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一组成语不仅字形很接近,而且读音完全相同。
2、意思是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3、在没有对“不足为训”作解释前,我们先看以下两个句子:第一句,“有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过就这一点小失误,影响不了大局,不足为训。”第二句,“明明知道现在是火灾危险期,可他们却不足为训,居然在林区偷偷抽烟。”
4、在“不足为训”这个词语中,最关键的是“训”字,“训”在这里不作“教训”解释,而是“典范、法则”的意思。如此,很容易断定“不足为训”的意思为“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可是,上面的句子都理解成“不足以成为教训”,跟要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
5、负,原意为违背,背弃,后引申为辜负,对不起。不负众望,没有令大家失望。在词义上,“深孚众望”和“不负众望”有相同之处,只是深孚众望程度更深一些。人们又根据这两个成语组合成一个新成语:不孚众望。其意为不能令大家信服。
6、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很争气,没有辜负希望。出处:《诗经·大雅·下武》:“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7、(目光如鼠)形容人行为鬼鬼祟祟、眼神奸猾。
8、第五种,告诫曰训。如《扑满赋》:“明远鉴之退止,训劳谦之轨躅。”
9、这次竞选他因为做了伤害大家的事,不孚众望而落选,没能当选学生会主席。(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的意思)。
10、“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只有一字之差,且“负”与“孚”读音还相近,所以,有人在使用时,往往会将二者混为一谈。“负”是个会意字,篆书的“负”字,为上面一个人字,下面一个贝字,许慎《说文》的解释是:“负,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
11、秦始皇之前的统治者,相对还比较谦虚。那时的诸侯王常常自称“孤”“寡人”“不谷”。“孤”者,谓自己不能得众也;“寡人”者,“寡德之人也”;“不谷”,谷为食物,可以养人,乃善物,“不谷”即“不善”.由此可见,在秦始皇之前,统治者至少在表面上远远没有那么高傲自大。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统治者才开始感觉到不需要再如往常那么谦卑了,于是,“朕”也就应运走上了“唯我独尊”的不归路。
12、也许有的人会说,《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忝”做了如下解释:“(书)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如“忝列门墙”(愧在师门),“忝在相知之列”.根据词典的解释,好像例句没有用错。但是,《现代汉语词典》实际上已经很明确了“忝列门墙”的意思,那就是“自己不才,做老师的学生,有愧师门”。“忝列”一词用于第一人称是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是一个谦辞。
13、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14、不负众望(bùfùzhòngwàng),汉语成语,意思是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其出自《诗经。大雅。下武》:“永言配命,成王之孚”,后引申为为人所信服。
15、经过这段时间的休整和训练,刘翔终于不负众望,又一次取得了好成绩。
16、不负众望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ù fù zhòng wàng,意思是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这个词语的”不”在去声前,应该读”阳平”。
17、先说“负”,“负”原意为违背,背弃,后引申为辜负,对不起。“不负”就是“不辜负”之意。曹操曾有句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意思是说,曹操宁愿辜负天下人,不能让天下人辜负他。而“孚”字的原意为“信用”。《诗经·大雅·下武》中有“永言配命,成王之孚”一句,即是此意。后来又引申为“为人所信服”,如《曹刿论战》中就有“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很明显,两个字的意思根本不相同。
18、由于家庭出了问题,王老师最近总是无精打采,结果在最后关头不孚众望,没有被评上模范教师。
19、译文:宋仪望重新复职之后,果然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20、临危授命: 危难之际,勇于献出生命。语出《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1、出处:《晋书·列传三十传论》:“于是武皇之胤,惟有建兴,众望攸归,曾无与二。”宋·陈亮《复陆伯寿》:“舍试揭榜,伏承遂释褐于崇化堂前,众望所归,此选增重,凡在友朋之列者,意气为之光鲜。”
22、在2005年召开的“人大”“政协”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指出:我国官民比例高达1比与之相比,十年前为1比改革开放初期为1比如此的官民比例,比清末高出35倍;比西汉时期高出306倍!也就是说,西汉时期,八千个老百姓才养活1个官;如今,26个老百姓就要养活1个“官”.这一数字,道出了全国各政府机关机构臃肿的事实。
23、于是想起了“人浮于事”这个成语。如果了解了这个成语的来历,就会发出更多感慨了。
24、(一丝不挂)原是佛教用来比喻人没有一丝牵挂。后指人裸体。
25、不负众望: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负”是“辜负”的意思。
26、地址:铜仁市碧江区西外环八号西城御都12楼(人社局旁)
27、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对“朕”作出了如此的解释:“朕,身也。”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嬴政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自称曰朕。”从此,“朕”才由寻常百姓家飞入了皇宫之中,一去不回头。
28、不以为然:“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语出宋代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29、 (山高水低)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不幸的事情。
30、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31、例如: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1997年全国高考题)
32、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寿昌大笑起来,掉头对着立群说:‘不辱使命!’”
