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诸葛亮的五句名言)。
2、 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诸葛亮
3、貌美不如玲珑心,贤妻扶我青云志。----《梦三国》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诫子书》
5、所谓迷茫,就是才华配不上梦想:大事干不了,小事不肯干;不想做手边的事,只想做天边的事。(诸葛亮的五句名言)。
6、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曰又曛。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7、帷坐待亡,孰与伐之(诸葛亮后《出师表》)。
8、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9、要干大事,先干小事,不要想做大事看不起做小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要着急,慢慢来。
10、臣初奉先帝,资仰凭借、依赖於官,不自治生谋生计。今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11、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12、这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句话,他认为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13、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诸葛亮
14、——诸葛亮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
15、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
16、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17、一个人的执行力和行动力,决定一个人的成就,要成功就要忍受眼前付出的辛苦和各种与目标无关的诱惑。
18、周国平也说,凡做成大事的人,往往做小事也认真,而做小事不认真的人,往往也做不成大事。
19、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
2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1、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2、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23、勿以身贵而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
24、这句话是诫子书里面的,诸葛亮平日里面繁忙,没有时间教育儿子,所以就写了诫子书来督导儿子成长。这两句应该是最出名的话了,意思是说: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25、—— 诸葛亮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 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26、士之不能皆锐,马之不能皆良,器械不能皆坚固也,处之而已也。
27、中益莫大于进人,进人者各务所尚(诸葛亮《称姚迪教》)。
28、夫学需静也,才需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29、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诸葛亮
30、 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
31、将不可骄 骄则失礼 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32、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33、这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句话,他认为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34、▪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35、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36、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37、“你对待弱者的态度,就是你的教养。”人这一生要“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见了众生,便明白了众生百态,所以宽容;见了天地,便体会了伟大和渺小,所以谦卑;见了自己,便是看到了真正的我,所以豁达。
38、解除迷茫,就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能力不是从做大事得来的,而是从这些“不起眼”的事情中锻炼来的。不然小事不肯干的你,大事也轮不到你。
39、观日月之行,不足以为明;闻雷霆之声,不足以为听。故人君以多见为智,多闻为神。
40、读书、学习是为“做人”,并非只为了“生活”。
41、——诸葛亮—— (三国.蜀汉)诸葛亮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诸葛亮 图以于易,为大于细。
42、淡泊名利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内心平静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这句话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即表达了对儿子的寄望,同时也是他一生的写照。诸葛亮告诫儿子,人一旦有杂念,内心就会动摇,最终难有所成。保持内心平静,心无旁骛,才是君子所为。
43、做人亦是如此,须放低姿态,纵然可以豪气万千,但不可骄横;纵然才干超群,也不能目中无人。
4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45、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6、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47、 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