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
2、 这是一场值得一看再看的演讲,十余年长传不衰,身为父母的你,决不能错过---
3、王阳明将朱熹的天理与内心联系在了一起,朱熹认为天理要从书中去寻找,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理,天理就在我们的心中。(王阳明60句经典语录)。
4、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5、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天理”和“人欲”。(王阳明60句经典语录)。
6、 喜欢蔑视、贬低和打压别人的人,修养品行往往都是下乘,这种人的看法不值得放在心上。
7、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8、这些孩子,十几岁便熟背四书五经,能阅览《史记》、《资治通鉴》、外文名著等等,遍览人间嬉笑怒骂,晓世事之百态,知国家之兴衰,胸怀天下——想想就幸福;
9、王阳明的心学就是致良知之学,所谓良知,就是与生俱来的道德意识。时刻保持内心的光明,然后按照良知的指引前进,则前路也必定光明。
10、 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11、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2、语出《王阳明全集卷》。纵观历史,那些圣人贤者通通只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只有心中良知才是我真正的老师。意指在不同的领域,都有许多能人。
13、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14、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15、这就是佛所说的“万法唯心造”。心灵的一切问题,追到根子上,其实都只是心自己的问题。世间种种无论怎样险恶,只要我心不动,便奈何不得我分毫。
16、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推导,如果一个人眼中看到的全是阴暗,那么其实不是这个世界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他的心里没有光明,是他的心态出了问题。看到这点,力求扭转,那么光明便已不远。
17、译文:我们讲某人知孝晓悌,绝对是他已经做到了孝悌,才能称他知孝晓悌。不是他只知说些孝悌之类的话,就可以称他为知孝晓悌了。
18、(译文)繁华过眼只有三更那么短,名利牵人也只有一根线那么长。
19、仕途如一张网,进入后就会被沾上不得转身,所以千万不要沉浸在里面,要懂得站在网上看。但也不是不作为,看明白,然后进入网中去做,做完就赶紧撤出来,这样才能不被仕途牵引,不被功名利禄所累。
20、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
21、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一切道理都在心上,就是:心即理。
22、人人心中都有良知,人人心中的良知都会得出一个真理。伯夷、叔齐虽然死了,但他们的良知却在每个人心中。
23、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
24、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25、只是一个工夫,无事时固是独知,有事时亦是独知。
26、 为什么“此心不动”是唯一的技巧呢?因为心不动才能冷静,冷静才能沉着,沉着才能在危机面前正常甚至超常发挥,所谓急中生智。如阳明先生所说,这不是天外飞来的。
27、 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王阳明于是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大盗说:“脱就脱!”
28、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王阳明。
29、只要做到用良知去发家致富,那就符合天理,谁说君子不能谈利?
30、休息时间播放经典音乐以外,根据学习进度播放中英文经典音频;
31、 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兴奋起来,说:“老师我懂了。”王阳明说:“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徐樾拜谢而去。
32、这个打坐的和尚明明不言不视已经三年,王阳明为什么偏偏问他口巴巴说什么、眼睁睁看什么?
33、“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34、◆每天的体育锻炼课:易筋经、站桩、蹲墙功、跑步、八段锦、经络养生操等。
35、绝不要先以恶意去推测别人,否则自己就先变恶了,一旦如此,就是丧失良知的表现。
36、◆外文经典10万字共四本:《仲夏夜之梦》《小爱神喜颂》《英文名著选》《英文圣经选》
37、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8、(备品):被褥、枕头、换洗衣物、拖鞋、运动鞋、洗漱用品(毛巾、牙具一套)、浴巾和汗巾、沐浴液,洗发液、水杯(玻璃杯除外)。(所有物品均请写或绣上名字)
39、在动态加工中,不要搞间歇。无动于谐,即无动于静。
40、要祛除声色货利的私欲,就要在静坐时把那些好色好名好利的祸根都搜寻出来,然后祛除。
41、有些人平时不肯行善积德,内心有所欠缺,所以害怕。若平时依良知做事不违神灵,坦荡光明,又有什么可怕的?