33、这两个词因为读音相近而容易混淆,其实它们的意思完全相反。“不负众望”是“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之意,“不孚众望”则是“不合乎大家的期望”之意。比如:
34、不负众望:意思是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这个词语的“不”在去声前,应该读“阳平”。
35、不负众望(bùfùzhòngwàng),汉语成语,意思是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其出自《诗经。大雅。下武》:“永言配命,成王之孚”,后引申为为人所信服。
36、(重足而立)叠足而立,不敢迈步。形容恐惧的样子。
37、“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仅一字之差,但就是这一字之差,其语义迥乎不同。“不孚众望”中的“孚”是“信服”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不负众望”意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可见句中的成语“不孚众望”运用是恰当的。
38、前年春节,为了烘托气氛,某省一家地市级电视台就拿城市夜景来做节目,并且把文字报道贴到网上。网页上,展示了该市灯光璀璨、雍容华美的除夕夜景,的确很美。报道的标题为《灯火阑珊不夜城》。作者怀着美好的意愿,原本想更深地感染读者,却把“灯火阑珊”这个经典词语用错在了标题中。除此之外,还曾经在报纸上见过诸如“五一长假期间,游客们意兴阑珊”之类的句子,在电视上听那些主持人说“现在整个城市夜色阑珊,市民们在广场上尽兴地游玩”等话语。
39、古往今来那些忠勇的烈士们,在他们临危授命的时候,一定是心怀国家、襟怀坦荡的。
40、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这个词的"不"在去声前,应该读"阳平"。释义: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41、根据上述解释,我们可以明白“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是两个意义截然不同的词语:“不负众望”意思是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而“不孚众望”意思是不能使群众信服。这两个成语虽只有一字之差,意思却截然相反。
42、(前赴后继)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
43、(一诺千金)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44、因此,在正常使用“朕”的场合,虽然有时也可以是第一人称的代指,但更多时候这个词倾向于“我的”,譬如,“勿废朕令”说得通,“勿废朕之令”就说不通。
45、一是表示“衰减、消沉”,如“诗兴渐阑珊”“意兴阑珊”,意思是说没有什么诗兴了,兴致不高了。
46、不孚众望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孚指信服、相信,望指期望、希望,形容达不到大家的期望,这个词出自《诗经·大雅·下武》:“永言配命,成王之孚。”后来引申为为人所信服,深孚众望,后来人们又将深孚众望和不孚众望组合成了不孚众望,意思就是不能令大家信服。
47、基本释义:顺利完成任务,没有辜负托付者的期盼。
48、地址:都匀市剑江南路79号附1号尚城财富中心8栋1单元23楼
49、四是指“凌乱、歪斜”,如“字阑珊,模糊断续”,表达的意思是字迹凌乱。
50、“负”的正体字为负,其上为一个刀字,意为持刀抢劫;其下为一个贝字,贝就是古代的钱,在此代表东西。所以,负,就是把别人的东西抢来归已所有。其后,负又引申为“辜负”、“对不起他人”,如《增广贤文》中的“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之负,即是。“不负众望”之“负”亦然。
51、不负众望和不孚众望意思不一样,不负众望意思是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赖大家的期望。这个词语的"不”在去声前,应该读“阳平”;不孚众望,孚,信服,相信。望,期望,希望。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出自于《诗经大雅下武》。
52、地址:贵阳市观山湖区金融101大厦B座6楼
53、如果了解了“训”的各种含义,“不足为训”这个词就好理解了。
54、古代以粮食的石数计算俸禄,所以称之为“食”,“浮”指超过。这句话的大意是说,俸禄和职位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贡献,那就是类似于贪污;自己的能力和贡献超过了俸禄和职位,就可称得上廉洁。因此,古时候的“君子”宁肯让自己能力超过俸禄,也不愿俸禄超过自己的职位。后来,“人浮于食”变成了“人浮于事”,含义也有了一些改变。 但不管意义怎么变化,古人的“人浮于食”的做法应当提倡。
55、(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尚有踊跃于前,懈弛于后,不得已而为狗尾貂续者亦有之。”
