋时期
11、读书和旅行一样,都是在别人的世界里,寻找自己。
12、但是站在学生们的角度去看,往往觉得摘抄是一件痛苦且无效还枯燥的事情。并且在写作中,将摘抄的好词好句机械式地堆砌在一起,这样看起来是一篇华丽的文章,但肯定不会成为禁得起推敲的好作文。
13、读书可以增加一个人谈吐的质量和深度。读书,可以让你掌握知识,而知识就像呼吸一样,吐纳之间,可以见人的气质与涵养。读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你获得优越感,而优越感某种程度上又是建立自信的一种方式,这是读书最明显的一个功效。也是相当一部分人想要读书的目的。
14、孟子84岁(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15、只有在通过读书看见某种生活之后,才能去追求某一种生活的现实。
16、经常读书,可以强脑,能消解烦恼,养护“精、气、神”,而良性精神刺激,可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所以,读书能延年益寿。
17、两个人如果是第一次见面,不用说,双方都要先将对方打量一番。打量的目光,第一个捕捉的对象就是脸,而在脸上第一个捕捉的对象,就是双方那双亮闪闪的眼睛。眼睛中的神采如何,眼光是否坦直、端正等,都可以反映出对方的心地、人品、德行、情感。
18、强烈的信心加上判断灵敏,做事果断,在商业方面实在是前途无量。相反,当这种人误入歧途时,就会变成强制、专制、高傲、猜忌、蛮横,且表露无遗。一旦一个念头缠在脑子里,想要更改非常困难。
19、这种类型人最大的特征是心情不安定,情绪容易失去平衡,且容易心乱,不开心。其实这种性格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性格,这种人是生活态度非常慎重的人。他们如果从事艺术性的工作,大多可以取得别人做不到的成就。
20、北京、西安、南京和洛阳,少了学识的浸润,它们只是一个个耳中熟悉又眼里陌生的地名;
21、这个面目狰狞的家伙也不向任何人打招呼,他径直走到一个角落里蹲下,像尊雕像般一动不动,仅剩的那只眼睛死死盯着手中握的一个十字架。
22、这套摘抄宝盒涵盖了90%这些色彩相关的情感、景物、事物、人物、说明、议论、想象等,同时还覆盖了100%你要写的文体、100%你有可能用到的选题。
23、为了识才,必须对人才时加考察。曾国藩说:“所谓考察之法,何也?古者询事、考言,二者并重。”就是说,要对下属由内而外、神形兼顾同时进行考察,而曾国藩尤其注重属下的建言。曾国藩说:“若使人人建言,参互质证,岂不更为核实乎?”通过建言,上司可以收集思广益之效,也可以借此观察下属的才识程度,确实是个一箭双雕的好办法。曾国藩于道光三十年(1850)所上的广开言路的奏折中,提出了对人才的甄别,他把它归之于培养之方中。其实,甄别,就是考察。甄别的目的是“去其稂莠”。不加考察或甄别,而对那些不投在上者之所好的人才,不加培养,不加使用,固然是对人才的浪费;而单凭在上者的爱好或印象保举和超擢,把那些口蜜腹剑、两面三刀的阴谋家和野心家当作人才来培养和使用,必会造成恶劣的政治后果。这种事例,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正如曾国藩说:“榛棘不除,则兰蕙减色;害马不去,则骐骥短气。”
24、读书,可养成一颗,强大的、淡泊的、坚毅的、懂得取舍的、懂得感恩的,虚怀若谷之心。
25、读书,可以徜徉于各个领域,知道的更多,更详细。所以,一旦发生了,心里自动就会发动应急措施,想办法去与之斗争,不会整日惶惶不安的度日。
26、语文的阅读理解,就是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和练习的基础之上。
27、“如果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不是说书本本身特了不起,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这个现世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更可能性,另一种生活方式。”
28、孔子73岁(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29、“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30、她始终相信,那些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总会在未来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们表现得更出色。
31、先养性,有了好的修养,再去读书,你收获的不止是修养前的收获,还有更多别人无法体会的东西。
32、他于是转身对这个魔鬼附身的男子说道:“帕切科,帕切科,我以赎救你的救世主的名义,命你讲一遍你的事。”帕切科发出一声令人惊恐的长啸,然后便如此这般地讲起故事:
33、书籍拥有巨大的力量,集中了上千年人类的智慧。爱迪生曾说“读书对于智慧,就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从书籍中汲取营养,扩展自己的思维,深化自己的思想,从而对社会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34、有的父母不重视孩子早期阅读,总是用“那么小懂什么”的理由找借口;有的父母可能意识到阅读的重要,但只是口头上号召孩子阅读,盲目地给孩子买书,什么火就买什么书。
35、读书的功效恰恰在于天长日久的积累,而在于一时,一书。特别是年轻时就要博览群书。年轻的特点是记忆力好,而老年则是理解力强。理解力正是记忆力的沉淀与转化,由量变到质变。这正是老年读书的特征,读少想多,更注重思考了。
36、这类人略显纤瘦,但体态结实,自我意识特别强烈,且很固执,对任何事情都喜欢挑战。有强烈的信念,充满信心,不论遇到怎样的苦境,都秉持成功的目标去努力。
37、在生活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眼睛,而从眼睛中闪烁出来的光芒,也会带着不同的寓意,流入你的眼中。实际上每一双眼睛,都在无声地叙述着心声。
38、每一篇功力深厚的文章背后,都离不开挑选精彩素材的精心、每天积累摘抄的恒心和学会巧妙运用的用心。
39、孩童时代薄弱的阅读习惯,导致了成年国民巨大的阅读量差异。
40、一提到神经质型,人们都会自然地想到脸色发青、细长的身体线条,具有知识分子的风范。其实,不仅神经质的人有这种特征,从另一个角度看,具有男子气概、豪放磊落而胖墩墩的人,也有神经质的倾向。
41、所以,倒是老年适合学习哲学。品味美食,年轻就适合海吃。
42、阅读,就是最优质的保养品,只要你愿意,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