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在易学中明确提出了“美在其中”、“见仁见智”等著名美学命题。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问易》在易宗基础上提出了美宗——阳刚、阴柔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中和之美。认为“阴阳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中和之美可谓是美学之宗”。
2、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孔子曾说:“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也就是说,以骄傲为乐,以到处游玩、游手好闲为乐,以大小宴为乐,都是有害的快乐。可见,孔子反对游手好闲、放荡游乐、毫无节制的游玩等佚游行为。他认为佚游超出个人身心承受能力与社会礼制许可,佚游带来的快乐是暂时的、局限的,而且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损害。(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4、世界观是支配一个人从事工作的思想动力,孔子的世界观正是他教育思想与实践的源泉。作者先从世界观的分析入手,逐步进入教育思想的研究中去。
5、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6、③力行。要求言行一致,不要出现脱节,道德认识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而证实。“言必信,行必果。”(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7、孔丘所要培养的从政君子,是有道德有文化的人才,既要德才兼备,又要能文能武(敲黑板:教育目的)。为了实现这种教育目的,他有选择地安排了教学内容。
8、孔子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
9、其特点为:偏重社会人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10、所以关于孔子的教育内容的表述,三种表述都可以。(PS:“六艺”和“六经”单选,优先前者)
11、这些材料可以说明,孔丘进行研究并编成教材的有六种,而作为对弟子们普遍传授的主要教材是《诗》、《书》、《礼》、《乐》四种。(敲黑板:孔子编撰整理《六经》而教学以四者为主:《诗》、《书》、《礼》、《乐》)
12、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13、悌指的是对兄弟姐妹的敬爱之情,是对孝道的补充。除了父母,和你关系最亲近的就是兄弟姐妹了,对兄弟姐妹不友好,对别人肯定也不会友好,即使表面上友好,那也是有所企图的,不是真的。
14、A项:“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孔子的启发性教学原则,孔子也是世界最早提倡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教育家。与题干不符,排除。
15、 ⑤孔子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教育原则与方法,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启发诱导,“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学、思、行相结合,温故知新,因材施教等。
16、C项:孔子是我国首倡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与题干不符,排除。
17、 C.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8、在美学方面,孔子主张“美”和“善”的统一;而在史学方面,孔子主张实事求是地进行历史研究,强调研究历史时要重视事实依据,同时极为反对表里不名不副实。
19、 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2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提出的教育思想。 ( )
21、教育内容特点:偏重社会人事;偏重人事,轻视武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22、④《庄子·天运篇》载孔丘见老聃时说:“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敲黑板:六经)
23、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
24、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25、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对后世教育有何影响孔子思想教导我们,教育应当是建立在发现孩子内心优秀和潜质的基础之上,应当是适应人的发展并能有效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应当是使人获得更多快乐和幸福的教育,应当是让人感到生命很有意义、很丰富、很有品位的教育。
26、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7、 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