56、不负众望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ùfùzhòngwàng,意思是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这个词语的"不"在去声前,应该读"阳平"。释义: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57、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语出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管亥望见救军来到,亲自引兵迎敌;因见玄德兵少,不以为意。”
58、上述两句话中的“不足为训”都用错了,原因就在于不了解这个词的准确意思。“不足为训”一词出自明代胡应麟的《诗薮续编》卷其中有一句话:“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59、详细释义:众望:众人的希望;归:归向。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示例):他非去不可!~,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老舍《四世同堂》三十五
60、我们来看这样一句话:“你作为高教授的学生,却在背后说他的坏话,你真是忝列门墙!你让我们这些同学怎么说你好呢?”从表面上看,这句话似乎很通顺,但是这里的“忝列门墙”却是用错了。“忝列门墙”为谦语,只能用于自己,不可用于别人,此处属误用。
61、“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仅一字之差,但就是这一字之差,其语义就不一样了,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不孚众望”,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出自于《诗经:大雅下武》。孚:信服。成语“不负众望”,意思是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出自《诗经大雅下武》。负:辜负。
62、不负众望:当代·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23回:“宋仪望起复履任之后,果然不负众望。”
63、医术高明的董奉却视钱财如粪土,为人治病,从不取人钱物,他唯一的要求就是,在被治愈之后,如果愿意,重症患者在董奉的诊所附近栽种五棵杏树,轻者就栽种一棵杏树。十年过去之后,董奉的诊所附近就有了十万余株杏树,郁郁葱葱,蔚然成林,成为当地一景。杏果成熟后,董奉又将杏果卖出,换来粮食周济庐山附近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一年之中,被救助的百姓就多达两万余人。在董奉去世后,庐山一带的百姓便在杏林中设坛祭祀董奉。后来,“杏林”一词便渐渐成为医家的专用名词,人们往往喜欢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一类的话语来赞美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大夫。
64、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果园J区一栋国际商务港5号13楼
65、在十四届亚运会女子100米蛙泳比赛中,名将罗雪娟不负众望(深孚众望),以1分06秒84的成绩刷新了亚洲纪录,并且为中国队再添一金。
66、如虎添翼:好像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语出清代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十三回:“那尤氏亦因没了薛教授的禁持,信口的把个女儿教道,教得个女儿如虎添翼一般,那里听薛夫人的解劝。”
67、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朕”虽然是皇帝的自称,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的意思并不等同于其他第一人称代词“余”、“吾”、“我”等词,“朕”的意思更接近于“我的”。譬如在《离骚》中,屈原就这样说过:“朕皇考曰伯庸。”显然这里“朕”的意思就是“我的”.
68、分辨这两个成语的关键是把握其感情色彩。为虎添翼,很明显是贬义,而如虎添翼则褒贬皆可使用。
69、地址:六盘水凤凰山青峰路广大生活超市2楼(南海云天酒店旁)
70、是一个汉语成语,孚:信服,相信。望:期望,希望。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出自于《诗经·大雅·下武》。《诗经·大雅·下武》中有"永言配命,成王之孚"句,后又引申为"为人所信服。深孚众望,令大家深深信服"。
71、不孚众望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72、不孚众望:孚:信服,相信。望:期望,希望。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出自于《诗经·大雅·下武》。
73、对作文中的错字,有的同学不以为意,长此以往,将成为“白字先生”。
74、第六种,训练,是指养成其善良习性,锻炼其体魄、智能,使之品性端方、技艺精专。另外,“训”字还作“顺”、“驯”的通假字。
75、不负众望和不孚众望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意思是截然不同的,不孚众望的意思是为人所信服、信任,本身很争气,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负”是辜负意思,经常用于夸奖的语句中。
76、(不温不火)形容人的性情温和或形容销售行情不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