42、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
43、学习及生活空间白天不间断播放东西方经典音乐;
44、以王财贵教授所推荐之20万字中文经典及10万字英文经典为主。
45、译文:心,即是理。天下难道还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
46、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
47、“至圣先师”孔子说的话,如果它不能和我的心相符,那就是错的,就不是真理;而贩夫走卒说的话,如果它能和我的心符合,那就是对的,就是真理。
48、 最有深意的就是王阳明的最后一句话——“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表明你心中有着无限的包容、友爱和善意;而这样的人,谁不愿亲近?谁不会爱戴?自然“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而能做到如此,也确实已经是真正的圣人。
49、 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
50、王阳明将朱熹的天理与内心联系在了一起,朱熹认为天理要从书中去寻找,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理,天理就在我们的心中。
51、装模作样成一个圣人去给别人讲学,人们看见圣人来了,都给吓跑了,怎么能讲得好呢?唯有做一个愚夫笨妇才能给别人讲学。
52、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便自有担当了。
53、世间之事,有些看似礼实则非礼;有些看似不雅,本质上却是礼貌。
54、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泛海》)
55、真心诚意想做王阳明心学的信徒,好好生活,好好做人,听到自己内心善的声音,听从自己内心的良知召唤,也就够了。
56、什么是心学?心学讲了什么?这是一个复杂到爆炸的问题!无数人看了无数本书,最后除了无数个问号,啥也没懂。
57、以言语谤人,其谤浅;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58、王阳明不仅仅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的用兵之道讲究虚虚实实,对将领则要求不动如山。
59、在数千万读经儿童中之尤佳者,既已长期浸润于圣贤典籍之中,知书达礼,好学能思,实具备了以德慧为本,兼通古今、融贯中西的潜力。待其年龄渐长,实应给予安定适宜之所在,教以解读经籍,以充实其义理见识,然后辅以中西文、史、哲学,乃至各门学理之研读,滋长其学养才华。师友相伴,经过长年安心的进德修业,或可期望成为具有时代性与国际性的大才。五十年之后,此种大才,如能出现数百个或数十个,乃至只有数个,已足为我民族,为此时代肩负文化再铸的使命。纵不成大才,出入社会,不论执教、从政、经商,行医、游艺等,皆可为各行业之君子人物、领袖人物。
60、王阳明大概是猜透了王艮的心意,于是就借力打力:“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王艮尴尬的一笑:都是圣人。 王阳明点头说:对!人人都是圣人,谁也不比任何人差。
61、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
62、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63、静并非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64、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大学问》)
65、人生中会遇到很多的艰难困苦,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能体现人的心性修养。寻常人往往慌乱悲戚,唯有修养深厚者能做到泰然处之。文天祥说:时穷节乃现。
66、所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就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
67、除非是死灰槁木、耳聋眼瞎之人,虽然听见、看见了。只要心不去跟随它也就行了。
68、 有一天,个性极强的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
69、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70、年轻时候的王阳明志向高远,爱好广泛,是一个天赋卓绝的年轻人,这样一个年轻人却有着一身傲骨,宁可蹲大狱,也要为正义说话。
71、译文: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72、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
73、人心中本就有孝心、仁心,所以不必去外面寻求任何东西,只要让心中的孝心和仁心自然流露就万事大吉了。
74、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
75、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76、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为子而傲必不孝,为臣而傲必不忠,为父而傲必不慈,为友而傲必不信。
77、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78、源于《静心录之外集林汝桓以二诗寄次韵为别》。
79、敌人气势正盛,就应该趁他们取得胜利疏于防备时向他们进攻,怎么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后退呢?
80、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没有善恶之分。它所有的善与恶都是人强加给它的。
81、真理已在心中,我们去实践,只是去验证这个真理,其实最终目的就是磨炼我们的心。
82、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格物”即“慎独”,即“戒惧”。
83、有些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位,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84、“五经”亦只是史,史以明善恶,示训戒。善可为训者,时存其迹以示法;恶可为戒者,存其戒而削其事,以杜奸。
85、王阳明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是:“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没有人能替你看顾你的内心,唯此心光明了,世界便一同光明起来。
86、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87、 总有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王阳明则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美好的东西、珍贵的质量。所以人要对自己有信心,坚信自己的价值。
88、“我早已说过,年轻时涉世未深,内心浮躁,心不定就难成事。
89、圣人述“六经”,只是要正人心,只是要存天理、去人欲。
90、 对于做事,人往往要么怯懦,要么只有血气之勇。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攻心为上,力求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91、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